|
本报记者 李传涛
易观国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六月,在国内NGN设备市场上,华为以46%的份额遥遥领先。位居次席的中兴,其份额亦达到了22%之多。远远地将阿尔卡特、北电、西门子等国外设备制造商甩在了后面。而全部国内厂商所占份额超过了2/3。而在CERNET2招标中,国产设备也一举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成为最大的赢家。国产设备在下一代电信网和互联网上不断取得的突破似乎昭示着国产设备“花样年华”的到来。
花样年华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厂商在以软交换为代表的NGN市场上的表现引人瞩目,比如华为承建了中国移动的长途NGN网;中兴通讯承建了中国电信的DC1长途NGN网;11月的中国网通首轮NGN招标华为也与阿尔卡特共同中标。
而这显然与国内设备厂商很早就开始了相关技术储备密不可分。很多国内通信厂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就开始了NGN领域的研发,经过长期技术跟踪和产品研发,国内设备厂商不仅在产品上与国外厂商不相上下,还积极参与到NGN标准组织的各项标准制定中。诺盛咨询分析师就表示,产品性能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改进,跻身国内固网市场三大主流厂商的华为、中兴有很强的技术积累,已经得到了主流运营商的认可:中国移动软交换网的主要供应商是华为;中国电信长途NGN商用试验网的主要供应商是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和华为则是中国网通NGN网络的主要供应商。
客户至上
此外,诺盛咨询分析师认为,华为、中兴从传统电话交换机时代就开始参与电信固网的部署,使其对网络的理解比较深刻,提供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辅之于和电信运营商长期合作积累下的良好客户关系、本地化的客户服务以及本土运营商的优势(如价格低廉、对客户需求反应较迅速等),国内厂商在NGN设备占得先机也便顺理成章。
据华为介绍,华为在为深圳电信和四川网通提供固网智能化解决方案之前,曾专门请第三方咨询机构对该地区的电信用户进行了市场调查,以帮助运营商做出正确的业务选择;如果运营商对设备提出新的要求,华为也可以在1-2个月的时间内开发出新的功能模块。华为固定核心网产品线总工程师张宏彬就表示:“这种对市场的深入理解和快速反应能力对于我们的客户———运营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也是我们能够提供丰富的增值服务、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软交换大单的关键。”
而一些国外厂商,虽然技术根底深厚,但是由于本土化能力弱,无法同时支持多个网改项目,也因此错过了大规模扩张的时机。
此外,具体到下一代互联网,政策的扶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IPv6路由器领域,国内外设备的整体性能差异并不大,有消息称,国产设备也一举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是因为在CERNET2招标开始之前,相关部门已经规定,国产设备必须占有80%以上的份额。而中国网通就是由于第一次招标的国产设备未达到80%,又进行了两次招标。
盛世危言
广东电信企业发展部林俐曾于去年发出“盛世危言”。她指出,中国厂商正在面临一场危机:“目前一些厂家、运营商在标准化组织中极力推荐直接将传统汇接局升级到IMS架构下的NGN演进标准。对于国内的设备厂商来说,一旦这种架构得到认可,将意味着我们必须重头开始,再次落后于某些国际厂商。”
而现在,随着基于SIP协议的IMS成为国际主流NGN演进方向,以软交换起家的国内设备厂商的领先优势正成为“沙滩城堡”之忧。易观国际分析师崔小龙表示,欧洲标准化组织ETSI正在将IMS确定为NGN的全球标准,而ITU-T也基本引用ETSI的标准。“由于技术洞察力不足和对标准走向影响力上的欠缺,国内厂商正在面临起大早赶晚集的窘境。”一些国内厂商虽然号称拥有IMS解决方案,但是还没有拿出具体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此外,国内厂商并没有从已经部署的基于H.248的软交换上获得多少真金白银。许多传统PC厂商也能够提供软交换相关设备,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厂商为了切入软交换这个新兴的市场,互相打起价格战,有的厂商甚至实施几乎免费提供软交换设备的方式,来达到切入市场的目的。
因此,崔小龙建议说:“除了加强研发的前瞻性外,国内设备厂商应该加强对共同利益的认识,联合运营商推动在下一代网络标准制定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