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NEC卢雷:手机品牌不分派系 市场将巨大变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4日 08:50 eNet硅谷动力

  【eNet硅谷动力消息】随和、而开朗,作为NEC通信中国总裁的卢雷,没有一点老总的架子,悄然的走进了专访的房间。深色的西装,黄色的领带,金色的眼镜,就好像我们身边的一位朋友。

  但是看似轻松的卢雷,此时缺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他所面对的不仅是舆论对于NEC通信的怀疑,同时还有来自日本总部对于中国区考核的要求。作为国际知名的通信企业,NEC在中国的进程却并不顺利。尤其实在2004年以前,作为中国通信领域的先驱企业,NEC的网络和终端的份额很不理想。手机的销量一直排在20名以外。

  但是2004年随着卢雷的到来,NEC的市场有了极大的改变,市场份额更是跃进了前十。但是年初日系手机的崩盘,人们对于NEC的怀疑又一次给卢雷带的肩头增加的砝码。

  关于日系的败落

  从早期东芝CDMA市场的退出,到去年松下的败落,再到今年三菱手机全面撤出中国市场。日系手机似乎走入了一个水土不服的怪圈。市场的整体的不利,使得人们对于日系手机的未来充满着忧虑。

  而作为目前在中国市场唯一不断推出新品的日系品牌,NEC的市场情况也并不十分理想。

  在原来的规划中,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卢雷将在2007年度,即他担任NEC中国通信公司总裁的第三年,实现NEC通信业务1200亿元的营业额,并保障NEC手机年度500万台的出货量。但是2006年1月,在卢雷掌舵NEC中国通信业务20个月后,NEC却将年度销售目标压缩至200万部。

  人们担心NEC也是否会重复着日系企业的老路,最终败落中国市场。

  但是卢雷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eNet硅谷动力:NEC如何看待日系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败落?

  卢雷:目前在中国市场,大小的手机制造企业已经超过50家,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而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存在的手机品牌不过5——10家。伴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淘汰出局。这就以前家电市场一样。

  从去年到今年年初退出中国市场的手机厂家很多,这里有国内的一些企业,也有欧洲的某些厂家,当然包括有些日本的手机品牌,但是我不认为可以用什么系来划分,这只是一个市场的整合的过程。今后也还将会有更多的品牌退出。

  NEC在中国是成功还是失败

  eNet硅谷动力:NEC在2004年对于其在中国的通信部门进行了整合,至今它取得了什么效果?

  卢雷:从2004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短短的18个月内,NEC的排名已经由之前的23,上升到去年年底时的第9。市场份额也从之前的0.3%、0.4%上升到3%。而且从统计的数据看,我们在去年的增长比例是所有手机厂家中最高的。

  eNet硅谷动力:但是为什么,NEC没有成为国内手机的第一集团?

  卢雷:从0.3%到3%,NEC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NEC增长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从3%这样一个起点,再度攀升,难度就会比之前大很多。上升的速度也会相对降低。同时由于NEC将产品定位于中高端,所以让我们做的市场本就比较小。

  eNet硅谷动力:是不是说,NEC目前3%的市场份额主要都在中高端手机?

  卢雷:对,我们在中高端领域确实更加突出。NEC是一种重视技术的企业,我们要做的不是迎合市场,而是要引导市场。第一部摄像手机,第一部百万象素手机都诞生于NEC。

  eNet硅谷动力:和其他终端厂家相比,NEC的优势是什么?

  卢雷:NEC在手机领域充满了自信,这源于NEC出色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不同于一些单纯的手机制造厂商,NEC致力于在通信、计算机、芯片的全面综合的发展。通过各个部门的整合,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同时相互之间又可以彼此补充,使得NEC具备一整套的解决方案。

  eNet硅谷动力:很多消费者都盼望着可以使用上,NEC在日本销售的最新的手机,但很多机型未能引入到中国市场,为什么?

  卢雷:这和两国用户对于手机的需求有着很大关系。在日本人们更偏重于手机的数据业务,你经常会看到人们低着头看手机上面的各种视频和照片,所以在日本手机的屏幕都会做的很大,象素做得很高。而在中国人们更偏向于语音。在综合手机的设计和市场的需求后,我们才会推出适合的产品。

  作者:eNet硅谷动力记者 王恩斌

  3G才是NEC的最强音

  对于目前的移动通信市场,没有什么比3G更加的火热。3G网络的商用部署正在全球逐步铺展开来。截至2005年3月底,就WCDMA而言,在全球已经发放了120张牌照,截止到2005年底,全球投入商用的3G网络已经超过50个

  在我国政府部门、运营商、设备商的共同努力和促进下,3G网络的试验和测试已顺利完成,3G产业在中国推进的进程明显加快。而在作为3G领域的领军企业,NEC对于中国3G市场格外重视。3G也成为NEC能否完成中国战略最重要的一步棋。

  eNet硅谷动力:NEC在3G领域到底具备着何样的优势?

  卢雷:我们在全球WCDMA的商用市场上,系统设备已占30%的市场份额;在终端方面,28%的市场份额使NEC始终处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eNet硅谷动力:NEC如何看待中国的3G市场?

  卢雷:我们认为中国的通信市场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好,一方面得意于中国庞大的用户,同时也有着运营商出色的经营有关。在3G领域,运营商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我们也将积极的配合,展示出NEC强大的3G实力。

  eNet硅谷动力:在TD的终端上,NEC做了那些准备?

  卢雷: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的是,当TD上马后,NEC可以保证在3-6个月推出自己的TD终端产品。

  eNet硅谷动力:在目前3G的测试中是否有NEC的系统和终端?

  卢雷:那是一定的,早在两年前,在上海第一批的3G WCDMA测试就有NEC的设备,当时国内只有八家提供系统的设备商,NEC就是之一。NEC也是当时唯一家可以提供网络和终端的厂家。在目前移动系统采购中,我们排在第三位。

  eNet硅谷动力:在目前TD的测试中NEC的系统和终端又是否被采用?

  卢雷:目前还没有,但是NEC一直在致力于TD的开发。在系统方面我们与武汉的烽火合作,在终端上,我们也在中国建立了强大研发团队。

  eNet硅谷动力:那么NEC对于TD的介入是否有些晚?

  卢雷:很少由企业可以同时把主要经历放在多个系统的研发上,每个厂家都会有所侧重。NEC的主攻WCDMA。有了WCDMA成功的研发经验,我相信NEC在TD领域同样可以做的很好,而且TD和WCDMA的差别并像WCDMA和CDMA2000那样差距很大。

  eNet硅谷动力:NEC认为对于中国的TD标准什么最重要

  卢雷:服务,如何可以更好为运营商和客户做好服务。NEC致力于把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服务到中国的3G标准上。

  eNet硅谷动力:NEC在3G市场,是否也会和2.5G一样走中高端的路线吗?

  卢雷:那要看运营商的需求。NEC认为在3G市场运营商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运营商合作这恰恰是NEC的特长。

  eNet硅谷动力:NEC对于中国3G的前进怎么看?

  卢雷:3G有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两三年中完全的2.5G一定会被3G代替。

  2006年至关重要

  虽然对于未来广阔的3G市场,NEC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全球3G终端的第一占有率,但是面对外来的市场,依然有很多调整摆在卢雷的面前。如果走好像3G过渡这一关,对于卢雷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eNet硅谷动力:NEC总部对于中国市场怎么看?

  卢雷:NEC总部,一直很重视中国市场,在去年调整的时关闭了很多海外工厂,但是却保留了中国从生产到研发的整条

供应链。这足可以说明总部对于中国的市场的信心。NEC在全球3G商用网方面获得阶段性成功的同时,还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中国市场,并提出了“3G,以中国为核心”的战略,成为首批植根于中国3G市场的国际通信企业。

  eNet硅谷动力:对于NEC中国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卢雷:今后两年将会是国内手机市场大洗盘的两年,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厂家从市场消失,最终将只会保留5——10个品牌。到今年年底市场就会有一半的厂家消失。退出者的甩货、倾销等不正当的手段将会给NEC带来不小的影响。

  eNet硅谷动力:对此NEC做了何样的准备?

  卢雷:对于激烈的竞争,和尚不能确定的3G市场,NEC将加大品牌推广的力度,同时加强3G的研发,为日后的3G市场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NEC中国还得到了日本总部的大力支持,目前来自中国方面的建议,总部几乎没有不采纳的。

  eNet硅谷动力:到明年4月,您的三年的任职就会到期。您将会选择继续留任吗?

  卢雷:作为我本人来讲,当然希望可以继续在这里工作。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这里出色而努力的团队,让我充满的信心。但是作为职业经理人,我还是做着会发生任何变故的准备。

  作者:eNet硅谷动力记者 王恩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2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