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3月7日———WAPI产业联盟高调成立的第六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压倒性的86%票数否决了中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标准WAPI成为国际标准的提议,最终批准IEEE802.11i为安全无线协议的基础,而中国的WAPI获得了“22%”的ISO会员支持。而WAPI主导厂商之一的西电捷通总经理曹军坚决否认了这一消息。
投票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那么,WAPI是否真的败北?通过大多数投票的802.11i是否又真的成为“安全无线协议的基础”?即将成为国际标准的802.11i和前景不甚明了的WAPI,市场的天平究竟会倾向哪方呢?
投票结果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作为IEEE标准,802.11i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基础。部分ISO会员表示了他们对WAPI的担心:由于本身与802.11i标准及其前身不兼容,同时WAPI的开发过程相对封闭,算法等基础技术并未公开,WAPI的前景将令他们感到忧虑。
802.11i并不真的安全
或许,ISO代表的忧虑更显多余,2005年12月30日,国家密码管理局正式宣布将向全球公布加密算法。据相关人士透露算法将优先向20多家国内企业公布。这种与事实相矛盾的结论,对于WAPI前景的“忧虑”根本站不住脚。更值得寻味的是“22%”与“86%”的悬殊对比和“108%”的投票率,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其中有不少“作弊”行为。
市场可以不拒绝作弊行为的存在,但坚决制止愚昧的选择产生。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国外媒体称:“IEEE 802.11i为安全无线协议的基础”,但是802.11i真的安全吗?众所周知,802.11i为了向下兼容,继承了RC4的弱密钥缺陷,可见802.11i并不安全。如果这样的标准能够被称为国际通行的无线安全标准,抹杀WAPI的生存,恐怕中国的标准也会登陆到其他国家,被其他的市场义无反顾地接受。
市场前景为WAPI的话语权加注了砝码
根据第三方数据:全世界有10万处WiFi热点,其中有1万处是在中国。中国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热点,市场前景为WAPI的话语权加注了砝码。尽管无限延期,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标准的竞争实际上是标准后的产业联盟的竞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等四大运营商的加盟使得WAPI产业链更加完善。
WAPI加密算法公开,就意味着不再需要按照以前的游戏规则:必须跟拥有加密技术的厂家合作,曾被指责的“壁垒”将被打开。Gartner分析师沈哲怡认为,免费获得WAPI密匙将有效降低企业进入WAPI市场的门槛,从而吸引更多的厂家参与。
更多的利好似乎偏向于WAPI,但市场的竞争是冷酷无情的。迅驰已经获得现有笔记本无线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如果强制实施WAPI,那么意味着原有加载迅驰笔记本成本的增加。但有分析人士认为,迅驰不可能通吃笔记本电脑市场,中低端笔记本电脑需要性价比更好的芯片,而面对中国市场销售的高端笔记本电脑也需要支持WAPI功能。
最先进的技术并非能够获得最大的市场,但是最稳定安全的技术却往往会被市场青睐。一旦802.11i被正式确认为国际标准,那么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将面临更广泛的漏洞攻击。而WAPI即便没有获得国际标准的认可,也并不意味着市场将倾向802.11i.目前,WAPI面临的将是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造和联盟各方利益的均衡。
程天宇(天极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