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VOIP修成正果路漫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13:07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硅谷动力专稿】最近关于VOIP要发放牌照的事情,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眼光。但是,很快又出现了否认的消息,说近期发牌基本不可能。为什么VOIP的身份始终得不到认可呢? VOIP业务身份合法化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固网运营商。VOIP因其低资费的特点广受用户欢迎,但是这将会迅速分流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的话务量,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
在政府法规方面,国家没有关于VOIP的正式法规,只有信息产业部的相关规定。2005年7月18日,信产部下发各地通信管理局和运营商总部的通知为: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PC-Phone方式IP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划定的四个试点地区是:广东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电信)以及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中国网通)。从政策角度来看,除了上述四地主导固网运营商推出的VOIP之外,其他地区的VOIP经营都是违规的。因此,关于各地主导固网运营商封杀VOIP的消息也不断传出。 但是,国内VOIP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不前。相反,地下的VOIP话务量几乎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以北京为例,2005年末时,北京地下VOIP月话务量约为2亿分钟,约占北京每月总长途话务量的六分之一。 VOIP在地下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主导运营商和非主导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促成了地下VOIP的发展。一个地方的非主导固网运营商要与主导固网运营商竞争,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提供VOIP业务。目前的现状是:主导固网运营商在封杀VOIP,而非主导固网运营商则在积极为虚拟运营商提供网关落地服务。 实际上,IP技术的包容性、开放性,造成了基础网络与应用业务日趋分离。VOIP的核心是软件,完全依靠软件实现业务功能;而原电信业务主要依靠硬件和电路实现功能。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电信网的特点是专网专用,如电话线就是用来打电话的,专线就是为企业提供租赁服务的。而IP网的特点是,基础网络与业务是分离的。只要可以接入互联网,无论是什么接入方式,就都可以使用基于IP的业务,包括VOIP。结合丰富的共享软件资源,这充分发挥了IP网自由与共享的精神。 但是,目前固网运营商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却在阻碍互联网发挥它的潜能,阻碍用户使用VOIP业务。难道运营商利益与互联网精神真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其实,如果固网运营商积极顺应语音业务IP化的趋势,那么,只要操作得当,完全可以顺应趋势转型,并且不会对业务收入造成太大影响。 VOIP业务的使用前提是必须具备接入互联网的手段。用户为了使用VOIP业务,必须要花费接入互联网的费用。如果放开VOIP业务,这对运营商而言意味着:传统话音业务的流失,换来了宽带接入业务的大幅增长。运营商需要明确的是:两种业务的收入替代能基本平衡吗? 目前固网用户的ARPU值在60元以下,而宽带包月的费用为80~150元;假如目前的电话用户大部分都使用宽带业务,那么,运营商的总收入基本不会有什么减少,甚至还会高。顺应VOIP趋势拉动宽带业务的迅速增长,是非常可行的。 另外,广大农村地区用户的ARPU值和宽带普及率都是很低的,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村的经济取得进一步的大发展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这将迎来农村信息化浪潮,这对宽带业务发展又是一个促进。 同时,运营商在基于IP的业务开发上,如能发挥出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推出新业务,那么这将直接带来更多的收入,而其成本却是极低的。 这么看来,只要运营商愿意转变,那么,运营商的利益和VOIP的发展趋势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另外,运营商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是行动迅速。目前运营商做或者不做VOIP,短期内都会有损失,而且不做的损失更大。当初VOIP在美国被各ISP迅速投入商用时,传统固话运营商是抱着抵制态度的,随后是观望,约一年以后,眼看着市场被蚕食,才跟进ISP推出VOIP服务;但是战机已经被贻误了,竞争力进一步弱化。 一味的限制和封杀,已经导致VOIP市场一片混乱。监管机构和运营商有责任把VOIP产业的发展引上正途。新生事物出现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僵化。看来VOIP要修成正果,还要耐心地等待主管机构和运营商转变观念,这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作者:小逍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