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王晨波 ☆东门健男
唐如安,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同自主3G标准TD-SCDMA一同走过无数风风雨雨,现在算是“守得云开见日出”。
中国新闻周刊:有消息称,中国移动有可能拿到TD-SCDMA的牌照,这对贵公司是个好消息吗?
唐如安:目前仍然只是技术试验阶段,TD-SCDMA只是一种选择,运营商选择哪种标准,还没有定论。但从核心网的角度来讲,TD-SCDMA与WCDMA是兼容的,只是在无线方面的空中接口存在差别,目前中国移动在做的是TD-SCDMA的商业化运行试验。
只要TD-SCDMA有一张相对独立的牌照,无论是哪个运营商,只要是有实力的运营商来运营,对于TD-SCDMA来说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市场条件和环境。我们只是价值链中的一环,我们只希望有一定的空间。
中国新闻周刊:最近有提议称,由数家运营商联合组建公司运营TD-SCDMA,你怎么看?
唐如安:对于这种看法,我认为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方案。
中国新闻周刊:业内有人认为,从GSM升级到WCDMA的成本,要高于从GSM升级至TD-SCDMA,你怎么评价?
唐如安:这种说法可能是业界一种炒作和盲目的判断。目前来看,至少现在还很难下这个结论。因为有关于成本的测算,需要很专业的判定,而且现在TD-SCDMA也还未发展到这一步。
中国新闻周刊:那么,跟其他两个标准比较,TD-SCDMA目前的优势主要在哪里?
唐如安:目前TD-SCDMA与其他两个标准相比,主要是国内自主技术,国内自主开发,在整个产业发展上,从支付成本上讲要相对更为低廉一些。在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角度上更为主动。TD-SCDMA相对另两种技术有着一定的后发优势,例如智能天线、接地切换等先进技术,有着较高的频谱利用效率,发射功率也相对较小较环保。
中国新闻周刊:终端落后似乎一直是TD-SCDMA的硬伤,我们如何解决它?
唐如安:在终端方面,TD-SCDMA确实还存在一定的滞后问题,毕竟芯片的开发要晚一些。但是,从国内外系统的普遍发展规律来看,终端的发展确实是要比系统相对晚一些,即便是发展很多年的WCDMA也是在系统逐渐成熟之后,终端才渐渐跟进。TD-SCDMA的这种情况会很快有所改观,预计在2季度会有一批TD-SCDMA终端出现在商业化试验测试当中。这将大大改观现有终端落后的局面。
中国新闻周刊:TD-SCDMA标准从创立到现在,你觉得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唐如安:目前TD-SCDMA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在环境方面的不成熟,这既有运营环境的不成熟,也有生存空间的不成熟。现在我只能希望试验网进程能够加快,因为整个产品的成熟不仅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也依赖于运营业的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有观点认为中国不应该上3G,中国更适合以IP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Wi-Fi)和无线城域网(WiMAX),上3G会导致亏损,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唐如安:应该说,他们没有相应的可依据方案,也没有拿出任何的真实有效的案例,仅是在追捧一种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或者产品,这种产品或技术在实验中也曾进行过实践,也不尽然就像其想象中的那样。
现在说3G必然会在中国亏损还为时过早。中国政府不可能这么草率,中国政府在3G这个问题上一直都是很慎重的,进行了这么多的测试,进行了这么长时间,实际上就是一直在进行论证。如果说在这样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下,在做过这么多的论证之后,仍然有这样的观点,我很难理解。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认为,TD-SCDMA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标准,你如何看?
唐如安:TD-SCDMA虽然是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但是TD-SCDMA始终是在国际标准化体制里面的,而且TD-SCDMA产业联盟也是开放的,有大量的海外设备提供商加盟,不存在封闭发展的问题。
可以看到的是,去年,西门子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鼎桥通信正式挂牌;爱立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TD方面进行战略合作;诺基亚也与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签署合同,宣布正式建立TD合资公司。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