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盛:WAPI联盟成立彰显中国自主技术厚积薄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12:39 新浪科技 | ||||||||||
2006年3月7日,由发改委、信产部、科技部牵头,包括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四大电信运营商和方正、联想、华为、华大电子、六合万通等电信IT设备商共22家企业正式宣布成立WAPI联盟。
诺盛电信分析师杨大鹏认为,促进中国通信与IT行业自主知识产权意识逐步加强的原因可以分以下三个点进行分析: 1.巨大的用户市场催生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萌发。截至到2005年12月底,中国有3.93亿移动用户,1.15亿有线电视用户,但是这些数以亿记的用户都是使用的国外技术,中国技术尴尬缺席。“市场换技术”的副作用就是每年大量的专利费流向海外,中国通信与IT产业只是挣“脚力钱”,而且时常受到国外厂商知识产权的诉讼,在国际社会造成不好影响。所以,中国需要自主知识产权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促进整个通信与IT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而且中国巨大的市场能独立支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 2.日益增强的自主研发能力能够胜任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究发展。在中国通信与IT快速发展的20年间,培养了一批在通信与IT行业具有国际同步水准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机构,有能力独立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商用化。比如,大唐移动有2000多研发人员专注TD-SCDMA并且不断取得进步,华为和中兴有着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牌号召力。 3.国家政策支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发展。“十一五”计划中多次提到“自主创新”并且明确指出要“突破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难题。这个中国从今以后的国家政策之一,这也是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然而,我们并不能盲目乐观,毕竟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在通信与IT技术领域,中国的研发能力和商用化实施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也不是闭门造车,我们也要吸纳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做到与世界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