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信网络转型热点多 龙头设备厂商将得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4日 10:30  新财富

  资本市场对2006年的通信行业因3G而寄予厚望,但我们认为3G仅是2006年通信行业的主题之一,NGN规模建网也将正式启动,从而推动以互联网业务应用为主的宽带及增值领域投资扩张。而这正与中国电信业已步入新一轮业务转型与演进的趋势相一致。由于通讯设备行业存在越来越集中的态势,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设备制造商将占据电信网络转型投资的舞台。

  陈亮/文

  3G破题,NGN规模建网启动

  尽管中国政府至今未对3G牌照的发放数量、发放时间、选取制式发布明确信息,但从TD-SCDMA的成熟度和政府高层传递出的信息判断,中国3G经过多年的测试与规划已逼近破题之时,而国内自主标准的TD-SCDMA更将获得独立组网机会且将由具有实力的运营商来组网运营。我们预计中国有望在2006年中期之后发放3G牌照,三种主流制式(GSM、CDMA、TD-SCDMA)都可能获取一张牌照,但TD-SCDMA有可能在2006上半年获提前颁发预商用网络牌照。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的规划资料显示:3G网络系统投资规模未来6年内累计约达4300亿元,经过5-6年的运营,3G用户数在移动通讯总用户数的比重约为40%。但值得注意的是,3G并非是纯粹的增量,3G投资增长的同时2G投资将有所下降,如“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获取移动牌照后将大为缩减PHS(无线市话系统)投资,此外,NGN(下一代互联网)投资增加的同时传统交换接入亦将逐步萎缩。因此3G带来的设备投资增长将是温和而不是爆发的,具体投资规模将取决于3G牌照发放数量、格局及制式选择。

  3G仅是2006年通信行业的主题之一,中国电信业已步入新一轮转型与演进中,移动运营商将进行移动网络的演进以完善增值、数据业务,而固网运营商将通过获取3G牌照、NGN固网改造从而转型成为全业务运营商。

  以“中国电信”为例,其规划在未来3-5年完成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转变,非语音业务占收入(含移动)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10%提升至35%,使宽带接入、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增值业务(如IDC、视频业务)、移动通信等成为拉动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与业务转变相一致,“中国电信”将在未来期间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宽带、智能网和软交换投资,至2007年使其宽带及增值业务投资比重达到30%以上,软交换投资比重超过10%。

  2005年是软交换(NGN核心技术之一,为下一代网络提供控制功能)的市场启动初期。2004年“中国移动”已完成了长途网向软交换的切割;2005年6月,“中国电信”全国长途骨干网试验商用网开始建设,10月底,“中国网通”全国长途骨干网试商用网也正式铺开;同时,固网运营商对汇接局和接入端局网络的改造也在加快进行。我们认为,2006年NGN规模建网将正式启动。

  电信运营转型重铸设备商竞争格局

  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在过去数年中发生了深刻变革。国际巨头在中国设备商的崛起中渐失既有份额,中国设备商已在多数产品上如交换及接入、PHS、光传输、ADSL领域取得绝对优势份额。与传统网络时代不同,由于低研发成本的显著优势,目前中国设备商如“中兴”、“华为”拥有国际设备商巨头亦无法比拟的完整产品链,在即将成为应用热点的3G、IPTV、软交换、数字集群、WIMAX(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等通信技术领域,并不输于国际同业,甚至在软交换、CDMA、TD-SCDMA、数字集群等方面已成为主导者,并成为全球3G三种制式均能提供解决方案的少数设备商之一。

  3G应用将使长期以来“中兴”、“华为”在GSM网络整体受制格局得到突破。在移动网络领域特别是“中国移动”GSM网络建设中,“中兴”、“华为”由于是后进入者一直都没能取得突破,目前在“中国移动”GSM累计份额中,“中兴”仅占0。5%、“华为”也仅为2。9%。“中兴”在2001年开始建设的CDMA网络获得了移动网络的首次突破,并将市场份额由一期的8。1%逐步提升至17%。

  我们更进一步关注全球电信业转型与变革为中国设备商带来的广阔空间。在技术升级与业务需求的推动下,全球电信业自2004年由复苏迈入增长轨道。这一增长不同于IT泡沫时代的高速增长,更体现为一种温和的增长(2004-2009年电信投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2005-2006年电信设备开支增长率分别为6.75%及6.4%)。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温和增长的同时,由业务转型推动的网络转型正席卷全球—移动运营商涉猎领域逐渐完善、固网运营商转型为全业务运营商是全球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的大势;三网合一、固网移动融合更成为通信技术发展和网络演进的趋势。

  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中国设备商在过去几年内完成了在本土市场与国际设备商争夺份额的历程,但就全球看,两家设备商2004年的全球份额合计仅约3%,伴随着全球电信业温和增长及新一轮网络转型与演进,中国设备商的持续相对竞争优势将使其全球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尽管全球电信业新一轮网络转型将为中国设备商铸就突破机遇,但这注定只是少数设备商的舞台。主要原因在于,通讯设备行业存在越来越集中的态势,一些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被吞噬。

  通讯设备类企业(除终端厂商外)主要分为通信系统主设备和光纤光缆两大体系。我们依然看淡光纤光缆行业,虽然中国光缆生产企业的数量已从最高峰时的200余家锐减到目前的约50家,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但光缆产能大约是市场需求的3倍、光纤市场供过于求的比例也超过2倍,行业内供求失衡及竞争加剧的特征难以改变。

  作者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附文一

  最具价值的商业模式

  固网业务转型IPTV

  模式最清晰

  在固网运营商业务转型中,IPTV是目前较清晰的业务模式之一。

  目前国内第1张IPTV牌照已颁发给上海文广传媒,“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已相继与其签署了合作协议,而且“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亦有可能在2006年获得IPTV牌照。

  目前两大固网运营商已积极加入IPTV的商业运作中,继杭州、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完成IPTV局部试点之后,“中国电信”决定将试点城市由5省17市扩至23市,“中国网通”也宣布将试点城市的数目由1个扩至21个。IPTV业务热点将推动宽带增值业务领域的投资扩张。(《新财富》2006年02月号最新文章)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