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带宽供应成了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09:45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硅谷动力专稿】大概在互联网泡沫最大的时候,曾经有通信业内人士预言:未来的带宽将象空气一样,免费供应给所有用户,运营商或者内容供应商是靠提供的各种不同内容来赚钱的。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预言,我们发觉:现实与预言大相径庭。带宽不但不免费,而且还被运营商提价供应,同时还被限制了流量、限制了应用。 当年预言会免费供应的带宽,为什么到今天仍然供应紧张呢? 当年的预言家们之所以预言失败,是因为他们用静止而不是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互联网的前景。一是预言家们当时没有预见到更消耗带宽的应用会出现,比如说基于P2P技术的BT下载应用。那时人们以为网络视频点播应该就是带宽应用的极限了,但是没想到很快P2P技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并喜欢上BT下载,而BT下载对带宽的占用是没有限制的。用BT下载的人越多,其下载速度就越快,占用带宽就越多;由于运营商网络带宽升级的速度没有用户使用BT增加的速度快,导致带宽供应捉襟见肘。 二是原有应用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带宽消耗。如在线视频、在线音乐、网络电台、音视频下载等,相对于几年前,这些应用的量在成倍增长,导致了对带宽的需求也成倍增长。同时,普通网页浏览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也比几年前有了大幅度增长。现在的网页大部分都插入了图片、flash、视频或者音乐,几年前一个网页的数据量只有几十K,而如今一个网页的数据量达到了几M,甚至更大。 三是没有预见到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这么快。互联网用户数从6年前的1690万,发展到今天的11000万,6年时间用户规模扩大了7倍。 新应用的出现、老应用对带宽消耗的增加、迅速扩大的用户规模,导致了对带宽需求的迅速扩大;而运营商同期的带宽供应能力没有同步增长,这导致了目前带宽供应不足的问题。 实际上,带宽供应不足的关键还是利益问题。 一种服务或者产品,如果投入不能增加产出,那么经营者恐怕不会花这个钱。目前运营商在带宽供应上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运营商目前提供的宽带包月服务,已经可以实现给终端用户的承诺,如独享512k、1M或者2M带宽。但是,因为有更懂互联网的用户使用BT下载,导致城域网或者骨干网的带宽被占用,而这又致使一般用户的上网速度达不到运营商的承诺。 这时候,运营商陷入了一个两难局面:如果投入资金升级城域网或者骨干网,那么这些升级后的资源大部分仍然将被使用BT的用户占据,但是升级毫无疑问地会普遍提高所有用户的上网速度;如果不升级网络,那么另外的一般用户则享受不到承诺的服务。运营商的两个选择是:要么提高带宽供应能力,要么封杀BT。前者需要投入资金,但是不会给运营商增加什么收入;后者则成本更低,但是会降低服务质量、违反先前与用户之间的服务协议。 在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带宽供应能力)和牺牲用户利益之间,运营商似乎没有什么犹豫就选择了后者。在运营商自身利益面前,用户利益成了牺牲品。 运营商在宽带接入服务方面的肆无忌惮,另一个原因是没有竞争者。当一些人在争论:放开电信业务的价格竞争会不会损害运营商利益乃至国家利益的时候,运营商2005年的经营数据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2005年,六家主要基础电信企业的利润总额达1143.6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收入增长。不能动辄以国家利益的借口为幌子来损害用户利益。在各行各业都在提高服务质量、都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时候,似乎只有基础电信服务业在倒退,在任意损害用户利益。宽带接入服务引入竞争者后,带宽供应不足以及运营商为所欲为的局面一定会得到改观。 从封杀VOIP,到封杀BT,运营商似乎总是把自己推向新生事物的对立面。在讲究与时俱进、推崇创新的时代,运营商似乎总是在逆潮流而动,一味的封杀、封杀,怎么不想着去学习、了解、利用和创新呢?用更严重一点的话说,屡用“封杀”绝招的运营商是在扼杀创新:不但自己不创新,也不允许他人创新。 在利益的权衡下,使用BT的用户成了牺牲品。于是,带宽供应成了一个问题。可能是我们知识浅薄,可能预言家的话已经包含并超越了我们这个阶段,但愿预言家的话没有错。可是,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带宽不受限,天下网友俱欢颜”呢? 作者:王禹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