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龙模式掘金“最后一公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1日 09:0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彭戈 张贤清没有想到,自己开创的一家小型民营电信企业——成都泰龙通信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简称泰龙公司),竟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名动国内电信行业。泰龙打破电信垄断,对电信市场创造性的开拓,也被业界称之“泰龙模式”,引来国内众多有意进入垄断性电信市场民营资本的学习和效仿。
电信垄断下的商机 城市小区或楼盘红线内的驻地网,一直遵循行业内“谁家建的谁家用”潜规则。电信、联通、网通、铁通等各家基础电信运营商也各施招数发展自己的业务,相互之间壁垒森严。当其中一家电信服务商进入一家小区或一幢商业楼宇布线后,其他的电信服务商就无法再进入这个小区和楼宇。消费者几乎没有权利选择为自己服务的电信商。这一市场特性使得固话电信网络在进入客户终端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天然垄断性。 这种竞争不仅使得重复建设严重,也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城市干道、绿化公用设施。而“泰龙模式”的出现,正是张贤清颇有远见地看到了电信“最后一公里”垄断经营背后蕴藏的商业机会。 掘金“最后一公里” “泰龙模式”之所以在电信行业名声雀起,在于它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电信投资经营新模式。 泰龙公司董事长张贤清告诉记者,“泰龙模式”主要操作方式是:新建小区的房地产开发商将用户驻地网委托给泰龙公司出资建设并经营维护;各大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通过中继线与泰龙公司的用户驻地网连接,并委托泰龙公司,为他们代理发展用户、上门收费等各项业务;而泰龙公司则向电信运营商收取线路租金和代理费用,籍此回收投资,获得利润。“泰龙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并经营用户驻地网,为各电信服务商搭建了一个平等的接入平台。从而使用户拥有对电信服务商的选择权,电信服务商也能在这一平台上公平竞争。” 而“泰龙模式”的出现和成型也是张贤清经过多年的市场经营才逐渐摸索出来的。 张贤清是一个老电信。1993年张从成都市电信局党委副书记的任上辞职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通过与联通、铁通等后进入者的合作,开始自己出资铺设驻地网。 2001年11月,泰龙从四川通信管理局取得宽带驻地网经营许可证。正是这个许可证,让泰龙摆脱了只是单纯充当电信运营商代理的角色。张贤清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摆在了面前。 民营企业“克隆”泰龙 除老大哥电信表示不满外,联通、铁通等企业认为,通过与泰龙公司的合作,双方通过合同将电信服务的产业链进行分段,泰龙公司负责“最后一公里”,各电信运营商公司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可以集中力量,迅速发展长途网和本地网,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仅联通公司一家,在成都市的4万用户中,有一半是泰龙公司代理发展起来。 而成都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物管公司也对“泰龙模式”表示欢迎。成都“蜀都花园”房产项目负责人认为,与泰龙公司合作以后,新建楼盘在销售时,可以向顾客承诺“提供多家电信运营商供业主自由选择”,增加了市场竞争力,开发商也不需要为用户驻地网增加投资,降低了建房成本。对消费者而言,最好的好处是拥有了自主的选择权。住户可自行选择运营商,若对运营商的服务不满意,还可随时调换。 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泰龙在2002年当年就实现赢利。目前泰龙在成都市区300多个小区的3000多栋楼宇建成了宽带用户驻地网络,合同用户达到20多万户。 从去年开始,泰龙开始迈出四川,将泰龙模式扩展到国内的多个城市。同时,来自重庆、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很多民营企业家也前往成都观摩学习,准备将“泰龙模式”克隆到其他城市。 提示: “泰龙模式”选择了用户驻地网作为突破口,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电信投资经营模式,将小资本与大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泰龙模式”的成功为实力弱小的民营资本跻身高门槛的电信行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