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产手机品牌并非一败涂地 分化趋势已出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1日 10:05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赵明

  在2005年有点悲观的氛围中,国产手机走进涂抹了些许亮色的2006。

  触底

  2005年,国内手机在媒体的报道中看来有点惨淡。

  最直观的是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05年点三季度的统计显示,国产手机销量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到了41.3%,创出新低。这一份额2004年年底为49.1%,2003年则是52.9%。

  2005年第三季度,几大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了2005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受国产手机整体环境不景气所累,几大国产手机厂商财报皆出现较大亏损。波导上半年亏损了1亿多元,而去年同期该公司净利润为1亿多,净利润同比下滑近200%;夏新电子则亏损了5757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66.45%,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4%,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将近20%;而TCL手机业务也亏损严重,康佳手机的业绩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黑手机”被揪出来当了罪魁祸首。以走私水货、翻新拼装机和杂牌假冒机为代表的黑手机,全年销量高达1500万部左右,销售金额约300亿—500亿元,偷逃税总额约100亿元。黑手机扰乱市场秩序、恶化市场竞争环境,以至于众多国产手机厂商把2005年手机业务亏损的原因不约而同地指向黑手机。同时,由于黑手机质量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使许多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

  对2006的预测,易观国际的说法是,将有20%的国产手机企业被淘汰出局。

  扶持

  信心产业部2005年岁末对2006年上马3G的表态,无疑给身处寒冬的国产手机带来一股暖意。

  2005年12月27日在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明确表示我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明年要制定出有关发展3G的技术、业务、资费、监管、频率指配等政策,固定资产投资约2000亿元。

  有研究部门的预测也变得明快起来。诺盛预测,2006年中期国家发放3G牌照,而且牌照数量不少于3张。伴随着新移动运营商的进入,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将采取优惠措施来应对竞争,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而网络的更新换代也将推动换机市场的发展。诺盛预测,从2006年至3G大规模商用的2008年,中国手机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而就在信息产业部就3G表态前不久,国产手机阵营也传出利好。在中移动新一轮定制手机测试中,国产手机再度入围。此次入围中移动定制名单的为国产手机厂商夏新的两款手机。此外,波导、联想亦正在密切关注和参与运营商定制手机的活动。

  国家政策的扶持成为国产手机的坚强后盾。信息产业部与发改委联合国家工商总局、海关、国税局、国家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在2005年9月份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治“黑”行动,针对的就是“黑”手机泛滥导致国内手机厂商业绩不佳问题,打“黑”在2006年还将持续。

  此外,在3G研发方面,波导和中兴等国产厂商还得到信息产业部的巨额基金资助。

  3G机会与出口路径

  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预测,从2006年到2010年,我国的3G用户将会呈现出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到2010年,我国的3G用户将会超过2000万。在3G时代,国产的TD-SCDMA技术方案成为世界的3大标准之一。因为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国产企业无需跨越技术壁垒,而与世界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G终端研发上,国产手机动作不慢。夏新、联想等纷纷推出的3G手机,让人相信3G终端将不会再是制约中国3G时代来临的瓶颈。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凭借中国在制造上的低成本优势,没有技术标准壁垒禁锢的国产手机厂家将会真正起飞。

  目前洋品牌的优势主要在于研发优势和品牌优势两方面,但是国内手机本土优势却是洋品牌可望而不可及的。国产手机在产品研发方面的优势,就在于更加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消费者心理、习惯和需求。目前海尔、夏新等企业开始推出了既叫好又叫座的手机,正是源于其对高端用户手机应用时尚需求的把握以及整合高端技术的能力。

  在国内市场遍地开花的同时,国际市场也为国产手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中国的手机出口呈现多元化态势,在外资企业手机出口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国产手机的出口增长迅速。2005年前三季度,国产手机出口量累计达到640万部,比2004年同期增长近50%,出口范围覆盖了欧洲、美洲、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国产手机出口有望接近900万部。其中波导出口手机372万台,占整体国产品牌手机出口总量的66.22%;素来以自有品牌闯荡海外市场的海尔手机出口34万台,占6.04%出口份额。

  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手机市场成长空间巨大,再加上部分的欧美市场,为国产手机厂商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乃用兵之道,国产手机要想再次崛起,除了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之外,在出口方面作文章的思路可取。

  分化

  国产手机自2004年遭遇元器件短缺的危机以后,整体市场份额一直下滑,主要厂商也相继出现了较大的亏损。但是,国产品牌并非一败涂地,分化趋势已经出现。

  以联想、海尔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主要的原因是充分发挥其比较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海尔、联想充分利用了其品牌和渠道优势,通过进入二三线城市占领市场,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个环节降低成本,及时切入音乐手机、娱乐手机、商务手机等细分市场,经过多年经营,2005年终于进入收获期。

  伴随着运营商定制手机的增长,设备厂商开始崛起,利用其同运营商的良好合作关系,逐步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3G时代的到来,将为设备厂商的手机销售提供更多的契机,例如2005年的中兴和华为。

  缺乏竞争优势的纯粹的手机制造商开始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2005年,科健、南京熊猫和南方高科先后出现问题,波导、TCL、夏新、康佳的手机业务或大幅下降,或出现较大的亏损,这些都为国产厂商敲响了警钟。

  诺盛咨询的专家指出,国内厂商只有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才能生存和发展。

  3个突破

  要走出2005年的低谷,国产手机尚需在以下方面突破。

  首先要突破心理障碍。在国内手机市场发展初期,一些国产手机厂商急功近利,通过贴牌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产品,正是这种投机的心态使国产手机厂商都忙着在巨大的市场需求面前赚钱,而忽视了对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及时跟进。由于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同时售后服务又跟不上,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从而破坏了国产手机的品牌形象,导致了瞬间辉煌后的挫败。在经历了这一教训之后,国产手机应该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脚踏实地,加强对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迎接洋品牌的挑战。

  其次要突破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缺乏手机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一直是阻碍国产手机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国产手机企业与国外跨国手机巨头的主要差距之一。没有核心技术,就跟不上产品的更新换代,就难以跟上市场需求,无法及时推出主流的新产品。在我国手机产业由粗放扩张期向精品竞争期转型的重要时期,突破技术壁垒,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国产手机的重中之重。

  第三要突破市场,做好品牌营销。2005年,手机市场细分向更高层次发展,找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定位是成功的关键。专家指出,一个好的品牌,必须放弃其物理表现,存在的是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品牌有无竞争力,不仅仅是体现在质量等物理层面,更重要的是在于对消费者个性化、人文化、零距离接触消费者等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上。对众多的国产手机品牌而言,利用本土优势,做好品牌营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国产手机厂商值得期待。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浼佷笟鏈嶅姟 
鏅烘姇鍔╁姏浼佷笟骞垮憡钀ラ攢  鏂版氮鏅烘姇-涓皬浼佷笟缃戠粶骞垮憡閲戠畻鐩�  pfpif.sina.net
鐖卞涔犱笂鏂版氮鏁欒偛  濂藉ソ瀛︿範 澶╁ぉ涓娿€庢柊娴暀鑲层€�  pfpif.sina.net
閲戣瀺鍗辨満濡備綍鐣欏  涓€鎵嬭祫璁� 涓€绾夸笓瀹� 鍏ㄩ潰瑙f瀽 鏂扮  pfpif.sina.net
鍚紝灏卞惉鍊煎緱鐩镐俊鐨�  閫氳繃鏇存潈濞佹洿鍙俊鐨勪俊鎭钩鍙颁簡瑙e叕鍔  pfpif.sina.net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