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北京现代商报:别了 我的寻呼年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08:26 北京现代商报

  别了,我的寻呼年代

  “有事请call我!”“请复机××××。”不知道这些熟悉的话语能否开启我们尘封的回忆。在小灵通、拍照手机、音乐手机不断冲击我们视觉听觉的今天,寻呼时代已经宣告结束——如同人类的生老病死一样,曾经风光一时的寻呼业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2005年底,信息产业部传出风声,联通退出寻呼业的申请已经被批准。有人揣测今年年初,联通的百
万用户就将被清退了。

  从1984年正式进入中国,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达到高峰,再到目前BP机近乎销声匿迹,按照生物学的观点,寻呼业在中国22年的发展史正好是一个人从出生、成长、壮年到衰老再到逝去的周期。

  “寻呼小姐”的BP年代

  早上,袁媛从公车上跳下来,边跑边看表匆匆进了大厦。8点20分,她在电梯里舒了一口气。这是1997年,袁媛18岁,在百思特汉字寻呼台工作。BP机,时尚新潮的词汇,每当公共汽车上有“嘀嘀嘀”的声音,好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翻看自己的呼机,袁媛会和其他人一起投去羡慕的目光,好几千块一台呢,她可买不起。但是“寻呼小姐”的称呼让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子里过足了瘾。袁媛学历不高也没有工作经验,是甜美的声音和熟练的打字给了她这个工作机会,虽然每天三班倒的工作有如打仗,她依然倍感幸运。只是偶尔在紧张忙碌工作的间隙,袁媛会想想:什么时候自己腰间能别上BP机呢?

  来到公司机房,袁媛换上了深蓝色的大褂和拖鞋。同事看见她来接班赶快敲完一串号码站起来,袁媛刚一落坐就开始接线。每天交接班都这样匆忙,她甚至顾不上说一句“早上好”。这个100多席位的机房里,袁媛每天要接上千个电话,一个月完成3万个的呼叫任务才可以拿全额工资,每超出一个呼叫提成1块钱,但是如果打错一个字就要罚5块钱。说是战场,毫不为过。工作状态的袁媛,就如绷在弦上的箭。如果一个地名、一个小数点弄错了造成麻烦,严重的这个月就白干了。

  在寻呼台,袁媛度过了新鲜、风光也繁忙的一年,1998年她下决心离开这个行业。寻呼台练就的耐性和高精确度、高速度的打字,使她很快找到一份快递公司的文员工作,那时候几乎所有的文职岗位都抢着要她们寻呼台工作过的人。很快,袁媛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BP机,2000块钱、服务费380元一年,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袁媛离开了,她的不少同事依然留了下来,而在另一家寻呼台工作的表姐也一直干到了2002年。那时1500元的薪金已经显得不那么诱人了,每月的呼叫任务也越来越难完成,当表姐盘算着离开公司的时候,袁媛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BP机被她从腰间取下来。这一年袁媛正式告别了寻呼年代,表姐紧接着也辞职了。

  谁还在用寻呼机?

  在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9部的时代,寻呼业大势已去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手机数据增值业务的日渐兴盛,对一般用户来说寻呼机早已失去使用价值。在手机和

小灵通的紧逼下,寻呼业是否真的已没有生存的空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退市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寻呼业并非一无是处,目前它依然保留着一片狭小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在北京和一些大中城市的五星级酒店,寻呼机作为内部通讯的重要工具被广泛使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工程部副总监吕先生告诉记者,北京几乎所有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都在使用寻呼机,部分三星级乃至二星级的酒店也在使用。由于客房服务人员位置不固定,通过群发信息便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重要指示或者就近调配人员。例如酒店贵宾组通常需要4到40个迎宾人员,在贵宾到达前调集他们到大堂,寻呼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

  相对于手机而言,寻呼能够做到群发而且费用低,除了一次性的购置投入,每年只需要很少的维护费用。内部寻呼系统已经不再需要借助寻呼中心服务,企业的局域网内直接在电脑输入文字信息就可以有选择地呼叫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吕先生认为,除了酒店服务行业,许多员工位置流动大的行业也在应用这一技术。

  北京四灵通科技有限公司李真为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军队系统正在恢复使用寻呼机,由于军队是带有很强保密性的特殊部门,将不允许使用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寻呼机会取而代之。四灵通还针对一些客户的意见,研发了企业寻呼中心系统,计划2006年投入市场。

  据说在美国等地寻呼业逐渐转变为特定的信息服务业,向用户提供指定的

股票、交通、车辆救援等信息服务,同时针对企业级用户的需求,提供呼叫中心等业务。可以说寻呼市场没有消失殆尽,而是在适合它生存的一定领域中将继续延续着生命。

  1982-1989年:出生就备受追捧

  Bell Boy!1948年的美国贝尔实验室,一个后来被叫做无线寻呼机或者BP机的小黑匣子诞生了。经过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大红大紫,它飘洋过海来到亚洲,开始了东方掘金之旅,上海是它抢摊中国的第一站。1982年,香港星光传呼机公司首先看准了内地的寻呼荒漠,在7月份与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签订了协议,无偿提供设备在上海建立无线控制中心。第二年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处在南京东路七重天宾馆设立无线寻呼中心,2台苹果牌微机是当时的全部家当,但在市区,有5部60至80瓦高频发信机为它护航。在同年召开的上海全国运动会上,30位五运会的工作人员成为了中国寻呼机历史上的第一批用户,当时寻呼机的服务半径只有区区25公里而已。

  1984年1月无线寻呼中心搬到茂名路锦江饭店后称长乐台后,寻呼机正式开始步入社会。由于适合外出流动人员使用,首批1600台寻呼机很快一销而空,年底用户便达到了4000名。后来,上海邮电通信开发服务总公司从国外引进了新一代的数字式无线电脑传呼系统,第一次把服务半径扩大到50公里。由于在上海初获成功,无锡邮电局于1985年建立寻呼台,寻呼机在外地有了新家。

  1990-1992年:进入“汉显”时代

  “你好,MOTOROLA!”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晓雯和朋友们打招呼的口头禅,她们都喜欢这个稍微有点拗口的发音。刚刚毕业的晓雯和朋友们人手配备了一部摩托罗拉寻呼机,尽管只是数字机,却总让她们感到兴奋,因为当传呼声响起时,别人老会送来羡慕的目光。毕业之后到找到工作的那段时间,除了等用人单位的呼叫之外,晓雯干得最多的就是不停地更换呼机的提示音,就好像现在的年轻人隔三差五更换手机铃声一样。

  1991年11月15日是中国寻呼业的转折,上海率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让BP机上一连串空洞的符号变成了生动的文字。小小的寻呼机变成一个富有创意的舞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汉显机一经面世就受到了用户的青睐,1992年春节北京126寻呼台每小时寻呼甚至达到了1万次以上,大家都不会忘记那个小匣子里曾经装满了朋友的祝福。

  1993-1998年:要致富 搞寻呼

  1993年邮电部出台第55号文,社会经营单位获准进入电信业务市场,寻呼市场至此全面开放。“要致富,搞寻呼。”像罗乐(化名)一样,怀着挣钱的梦想杀进寻呼业的人不在少数。

  由于竞争的人太多,著名的地安门寻呼一条街没能为罗乐提供一块栖身之地。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的热情,在投资10万元之后,罗乐终于在东城区的某个角落找到了一展拳脚的地方。“后来我才发现,改频才是最挣钱的!”不同频段的呼机信号存在着差异,所以价格各不相同,但一般人很难拿到信号最好的呼机。为了提高零售价,不少人学会了为呼机改频,罗先生也不例外。“其实改频很简单,加上有寻呼台的哥们帮忙,我很快就上路了。”呼机的风行加上熟练地掌握了改频技术,几年下来罗乐挣了100多万——这在当时绝对不是小数目。现在提起那段生活,他还是会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市场的开放也使得众多寻呼台和生产商雨后春笋般出现。摩托罗拉公司无疑是当时呼机制造商的老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曾经高达70%以上。为了满足市场对时尚的需求,摩托罗拉大量开发了新款式,并形成了众多系列,例如摩托罗拉进取型、时尚型、袖珍型等。国际厂商使尽浑身解数,国内厂商也毫不示弱,1993年5月,波导自行研发了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1995年,他们又自行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股票信息机。波导成功杀入市场,意味着国内民族企业在呼机市场的崛起。

  1998-2000年:股票机成最后的疯狂

  作为寻呼机的衍生品,股票机在1998年还相当畅销。当时的马民是北京一家私营

二手车公司的老板,那时候电脑还很稀罕,上班的人炒股票只能看报纸、打电话查询报单。1998年他买了一款带K线图的凯奇股票机,屏幕是汉显的三倍,实时行情、涨跌幅和K线图,还能设置自选股,是当时最棒的一款,1800元一台。马民买卖股票时全靠它提供信息,股票机成了马民的宝贝。

  就在寻呼机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时候,2004年上半年的一拨行情让股票机再度受捧。但从现在来看,这也是寻呼业逝去之前最后的疯狂,毕竟一件产品不能完全依托风云变幻的股市而生存。在手机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的时代,手机上网、手机炒股早已不算什么新鲜的话题,而随着资费的进一步下调,智能手机总有一天会将残余的股票机“赶尽杀绝”。

  1999-2001年:江湖最后一个大佬

  从1999年信产部拆分中国电信开始,寻呼的命运开始由中国联通掌控。2000年联通吸纳融合了国信寻呼后成立了无线寻呼事业部,这个新部门在同年7月与联通寻呼有限公司实现了整合,并成为在美国、香港两地上市的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当时中国联通寻呼在全国拥有网上用户近4500万,市场占有率超过60%,联通成为了中国寻呼业上最后一个大佬。

  虽然联通成为了业界老大,但这无法抵挡整个寻呼产业的滑坡。“生意慢慢就不如以前了。”一直经营公用电话的老陈,在某个程度上也见证了寻呼业的衰败。“以前我摆4部电话都不够用,还经常有人排队呼别人机。呼完之后他们也不急着走,得等着别人回电话啊。”尽管生意每况愈下,但老陈还是没有放弃公用电话,现在的他是一家长途话吧的老板。如果一件曾经爱不释手的东西闲置了,那肯定是“新宠”出现了。

  2002-2005年:最后一个运营商撤了,用户怎么办?

  2002年时任中国联通无线寻呼事业部副总经理的于英涛曾认为中国寻呼用户将稳定在2500万的规模,但恰恰是在这一年底,2500万用户量的底线被无情击穿。每年1亿左右的亏损让中国联通变得一筹莫展,于是去年3月,联通向信产部递交了退出申请。到现在为止,北京联通仅在方庄保留了一个办理寻呼业务的营业厅。

  中国联通退出寻呼业,剩下百万用户不知何去何从。按照联通的打算,是希望发展寻呼用户为手机短信用户,并且“要对‘寻呼用户转移到手机短信上’给予最好的服务和合理资费”。联通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将采取转网和清退余额的方式解决现有寻呼用户的问题,不排除强制清退的可能。”然而,这仅存的百万用户是不是能顺理成章地接受这些安置呢?

  目前仍使用寻呼机的用户,大多是低端消费者,费用低是他们选择寻呼机的惟一理由。另外因为联通提供的财经新闻、股票等信息而保留寻呼机的一小部分用户,基本上对呼机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联通能做的就是让用户们自生自灭的同时,采取清退余额甚至给予一些补贴的措施。至于能不能让所有的用户都满意,还没有人可以肯定。

  商报记者 毛涛涛 实习记者 王晓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36,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