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联想全资收购手机公司 挑战国产手机宿命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1日 07:35 中国经营报

  作者:李健

  即便是在国产手机整体市场份额又创下34%的新低时,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依然是少数几个坚持认为“国产手机会有美好的明天”的人之一。

  2005年12月21日,联想集团(0992,HK)发布公告,宣布以现金人民币7200万元(港币6
800万元),收购厦华电子持有双方手机合资公司剩余的19.2%股权。该合资公司联想移动主要在中国从事手机生产及销售业务,在交易完成后将成为联想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而厦华电子将彻底退出合资公司。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联想移动已经上升成为手机市场排名第四的手机厂商,甚至在单月销量上已超过了位列国产手机第一的波导。在全资掌控联想移动后,刘志军将独自面临国产手机宿命论的挑战。

  似是而非的手机“宿命”

  联想手机在2005年盛极一时。2005年11月,调查机构赛诺咨询最新发布对10月份手机市场的调查联想的市场份额已达到6.38%,蹿升至市场第四,仅排在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之后,成为近一年来上升速度最快的手机厂商。

  来自知情人士消息,在股权交易完成后,联想移动将从现在占用的厦华电子厂房中搬出,新建的生产基地与原基地距离不过3公里,月前已经封顶,生产线安装即将开始,生产能力扩充到2500万台/年,在此之前,联想移动生产能力仅为800万台/年。这距离联想入主原厦华手机不足四年。

  2002年2月7日联想并购厦华原有的手机业务,双方共出资1.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联想占有60%股份,厦华占有40%股份。在最初的5名董事会组成中,联想占3人,厦华占2人。四个月后,2002年6月19日,联想以6150万元人民币现金增持合资公司20.8%股份,厦华电子在合资公司的股权由40%降至19.2%,厦华品牌逐步淡出手机行业。

  但就在联想突起之际,同期国产手机的业绩却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大规模的行业性亏损。波导、夏新年初亏到年末,2004年的黑马迪比特也几乎遁形。虽然每个厂商所经历的也许不尽相同,然而在这些不尽相同背后却似乎有着某些必然的规律。“哪里站起来,却恰恰在哪里跌倒”几乎成为了中国手机市场最大的怪现象,最后也几乎演变成了一种宿命。

  当年折叠黑白手机造就了一批成功厂商,然而2003年的彩屏大潮也让这些新兴者中的不少人来不及掉转方向,并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库存包袱;当初拍照手机刚刚兴起的时候,10万、30万像素级别的产品曾让一些厂商尝到了甜头,然而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随着百万像素大潮、音乐手机大潮汹涌而至,不少厂商也被这新浪头打了个措手不及。

  打破宿命关键是核心

竞争力

  “联想赶的是当年手机狂潮的最末一班,也是最晚一个发迹的”,一位业内人士说,“等待联想的是什么现在不太好说。”

  “手机市场没有宿命”,刘志军言下之意大有做打破宿命第一人的意味,“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关键是企业必须拥有在市场上保持长期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但形势依然严峻。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上,对于国产手机来说,处处埋伏着障碍。

  首先,技术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坎。今年联想手机的持续看涨,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在七年

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把握住了百万像素、音乐手机等市场热点。

  其次,管理能力与运作能力正越来越成为显性的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手机从黑白屏到彩屏,发展了两年多,从彩屏手机到拍照手机的盛行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而目前音乐手机迅速取代百万像素成为市场第一热点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一个厂商怎么才能够始终抓住市场热点、怎么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这都得依靠完善的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预判能力,就容易造成库存积压、在市场新热点的跟进上也容易“慢半拍”;看到了机会、做出产品了,能不能在最恰当的时间、用最恰当的方式把它推向市场,这是运作能力的问题。

  除此之外,企业心态也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企业的市场表现。热膨胀的时候能够保持冷思考、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勇气坚持下去,是否能“创新常有”,林林总总的因素都在左右着最终的结局,对于联想移动都是不小的挑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60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