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科学探索 > 正文

手斧推翻歧视亚洲人考古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 07:26 东方早报

  早报综合报道 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百色盆地旧石器研究暨旧大陆早期人类迁徙与演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广西百色开幕,与会专家明确指出:广西自然博物馆和广西文物工作队在百色盆地发现的原生地层中手斧与玻璃陨石共生的现象,进一步明确了百色手斧的地层和时代,使得百色手斧年代距今80.3万年的争论尘埃落定,从而从根本上推翻了世界考古学界的“莫氏线”理论。

  “莫氏线”理论歧视东方人

  “莫氏线”理论于20世纪40年代初由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提出,它按照早期人类的技术和行为能力,把欧洲与亚洲地区划分开来。认为在旧石器时代,前者是能掌握先进工具制造技术的先进文化圈,而后者是以制造简单的砍砸器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按照这个理论,旧大陆在过去200万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在非洲、欧洲和西亚的灵巧的直立人掌握着先进的阿舍利或“模式Ⅱ”技术,能够打制程序规范、技术复杂的手斧等两面打制工具;而智商较低的亚洲兄弟则缺少这样的能力,只能使用“模式Ⅰ”技术打制简单的工具,如砍斫器和未经加工的石片。尽管一些考古学家不同意这一理论,但东亚的确缺少能够体现人的行为能力和技术进步的早期石器技术。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考古学界一直认为:东方的早期人类文化远远落后于西方。

  百色手斧动摇“莫氏线”

  为纠正这一理论,从上世纪40年代起,东亚各国考古学家们进行了苦苦的搜寻,希望能寻找到旧石器时代的重要证据,但一直未果。

  1973年,经过中外科学家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百色发现了大量旧石器。尤其是“百色手斧”的发现,从根本上动摇了“莫氏线”理论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有力地证明了东亚早期人类与西方具有同样的智慧和认知能力,被认为是对“莫氏线”理论的有力挑战。几年前,我国科研机构用“裂变径迹法”对在百色旧石器遗址中与石器同层位的玻璃陨石做了两次测定,得出的年代是73.3万年。而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地质年代中心没定制造年代大约在80.3万年前。然而百色以前发现的手斧大多是地表采集,还没有在正式考古发掘中出土过。因此,百色手斧的地层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少疑虑。

  “考古会战”为亚洲人正名

  2005年,百色盆地再次引起全球考古学界的关注。

  从今年5月开始,考古人员对南(宁)百(色)

高速公路沿线的1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达2.8万平方米。这是广西规模最大、投入考古力量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也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古大会战”之一。

  在坡洪遗址,专家们首次找到了非常明确的百色旧石器地层叠压关系,发现了石器加工场及与之同时期的人类用火遗迹—————红烧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傅宪国研究员初步推断,用火遗迹可能出现在80万年前。

  这次抢救性发掘获得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让人惊喜连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在研讨会上认为,百色遗址在第四环境变迁和人类进化、迁徙研究方面的潜力巨大,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北京周口店遗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科学探索】【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