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银行信息化被动 数字证书能否阻挡短信诈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 10:51 财富时报

  短信诈骗数月未停 银行信息化被动

  本报记者 毛启盈

  近日,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在内的25家银行与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简称“CFCA”)在京签署了《数字证书合作协议》。今后,
在这25家银行的网点,市民都可以办理到保证网上交易安全的数字证书了。

  除了安全,数字证书还会让网上交易者感受到交易不设限的便利。工行中行网银相继被黑,银行方面的补救措施,中国银行卡被窃(骗)波及至少5000万人。如今短信诈骗在全国范围内横行无忌,一个小小的数字证书能否为蓄户保驾护航?

  短信诈骗数月未停

  “中国工商银行贵客户,你于11月20日在太原百货商场刷卡消费4800元,将于次日销帐,给予扣除……联系电话0351-2616486。”

  11月22日,家住北京市南三环刘家窑的李静(化名)给记者反映这样的短信,根据短信留的电话打过去,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先生说:“你的卡号是多少?密码是多少?我给你查查。”

  碰巧李静是山西太原人,而且确实在这家百货商场刷过卡,但是仅仅是300多元,因此极其焦急。本报记者随即和太原市110取得了联系,据110的值班人员透露,这样的报案电话一天要接到上千个。这是一个团伙在利用手机短信作案,骗去客户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然后作案。

  来自山西公安厅的消息,近一个月以来,这种短信诈骗极其猖獗,目前太原警方为此成立了专案组,联合和银行商场等部门,撒网搜捕犯罪团伙。由于这些骗子采用手机短信的手段诈骗,可随时更换手机号码和转移固定电话,警方只能采取停机等手段阻止其犯罪行动。

  记者随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类似利用手机短信骗取银行卡密码的事情,每天都要接到很多类似的报警电话。

  北京市西城区警方透露,10月份刚刚打掉一个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主要犯罪嫌疑人王文彬,仅9月20日至10月4日短短的十几天内,就利用手机短信诈骗9起、诈骗金额达100余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2005年11月1日起,公安部、信息产业部、银监会三部委联合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声势浩大的打击短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但是,目前诈骗活动仍然猖獗。

  银行信息化被动

  12月24日,记者从陕西省公安厅获悉,最近破获一起特大手机短信团伙诈骗案,涉及金额15万元。

  11月23日,本报从奥地利维也纳获悉,AIM软件公司、维也纳经济大学和路透社发表了他们第二次的关于数据和风险管理的全球性调查。经过5个月的电话访问,完成了对欧洲、美洲、亚洲及中东地区的金融机构的1070份调查问卷。

  调查的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070家金融机构中的45%打算提升公司动态数据管理自动化的水平。

  “跟去年的调查比较,巴塞尔II号协议和风险管理带来的挑战得到更多的关注”,AIM软件公司行销部门主管马丁布赫贝尔格先生解释。记者在中行、建行、中行等官方网站上看到,目前绝大多数网银用户在使用“用户名加密码”的方式作为网上转账的通行证。

  电子银行专家对此表示,这极有可能因为银行账号和密码的不慎泄露造成资金损失。这意味着只凭身份证号、账号和密码在网上自助开通的大众版网上银行在手续简便的同时也有运行保密性差的缺点。如果客户再少一些安全意识,就会给窃取银行账号和密码的网银欺诈、假银行网站和假购物网站创造机会。

  数字证书能否根治数字漏洞

  “如果要有绝对的安全你就办理数字证书。”

  记者先后拨打了中行、建行、工行的客服电话后,得到一致的答案。在网银大盗频频出现,银行安全遭到质疑的压力下,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25家银行联手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合作网银数字认证。

  其实,早在10月26日,央行已经颁布了《电子支付指引》,按照该文件的规定,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的用户,将不受每日、每笔网上支付金额的限制。

  据了解,数字证书是一种由权威的公信机构发放的、记录着用户和认证机构有关信息的电子文件,它是目前保证网上支付安全的最有效办法。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目前保证网上支付的最有效办法,至今未发生一起被攻破而造成交易资金损失的案例。”中国金融认证中心还做出了保证,如果认证出现问题造成客户资金损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将负责赔付。赔付标准规定,作为独立于银行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出现网银纠纷的时候,金融认证中心可提供具有公信力的证明文件,而同时,如果认证出现问题,金融认证中心承担赔付责任,个人最高可获赔2万元,企业最高是80万元。

  “储户的安全谁来保证?在银行加强系统升级的同时,还是储户自身提高防范能力。”金融专家认为,在触目惊心短信诈骗中,数字证书只能加大防范的力度,但是并不能表示就百分之百安全。尤其是网银大盗和短信诈骗的花样层出不穷,防不胜防。

  从法律层面上加强对不良短信的监管与控制是目前政府和群众最为关心的,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立法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遏制层出不穷的短信诈骗活动。据悉,信息产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电信短信息管理办法》。此外,各家

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正在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升银行卡反欺诈的技术手段和防范能力,以更好地保障持卡人的资金安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2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