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互联网周刊》封面之:另类多普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 14:21 互联网周刊

  不强求规模和速度,杨兴平在国内手机市场上绝对属于另类,但是现在,对这个另类人物得准备好另眼看待一年前,多普达总裁杨兴平说自己在这个市场感觉到寂寞。几年来,杨兴平所做的智能手机在国内手机同行当中少有人应和,而在如何做企业、如何玩转手机市场等商业模式方面,杨兴平更是特出于他的同行。

  最近一段时间,老杨心情相当不错,多普达终于在2004年年底实现盈利,今年的销售
额也大幅增长,虽然这一天比杨兴平的预期要晚了一些。

  商业模式定成败

  对比主流品牌企业动辄几十亿元的销售额,多普达的发展速度在国内企业当中不算快,甚至应该说慢。从最初的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的几百人,从最初的一款产品到现在产品数量已经有十几款,多普达在许多人眼里仍旧未能进入主流市场行列。

  当国内手机企业和媒体同声将技术的缺失当作国内手机企业滑落的主要原因时,杨兴平对此颇不以为然:“国内同行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在商业模式上,绝对不是单纯的技术研发的问题。我们不太可能有我们自己的芯片和通信模块了,但是在营销和商业模式方面,国内手机企业应该能做到更好。”

  而在谈到时下被媒体和国内手机企业所痛批的黑手机问题时,杨兴平认为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在商业模式上:过于强调价格战,而让自己停留在中低端方面。在几年的发展之后,杨兴平认为多普达的成功并不只是它卖出了多少台机器,而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有所建树,像我们这样的一种技术产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可能根本支撑不到现在。”

  杨兴平说自己目前的商业模式大致轮廓早在六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在国内同行同声抱怨市场变化太快的时候,杨兴平说国内市场发展相比自己的期待还是有些慢。现在他外出讲演时的PPT当中99%用到六年前所写的那些,这让他觉得有些缺乏挑战性,而这也正是他同其同行的一大差别。

  2001年杨兴平刚回国的时候,就开始凭借自己的“商业模式”将其在国外探索多年的移动互联网理想变为多普达公司。而同时,它的商业模式也迅速被中国移动、微软、英特尔等巨头看好,纷纷同多普达建立了紧密合作。

  在多普达的合作伙伴当中多有跨国公司,“我们的这个理念正好迎合了这些合作伙伴的需要,他们也看到了。有一点是我能够说服这些人,我能够通过和这些高层领导人沟通、交流让他们感觉多普达这个思路非常好,值得他们支持一把,值得他们投入精力和我们配合。” 杨兴平这样说到。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上一直是多普达一家公司在辛苦打拼,市场发展缓慢,杨兴平也经受了相当大的经营压力。但是,让杨兴平看到希望的是这个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渐显露出来,而联想、夏新、TCL等厂商的进入也让这一市场迅速成长起来。此时,多普达已经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占有了相当大的品牌优势。

  “很多消费者都误以为我们可能是一家国外的公司。”看着中国移动所做的定制手机宣传广告当中,多普达同索爱、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的产品放在一起,杨兴平说到,“这说明我们已经被客户和市场认可,我们的产品不比跨国公司逊色。”

  中国移动的身影

  2005年,北京通信展期间中国移动所做的那幅巨大的以刘翔为主角的宣传广告非常引人注目,而当时,刘翔手中拿的那一款手机就是多普达的机器。除了送给刘翔的那部手机以外,多普达并不需要付额外的广告费。

  事实上,从2002年10月杨兴平同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起,作为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多普达开始经常出现在中国移动的心机系列、全球通系列的广告当中,多普达自己投入的广告费用则相当有限。

  不只是广告费用的节省,由于多普达的多款机型都已入选中国移动的定制手机系列,因此相当多的销售来自于中国移动的采购,这样就省去了多普达的渠道成本,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移动这样的运营商不可能出现像传统渠道商那样的欠款、库存等方面的问题。

  “要想同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微软也没有同中国移动达成这样的协议。而2002年时,多普达刚刚成立不久,市场上还几乎看不到它的影子。”

  日本NTTDocomo的iMode模式在数据业务方面的成功,让中国移动和多普达看到了合作的希望。杨兴平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便找到中国移动谈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思路和理念,“当时他们感觉这实际上比NTTDocomo的想法更好,更适合于中国的国情。”

  “运营商这方面是最难搞定的,它必须确认自己有这样的需要。但是,我也看到中国移动最关键的一点是它需要大力发展自己的数据业务,因为它的语音业务的增长率一直在下降,而数据业务则可以无限的发展。”

  要想同中国移动长久合作,多普达也得拿出一些真本事才行。在与中国移动合作数据业务的过程当中,多普达也花费了相当大的力气。在2002年的时候,多普达与中国移动共同策划智能手机的门户网站,眼见得没有多少企业参与,进展缓慢,多普达干脆自己接手,完全自己策划,后来又同其他公司以及中国移动的数据部、互联网中心一起合作。

  被许多国内手机企业所看重的中国移动的手机定制业务,也同多普达的努力密不可分。2003年的时候,多普达同中国移动开始探讨定制手机的商务模式。一开始运营商方面希望完全去掉渠道的中间环节,但是杨兴平坚持认为一定要有渠道的参与,完全去掉渠道商,对其利益影响太大。而刚开始做的时候,市场对此并没有完全接受,中国移动方面资金和物流也比较难做。在经过了一年多时间以后,这一模式才最终确定下来,一经推广即大获成功。

  封面报道相关文章国产手机是否还有明天

                     联想手机强攻  

                     另类多普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