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高丽华:手机市场谋划“有效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 10:04 计世网

  高丽华

  计世网消息 “中国的手机市场正呈现出‘充分竞争’的格局,遗憾的是这个竞争却不是‘有效竞争’,而是产业资源严重浪费的竞争。”

  这是在11月3日的“第四届中国移动终端产业发展论坛(上海)”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研
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点评手机市场问题时扔下的一句话。

  曾经“遍地是黄金”的手机制造市场,如今却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进入者骤增,产量大于需求,利润严重下滑”(陈金桥)。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中心主任陈育平介绍,我国手机制造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后,拿到牌照的制造商已由1999年的20家增至今年的65家,还有60家厂商站在门口等着要进来,手机产量2005年已达4亿部,产能5亿部,而2004年全年的产量和产能不过是2.4亿和3亿部。IDC的一项统计显示,去年中国手机用户占到全球用户的20%,但在中国境内生产的手机却占到了全球的35%,除去出口部分,库存已高达2000万部。今年距离岁末还有两个月,手机产量已超出去年66%,其后果可想而知。

  “去年有600多款新手机入网,新品多本是好事,问题在于这些新品大多是短命的――原先一款手机可以卖12~18个月,现在只能卖6~7个月。短命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制造批量小,平均每款手机产量仅16万部(某些

国产手机更低),形不成规模效益。”陈金桥说。

  雪上加霜的是这个市场还涌进了一批“搅局者”,具体表现为恶性降价和“黑手机”泛滥。过去人们说“手机制造是金矿,谁做都赚钱,想不赚钱都难”,如今金矿却变成了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头的想出去”。

  与此同时,信息服务也遭遇了成长的

天花板。目前国内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8000余家,竞争的激化使用户开发与维护成本每年上升20%,再加上“异质替代分流”等原因(一个用户往往拥有分属于多个运营商的好几种通信工具),这导致用户的数量在上升,平均到每一家服务商的收入却在下降,每个月的ARPU值不到80元。无序竞争、消费欺诈和信息安全等问题引来甚多抱怨。

  手机制造(服务)如何变“充分竞争”为“充分有效竞争”?与会专家开出了包括挖掘数据业务、刺激培育市场需求、优化调控资源配置在内的多个药方。

  专家们分析,移动通信市场的成长通常受技术、需求和政策三维力量的驱动,我国市场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薄弱环节。技术方面,主要体现为对数据新业务挖掘不够,90%的业务量仍集中于传统的话音业务。陈金桥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话音消费是理性的,“我想打电话才打电话”;而数据消费是非理性的,上网打游戏、聊天,不知道能碰上谁,也许碰上一个高手,一打就是半天,“数据业务无尽头”。

  国外的无线宽带技术已为移动通信服务带来巨大的商机,In-Stat中国区总经理殷建松介绍了In-Stat在美国一项调查的结果:移动电视、音乐下载、数字音乐、手机游戏受欢迎程度分别达到了12.5%、9.4%、8.9%和6.4%。这些增值业务能大行其道的一个原因是产业链的配合:譬如有人专司制作电视快餐(数字视频小节目),有人专门解决网上下载的版权问题,有人负责节目包装,有人则负责把产业链集成起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中国目前还缺少这种服务。“中国的数字音乐市场不是需求不够,而是供应不够”。

  陈金桥指出,高技术领域的需求是需要培育的,我国电信政策对需求培育重视不足,刺激市场需求的政策尚未系统成型,战略规划也多侧重信息通信产业的总体规划,而忽略针对某一个行业的规划。尤其信息服务业这块,尚缺少独立完整的政策体系。

  好在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新的通信产业的政策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协调上下游产业发展,促进有效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主要措施包括:完善终端管理体制、调整优化移动通信终端的产能和产品结构、建立手机产能预警机制、引入手机制造市场退出机制、清理产品流通渠道、打击各种形式的“黑手机”、缩短产品抽查周期、监控防止不正当促销行为、实施“标准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发布强制性服务质量标准、促进信息服务转型和服务市场细分等。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手机市场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不代表这个市场的衰落,恰恰相反,这是个潜力无限、机会无限的市场。我国手机用户的增长1999年超过了固话,2003年用户数量超过了固话,目前移动通信业务量已占通信市场总量的50%,而移动电话的人口普及率仅29%,仍大有潜力可挖――可以说,“把握住移动通信就是把握住了中国电信市场的未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