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NGN新业务用户习惯待培养 传统运营商求妥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9日 09:22 通信产业报

  李传涛

  毋庸置疑,NGN是所有运营商的机会,应用缺失的年代,NGN具有排他性的技术不仅是固网运营商和移动商较量的关键,也是需求之源,应用之源,然而救赎的根本并非NGN本身,而是NGN的改变力。

  NGN的排他性

  业务的开放性筑就了NGN在运营商网络演进中的排他性地位。

  软交换曾经成为摆在运营商面前可供演进的方向。但是相比NGN,软交换的设备特征和技术特征决定了其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网络”概念和功能,思科亚太区NGN首席技术顾问殷康这样认为。“软交换并不就是NGN,甚至可以说,软交换不一定就是NGN的核心技术。

  ”国家IP与多媒体标准研究组主席蒋林涛则指出:“NGN涉及的核心技术存在两个层次:一个是承载网层面,备选的核心技术有TDM、ATM、IP等,软交换并不在其中;一个是业务网层面,软交换技术将发挥核心的作用。”

  与传统的业务提供方式相比,智能网是另一项重大进步。然而,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智能网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由于不同厂商的业务创建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智能网不能支持第三方提供的业务。此外,智能网提供数据业务的能力是有限的,它不是实现NGN中数据业务的最佳工作。因此,智能网只是向NGN演进的一个步骤,而不能跨越NGN本身。

  传统运营商:谋求妥协

  传统运营商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他们的传统网络过渡到基于IP的新网络结构,同时又及早利用NGN网络带来的好处,并尽可能地减少网络过渡的费用。

  Verizon于其2004年实施的NGN战略实施方案中指出,部署NGN有4个判断依据,只要符合任意一种条件,都将进行NGN部署:有新业务需求的节点,包括企业用户以及未开发的市场;原有机型需要淘汰的节点;有需要扩容的节点;计划提供FTTP光纤到户的节点。

  不仅Verizon,许多国外运营商采用NGN的重要理由都包括以下几点:现有设备的使用年限到期,造成运维成本的大幅上升;NGN设备的大容量、高密度、扁平化使NGN的人力成本和机房、电力支出等运维成本得到节约;强大的业务提供能力。

  思科亚太区NGN首席技术顾问殷康则认为,传统运营商网络向NGN的演化不仅是一个设备更新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在他看来,传统运营商向NGN必然经历这样两个步骤:在启蒙阶段,占运营商总收入的绝大多数还是语音业务;面向核心主体语音业务的传统PSTN网络观和认识论还仍然是电信运营商的主导观念。在中级阶段,通过IP数据网络实现话音业务已经变得愈来愈容易。同时,由于IP整体业务量的发展,话音业务所占整体网络和系统资源也会变得愈来愈小。这时,话音成为IP网中的一个应用。

  新运营商的新机会

  对于新运营商,快速灵活的部署网络,通过提供差异化业务来吸引用户是对其网络的基本要求。NGN则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从企业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NGN的建设投资回报也优于传统的PSTN。依靠同样的投入,NGN可实现更多功能。由于NGN的网络资源利用率高,号码资源可以灵活运营,很容易实现可携带,不会出现PSTN启动初期用户数很少,设备利用率很低的情况。

  因此,南方网通、北方电信、卫通、铁通等新兴运营商除了考虑到NGN可以开源之外,更看重其节流特性——由于软交换可在四类和五类交换局上为其省下大笔开支,因此在开拓新市场时可以节省大批投资成本,NGN的这种节流特性也成为网通进军南方、电信进军北方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NGN已成为新运营商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技术方案。在主导运营商之后,新运营商已广泛利用NGN技术展开竞争,如香港宽频、江苏网通、巴西Embratel等,均利用NGN在业务、接入和组网方面的优势,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数万用户。

  讨论:NGN应用是否成熟?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石友康表示,下一代网络业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开放性、兼容性、移动性、互通性、融合性、客户化、安全可靠性、可维护、可管理、可控制、可计费等方面。

  对于集团客户来说,推动NGN需求的应用以客户化为主要特征,包括语音、视频、互联网、虚拟交换机、CentreX等几种业务组合。对于个人用户,则主要是一些融合性业务,如FMC、IPTV等。

  诺盛咨询的分析师仇玉岭表示,在业务发展情况方面,现阶段真正被运营商采用并推广的业务并不太多。以广东为例,目前实验的业务有彩铃、彩话、一号通、IPCENTREX、视频电话、IP话吧,以及WEB800,这些业务的业务量和收入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基于NGN的新业务还需要慢慢培养用户对新业务的使用习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