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通信企业“走出去”困难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19:26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陈丽容

  10月25日,爱立信最终以12亿英镑购价成功收购马可尼并获得其公共股份公司旗下部分电信的资产。而此前,传言中呼声最高的竞购者华为,在一波三折之后,却成为了一名沉默的看客。

  对于华为此次的看客身份,也许只说明了具有相当实力的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受阻,但纵观我国其他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又有哪家是一路坦途?

  “走出去”,通信企业主旋律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国内已有3万多家各大小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同时,我国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在10月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

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赵闯就表示,“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体系及管理制度,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而“十一五”规划更是将支持企业“走出去”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

  因为只有走出国门,才能熟悉国际市场竞争规则,才能具备成长为国际化大公司的基本条件,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与国际巨头竞争,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无疑是竞争的上策。

  所以,在如此大背景下,通信行业“走出去”也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信息产业部近年来极力倡导通信企业“走出去”,并身体力行,为通信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创造环境,如“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项目的开展等。

  同时,不少通信企业也积极提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口号,其中不仅有华为、中兴这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也有联想、方正这样的传统IT企业,乃至包括TCL、首信、波导等手机厂商也提出了向国际市场迈进的目标。

  通信企业“走出去”困难依旧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依旧相当艰难,“走出去”的形式也大多流于产品销往海外,或者在国外建立办事处和研发中心,而企业收购则普遍处于无序的状态,海外目标企业的选择也具有较大的随机性,直接影响了企业海外收购的效率和效果。

  另外,在少数的企业收购事件当中也经常受到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比如一些国家对于外国企业并购本国企业,采取抵制态度等等。所有这些使得我国通信企业收购过程皆是困难重重。就这次的“竞购马可尼”事件,尽管爱立信一直强调,收购马可尼着重于未来业务整合,但业内人士认为,其最大可能是应对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的崛起。

  由此我们看到我国企业、通信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依旧曲折漫长。但无论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全球资源是我国优秀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通信企业“走出去”需要各方面学习

  国际化对于中国通信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内外界环境才能更好地“走出去”,比如根据所处的行业结构、特性和现状,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首先,要重视品牌的树立和打造。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打造的能力明显不足,而企业要想“走出去”,要想在国际市场与全球的电信巨头进行抗衡,品牌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应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学会国际化的管理和运作模式。现在国内很多电信企业特别是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的意识越来越强,不断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这些将为企业“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要熟悉和善于运用各种游戏规则。中国加入WTO的时间不长,很多企业对WTO的条款没有仔细的分析和研究过。在“走出去”之前,企业不仅应熟悉这些条款,避免违规行为的出现,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这些规则,保证自身的权益不受到任何侵犯。

  最后,要讲究策略和方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通信企业在“走出去”的路上,一定要对海外市场保持谨慎的态度,特别要考虑到海外市场的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在“走出去”之前,一定要熟悉当地投资政策和法律法规,与当地政府和公众达成良好的沟通,消除不信任感,与当地企业合作,运用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关系保护自身的企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