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杨破:“三网合一”与核心技术资源整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 07:35 新京报

  目前,“三网合一”终于随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而板上钉钉,从准备研讨阶段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规划”中对5年内推进三网从技术方面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做了明确的硬性行政规定。由此在未来实现“三网”从行政上统一管理,经营上协作互动,在大趋势下看来为期不远。乍看起来,这仅仅是一个政府对于国企的行政规划监管行为,难以成为关注焦点。其实这项举措的深远意义,可能影响到每个国民今后的
切实生活,甚至未来国家的科技发展观。

  早在1998年,国内已提出“三网合一”问题。但是受限于当时的IT科技发展状态和国企的经营体制缺陷,以及对未来民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向预见性不足,致使举措搁置。

  时至今日,随着IT科技对旧有“三网”经营范围的技术革命,“三网”的经营资源技术核心日趋一体化。“三网”各自为政的经营模式,显露出更多弊端。

  如果,继续按照“三网”鼎立的模式经营、建设下去,不仅造成基础设施的资源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阻碍了有市场

竞争力的新科技产品的开发。长此以往,客观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科技实力进步。

  为什么“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等新型IT科技产品已经并非概念产品,却迟迟没有走向市场?我们的IT产业在技术层面、市场需求都已经有了走向世界尖端的趋势和条件,却为何不能进一步走向世界信息产业的前沿?其中一个原因正是“三网”企业的经营领域局限,导致新产品无法面对市场,阻碍了新型科技产品实现市场化而产生效益。

  “三网合一”的潜在效应,影响国内民用信息产业发展,也影响中国企业的高科技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新型科技产品不能通过国内进行市场化运作产生效益,抑制了更新型科技产品产生的发明。以前的科技产品总是由科技先进国家率先推出,我们输在科学技术实力的落后。如今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亦步亦趋的赶上科学发展步伐,如果输在市场经营运作体制上就冤枉了。

  与以往的科技发展观不同,这次的问题并不在于尖端的科学技术的硬实力。有了时代前沿的科技成果,还需要与之顺应的先进经营体制配合。

  “软”、“硬”并进的环境,才能确保持续的科技实力进步,国家持续发展。

  因此面对国情,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摆脱体制壁垒是当务之急。

  □杨破(深圳职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