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几年追捧,3G之花何时真正绽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1:32 中国民航报 | |||||||||
□本报记者林康 3G这几年以来一直被人们追捧,尤如一盆长满花蕾的花,让人们有很多期待,然而却又总是开不了。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上周在北京落幕的“2005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
有专家认为,今年通信展将是3G商用前的一个重要的规模性预演。事实正是如此,从参展的运营商、设备及终端供应商的表现来看,3G的应用是参观者最为关注的焦点,也是参展商全力迎合的领域。 运营商主动出击 就连对3G话题一直以来都很低调的中国移动在本次展会上也显得比以往更为热情。 中国的两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在此次展会上辟出了3G生活体验专区,中国移动的展示人员还特意向记者展示了3G手机的“直播功能”,即在3G商用后,中国移动可以提供移动视频业务,通话的一方可以通过另一方手机的实时拍摄,看到其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动态画面;此外,3G手机还可以实现双方视频共享的可视电话功能和高速上网功能等。 事实上,移动通信运营商并不是现在才开始采取主动,在数据业务和内容提供方面,运营商已经作了相当多的积累,而且,手机定制模式对3G终端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赛迪顾问通信网络高级分析师李辉认为,多样化、多媒体化、数据化等主要特征,决定了3G业务的创新和推广离不开操作简单而功能强大的3G终端。正因为如此,运营商必须与终端制造商之间结成亲密同盟,定制的移动通信终端便是这一同盟的直接结果。李辉表示,终端定制的模式将会在双方的共同摸索和努力下日趋成熟。在这一模式下,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各自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合作中的明确分工,使得双方能够向各自的专业领域投入更多的精力,3G业务普及的步伐得以加快,同时,3G终端也将日趋成熟。 据了解,近年来,移动新业务收入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占总收入的比例已超过10%,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短消息、彩铃、上网卡等新业务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ARPU的下降速度,无疑也为目前的移动通信业务从技术和内容等方面平滑导入3G时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标准有进展 就在展会前一天晚上,检查布展情况的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与国际电联标准局局长赵厚麟在TD-SCDMA联盟展台兴致勃勃地试用了3G终端,同时也感染了周围对TD-SCDMA充满期待的人们。 此间有消息称,今年年底以前,作为中国自有制式的大唐电信TD-SCDMA技术和终端可实现正式商用。按照该公司董事长周寰的说法,事实上,大唐的技术和产品早就可以商用了。关注该项技术的业内资深专家也认为,目前相关TD-SCDMA测试的进展非常顺利,表现也让人满意。同时,该技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设备及终端厂商的支持。在展会上,该标准联盟的展台颇为引人注目。 据了解,作为全球三大3G标准之一的TD-SCDMA,虽然与WCDMA和CDMA2000相比,从技术角度和成本角度而言可以说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其商用能力一直为业界所担忧,也一度成为我国3G推进途中的障碍之一。 不过,截止到目前,TD-SCDMA的表现让拥护它的人们信心大增。在政府的扶持下,在产业界的大力支持之下,TD-SCDMA已经积累了一批具有重要商用价值的核心专利,从系统设备、芯片到商用终端的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是目前进展最快的3G主流技术标准之一,其商用设备和终端产品在本届展会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专家预测,这一技术如果没有形成独立组网能力,有可能会与WCDMA混合组网。但是如果TD-SCDMA拥有独立组网能力,那么联盟的工作重点就应该争取TD-SCDMA大规模独立组网,从而实现后发优势,以获得利益最大化。 不过,正是由于缺乏现实的组网和商用能力,TD-SCDMA仍然难以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其商用能力以及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还有待业内人士的进一步认可。 3G越来越注重实用 以往的通信设备展,3G话题总是被一些厂商“神化”,反倒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无论是产品还是应用,要么让人感觉太花哨,要么让人觉得根本就不必要。 本届展会的3G终端产品则相对更注重实际应用,相应地,参观者也变得更为理性。 一方面,从移动运营商方面来看,实用的业务才会吸引更多的移动通信用户买单,用户需要什么,运营商就应该提供什么。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移动运营商一直以来的实用原则使得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始终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事实上,早在各方都急不可耐地推动3G业务之际,移动运营商却沉下心扎扎实实地丰富业务模式,发展数据业务,到如今,水到渠成地引入3G模式,移动运营商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即将来临,国内移动运营商早就为此做好规划,争取在奥运会前后,为用户提供相应的移动通信增值服务。 另一方面,许多3G终端提供商也不像从前那样“招摇”。作为移动通信设备领域的老牌劲旅,摩托罗拉此 次展会只着重力推该公司的E1000和A1000手机,从机身设计、电池续航能力及3G时代的所有功能,无不体现了实用的原则。在国内企业中,华为和中兴也是如此,尽管二者在全球3G市场都有不俗表现,但在国内市场也以实用为先,本届展会更多的是体现二者在技术上的优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3G业务不是会不会上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上。目前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将在“十一五”期间上3G。根据《北京市“十一五”电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的要求,“要充分考虑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电信行业发展的影响”,借助奥运等特殊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 可以说,随着技术、市场、应用等条件的成熟,3G之花的绽放时节已为期不远。 链接 3G全球发展动态 □赛迪顾问通信网络高级分析师 李辉 全球3G市场在2004年终于摆脱了漫长的启动期,用户市场规模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截至2005年5月,全球已有64个WCDMA和18个CDMA20001xEV-DO商用网络投入运营。WCDMA用户数量多达2600万,主要分布在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CDMA20001xEV-DO用户达1260多万,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和巴西。 2004年,人们往往会在3G终端与制约3G业务发展的“瓶颈”之间画上一个等号。而迈入2005年,3G网络建设乃至正式的商用3G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与此相对应,3G终端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3G终端正在完成从3G业务发展的“瓶颈”到“助力器”的角色转变。 2005年,注定是3G终端快速发展的一年。而3G终端销量的急剧增加,无疑会为整体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的全球手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虽然3G的商业运营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快速”增长态势,但其潜在的市场空间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各个国家的牌照发放、标准选择、技术演进和产业化进程等相关问题。3G数据业务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商业模式以及用户市场的成熟,因此,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3G业务运作模式是当务之急。 目前看来,全球不同地区的业务启动方式和重点各有不同,3G业务的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例如,和记电信主推移动视频业务,视频通信和可视信息已经成为和记电信3G品牌中“3”的市场基础。在具体的推广策略上,和记通过提供有折扣的手机来刺激用户使用新的视频手机通信;而在日本,NTTDoCoMo借助I-mode模式使3G数据业务获得用户认可之后,开始放弃I-mode在日本的发展;韩国运营商则更看好多媒体娱乐,例如,SK电讯利用其CDMA20001xEV-DO网络推出了以多媒体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新业务。 近年来,移动新业务收入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占总收入的比例已超过10%,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短消息、彩铃、MMS等新业务的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ARPU的下降速度。从日、韩等国的经验来看,移动新业务的增长将是扭转ARPU下滑的重要力量。因此,移动运营商应积极结成产业联盟,充分利用ISP/ICP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加快业务创新的步伐。 (《中国民航报》IT周刊10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