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专题 > 正文

李进良刘宗祥:应关注多标准带来的互通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2:1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李进良刘宗祥:应关注多标准带来的互通难题
图为《移动通信》主编李进良和副主编刘宗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10月18日至22日,2005年中国国际通信展将拉开帷幕,新浪网为本次展会的官方互联网合作伙伴,也是唯一一家互联网合作伙伴。作为本届通信展前期策划的一部分,新浪科技将与八大电信专业媒体强强联手,为您揭开和预测今年通信展的看点内容。八大电信媒体的重量级人物将陆续登场。

  10月17日10时,《移动通信》主编李进良教授和《移动通信》杂志副主编刘宗祥作客
新浪,谈了其对本届通信展和通信业相关热点问题的看法。

  《移动通信》杂志主编 李进良简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教授、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常务理事、《移动通信》杂志主编。

  《移动通信》杂志副主编刘宗祥简介

  1995年开始从事《移动通信》的编辑出版工作。长期关注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发表文章20多篇。现任杂志社副总经理,副编审。

  以下是聊天实录:

  主持人: 总编对话,畅谈2005中国国际通信展,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今天很有幸的邀请到《移动通信》主编李进良教授和《移动通信》杂志副主编刘宗祥老师。其实两位作为专家的身份大家比较熟悉了,今天我们他们以媒体人的身份一起聊一聊通信展,以及时下大家关心的一些热点话题。先请两位嘉宾和网友打一个招呼。

  李进良: 我是《移动通信》的主编李进良。我从事这个工作已经有50多年了,最近十年来一直关注中国通信业的总体发展,特别是3G,中国的TD-SCDMA标准发展,今天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这方面的问题。

  刘宗祥: 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新浪网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新浪网是一个知名的网站,在展览会之前组织了这样一次访谈使我们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 我们先请两位介绍一下《移动通信》杂志本身的一些情况,另外也想知道通信展《移动通信》有什么特别的报道计划呢?

  刘宗祥: 《移动通信》杂志是1977年创刊的一份国内移动通信行业专业媒体,目前应该说也是比较有影响的移动通信领域的媒体。创办20几年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支持,在此也非常感谢网友们对《移动通信》杂志的关注和支持。

  在展会期间《移动通信》杂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活动,一个方面是我们在第十期推出了国际通信展的专刊,这个专刊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是介绍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现状以及今后的一些发展趋势。另外一方面,我们觉得3G牌照的发放时间离现在不远了,所以这一期我们有一个内容是3G网络与规划。还有一个内容是各大制造商通信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

  另外一个活动我们在20号和21号由我们杂志社和中国联通举办了一个会议主题是“移动通信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研讨会”,会议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现有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另一部分是3G网络的规划与优化,这次会议已经得到了国内各大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关注和支持,预计会议代表将达到200多人。

  主持人: 确实也很吸引大家。可能外界经常会问这样一个话题,因为下一届的通信展举办地将移师到香港,那么在北京的这一届,它在重点和关注热点上将和以往有一些什么不同呢?

李进良刘宗祥:应关注多标准带来的互通难题

图为《移动通信》主编李进良教授

  李进良: 这个问题要这样来考虑,今年是中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几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中国华为和中兴在海外市场取得显著的进展,进展里不仅是2G的GSM、CDMA,还有3G,比如说WCDMA是由欧洲提出的标准,我们中国就在欧洲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也就是说他们提出的技术标准,中国的设备已经打进了他们的市场。这是最近一年的进展。因为在国内来讲我们知道3G是有一个主要的标准,一个是WCDMA、一个是CDMA2000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提出的TD-SCDMA。TD-SCDMA在去年通信展的时候集体亮相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年标志性事件就是接受了国家组织的实验,全面的对3G产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实了中国的TD-SCDMA是能够工作的,而且具有很多优势。

  这次通信展里我想TD-SCDMA会成为亮点,因此我觉得这届展览会会以中国的3G,无论是国际组织标准的3G还是中国制造的,以及中国提出3G标准产业链的集群产业化的突破,会成为这一届展览会的亮点。

  主持人: 刚才刘老师谈到过说3G的牌照的发放的临近,对3G有比较热的预计,但是之前李教授有一些观点认为3G牌照还要等一段比较好的时机,那么请问李教授什么是好时机呢?

  李进良: 3G在国际上这两年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什么这样?就是由于它离不开一个规律是摩尔定律的影响,摩尔定律是18个月一个周期,我们可以设想在2001年或2002年DOCOMO第一个建立了WCDMA,但这个网发展的很缓慢,为什么?就是因为它的手机功耗比较大、性能不稳定,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现在已经又经历过两个摩尔周期了,按照摩尔定律18个月,它的远期的密度要提高一倍、速度要提高一倍,成本要降低一半,这意味着提高到了四倍到八倍,也就是说在2001年、2002年做不到的事情到今天有可能做到了。这是从计算的角度来看。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知道北欧一直主张3G不能过早,它的主张是中国现在在移动通信以及在通信里面还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比如我们的光纤,核心网来讲全国有890万公里,利用率只有15%,移动通信在中国已经有三个网有GSM网、CDMA网、小灵通,这三个网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网,投资上千亿,这三个网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是富富有余的。在20年前中国的电信,电话是装不上、打不通,那就是说客观的需求与我们的现实是不相匹配的。今天不是这个情况了,今天是你需要买这个手机,你需要装电话马上就可以实现,所以我觉得主要的问题还是应该充分挖掘现有资产的潜力,充分利用我们的带宽开展电信普及服务,使更多人能够用上娱乐通信。对3G来讲是需要的,我认为3G是必要的,我指的是现在的,而不是几年前的3G,但是不是紧迫的。

  我们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国家已经承诺了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要提供,根据这样一个前后分析,我认为在2006年的预演当中发放牌照是比较恰当的,因为有一年半的时间来提供奥运会的需求,根据现在的技术发展一般一个网络在一个城市来讲可能几个月就可以铺设开了,当然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所以我想在2006年年中是比较恰当的时间。

  主持人: 其实牌照发放与否和牌照发放时间的讨论在整个业界也有很大争论,比如刚才聊起过牌照发放之前的一些看法,不知道两位老师在编辑部内部是不是也会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有一些争论,有一些不同看法。

李进良刘宗祥:应关注多标准带来的互通难题

图为《移动通信》副主编刘宗祥

  刘宗祥: 我想还是回到展览会这块,我们平时会有一些讨论,个人都有一些个人的观点,但是我的感觉,我觉得这次展览会3G会是一个热点,会是一个非常热的热点。为什么这样说呢?记得上次3G峰会的时候奚部长说了一句话我们国家发展3G的条件基本成熟。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两年3G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应该说是走上了一个比较稳步的发展时机,另外从我们国家来看,我们觉得目前应当有那么一个市场的基础,就是通过目前的CDMA1X和GPRS数据业务的铺路,目前有一些这方面的市场需求,但是这个需求有多大要进一步探讨。

  另外就技术来说,3G技术比前几年是进一步成熟了,像WCDMA技术瓶颈以前就是速率的问题,目前随着HSDPA的推出目前它的速度甚至超过了CDMA2000、EVDO的速度,这块也是比较平稳的发展,它的性能也在不断改进。刚才李老师提到我们国家自己的TD-SCDMA,我记得上次我们杂志社承办的那次会议上就是TD-SCDMA网络应用与3G业务研讨会,当时TD-SCDMA产业联盟的秘书长杨骅说了一句话,就是TD-SCDMA目前已经能够完成大规模组网,从6月份的试验来看也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性能。3G峰会上杨骅甚至表示我们国家未来的通信市场TD-SCDMA要占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这样来看发展的也是非常理想。当时许部长也认为TD-SCDMA的发展速度是让人惊奇的,说明这一块也是真正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是从技术方面来说。

  刚才李老师也讲到我们国家承诺了2008年要提供3G服务,到那时候提供3G的服务,现在看不到三年的时间了,3G网络那时候要提供一个成熟的网络,我们倒推的话也觉得3G牌照的发放时间不会太远了。还有一个现在发放3G牌照,在全国包括运营商、制造商以及一些专家、学者都形成了一种共识,不像以前大家分歧比较大,目前大家都觉得应该是时候了。而且目前也有这种实实在在的应用,从欧洲或者说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3G系统确实能够提供比2G系统或者其他系统提供不了的一些业务。所以我们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觉得在中国的3G即将推出来之前,在这次展会上各大制造商肯定会想尽办法推出一些自己技术解决方案或者推出自己的新系统、新设备,移动和联通也表示过他们已经做好了上3G的准备,我想这次展会上运营商也会有一些表现。

  主持人: 我们也注意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3G在中国的峰会上,其实很多厂商他们不约而同的展示了自己的HSDPA技术,这是被归纳为超3G的技术,为什么3G启动前期,他们不来宣传自己的3G技术、3G产品,而为什么展示超3G技术呢?

  李进良: 这个问题我们要从3G的起源来看,在国际电联开始提出来的不叫3G叫“未来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提出这个时候是85年到90年期间,当时国际电联的思路就是说在有线业务里面叫ISDM,是综合业务输出网就是两个64K加上一个144K,随着技术的发展,谁也没有料到从1994年因特网商业化之后是急遽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了未来的移动通信仅仅做到2B加D是不能满足需求的,是必须要和宽带结合,要形成移动网和因特网的结合才有前景。很遗憾原来的思路就是移动的ISDM的思路所以形成的一系列标准、建议都是从这方面考虑的,也就是按照电路交换的思路没有从峰值交换来考虑,这就是我为什么过去一直主张中国不能上那样的3G,正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欧洲和美洲对3G的商用一直迟迟没有下大力气,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所以3G的标准形成了两个阶段,多个版本,比如WCDMA、R99版本、R4版本,R99、R4版本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支持,很多人都在等R5、R6版本,R5、R6主要特点有两点一个是和核心网因特网结合,另一个是原来第一阶段标准最高速度是2兆比特,2兆比特不是运动状态,所以需要把速度提高到相当于无线局域网的速度11兆比特,这样就产生了下行高速速率的需求。正因为前面得不到发展,第二阶段R5、R6就必须要走这条路,所以这两年各个大的制造商都把精力放到这边来,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国际上竞争的问题,宽待接入国际上又引出了一个Wimax,这两方面迫使3G必须走高速的一条路。所以我们还不能说它是超3G,还是属于3G的范围,因为它属于R5、R6版本,所谓的超3G是达到100兆比特上的。

  主持人: 但是TD-SCDMA在前不久也完成了自己的HSDPA的实验,这对TD标准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李进良: 这也意味着TD和WCDMA要同步前进,也就是说都面临WiFi和Wimax的竞争,因此不管是WCDMA和CDMA2000和TD都需要同步前进。

  主持人: 刚才刘老师谈到通信展的热点的时候也谈到过可能一些运营商自己也会有一些演示出来,《移动通信》会有一个研讨会和中国联通一起办,这两部分一部分是网络的规划,一部分是3G的规划,在研讨会上能看到它和以往有什么新的进展出来吗?

  刘宗祥: 我们觉得3G发牌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各大运营商或者制造商他们目前都在积极做准备,对于怎么样建立一个好一点儿,性能比较优越的网络都是目前大家关注的问题,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时候来组织大家一起探讨怎么进行一个网络的规划,因为网络规划和网络优化是没有办法分开的,这个时候看看网络规划包括CDMA、WCDMA、CDMA2000如何规划、如何优化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在展会期间一是组织了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研讨会,另外在我们的专刊上推出了一个网络规划的专题。至于和以前有什么不同。随着3G技术的发展,目前三大3G标准和以前相比都成熟了很多,现在的网络规划都是基于目前新技术的探讨,这应该是不同的吧。

  主持人: 3G本身的规划与优化,这个探讨中国联通会在这个研讨会上会有一些什么重要的信息透露出来吗?

  刘宗祥: 这是一个技术研讨会,我想还是针对技术上探讨一些问题,不会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敏感信息的发布。

  主持人: 在谈到3G的时候我们同样也有一些,比如最近我们也看到B3G和E3G这些一些新的术语名词,这些术语名词在电信业当中又代表一些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或者什么意思呢?

  李进良: 刚才谈到3G的标准是国际电联确定的一些框架性的建议,因为ITU不叫标准叫建议。然后具体的标准规范就是3GPP主要是WCDMA和TD-SCDMA在这个组织里面,CDMA在3GPP2里面具体制定,就像我前面说到的由于原来的思路不是用英特网发展的需求所以标准不断的更新。WCDMA有R99版本,R54版本,R5版本现在在搞R6版本。现在我们就把R4版本、R5版本、R6版本还有现在出现一些新的技术进行加强,比如原来速率达到2兆比特现在达到10兆比特,这样就得到了改进。同时由于有线宽带网的发展,比如局域网的发展通过线路可以达到100兆比特,如果光纤入户还可以达到更高,为了达到这个就利用B3G,国际电联把3G的加强叫E3G,B3G是3G之后的或者说超3G,是这样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简单理解就是,两兆比特是原来的3G,就是总说的,10兆比特的E3G,100兆比特就是B3G。

  主持人: B3G和E3G是不是都是基于WCDMA和CDMA2000的标准还是TD的标准也是同样的演化路线?

  李进良: 应该这样说B3G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的,不是以CDMA作为基础的是OFDM,另外要采取一些更新的技术比如WMIO,E3G是在CDMA现有基础上进行加强,但是无论是WCDMA或者TD或者CDMA2000都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 :李教授刚才也谈到了Wimax技术,前不久有一些专家也有谈论关于Wimax是不是能够和IPV6结合起来,完全最后一公里的重新的演化或者布局?不知道李教授你从技术的角度或者市场的角度认为这两者能够完成它的结合吗?

  李进良: 我对未来的电信网或者信息网是这样一个构思,因为光纤的发展已经提供了一个或者零传输成本,比如一根光纤可以同时传一千万,假定我们从北京到天津建一个光纤花一千万摊到每个人是一块钱所以说是零传输成本。目前我们中国已经有890万公里的光纤网络,但是利用率只达到了10%,也就是说这当中的潜力很大,而且光纤本身的技术还在发展,速率还可以更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这个核心网就是骨干网未来肯定都是光纤网,但是人是要动的,生命的本质是运动的,在动的情况就必须用无线的手段,用无线手段我们可以看到同样完成一个东西,中国来讲现在有GSM、有CDMA有PHS,有不同的手段,但是无论是2G或者是3G,作为数字化来讲我们指的目前的2G就是100多K的样子,3G也就是384这样的速度,这是目前的3G,它和光纤以及局域网的速度来讲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就冒出了局域网就是WiFi这样的东西可以达到10亿兆比特或者几十兆比特,但是WiFi的限制只有100米,不能广域的应用于移动,这就是它和2G和3G不能竞争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又出现了Wimax,Wimax速率可以达到几十兆比特,距离可以几十公里,但是它还不能动,所以出了802.20,802.20是可以动的。最近WiFi也在考虑能不能速率高又远,这里可以看出是技术上在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这是一个方面。由于WiFi和Wimax的进展,促使了3G向E3G方面发展,既然那些技术可以使得速度快,能不能使3G也快呢,所以我的看法是无论是E3G或者是Wimax最后都殊途同归,走不通的路子达到共同的目的,又彼此借鉴。

  比如WiFi和Wimax都是利用一样的技术,技术上会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主持人: 刘老师刚才我们沟通了一些联通将要采取的做法,相对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这样大的运营商,那卫通、铁通可能是小的运营商,那他们未来的3G之路在哪里?

  刘宗祥: 现在的3G牌照讨论的非常热闹,有的说可能发3张,有的说可能发4张,有的说目前的运营商要重新整合,我想中国的3G牌照不可能发的太多,至于怎么发,电信是不是要重组,我个人观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我记得前一段时间大家都在炒联通怎么样去拆分,拆分后会怎么样,有的人说可能发3张3G牌照,联通拆分以后是移动一张、电信一张,网通一张,但是我觉得没有必然联系。联通是我们国家电信改革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发展的非常不错,目前也有了自己的品牌也是国内移动通信行业的第二大运营商也是世界上第三大运营商,我觉得是没有必要去做这种重组。

  关于重组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国家这几年,就是说电信改革或者重组或者一些工作还是蛮多的,没有必要不断的改来改去,因为这种成本是需要成本的。我记得那个时候有一篇报道像电信那么大的整合或者重组花的费用是上百亿来计算,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有没有必要为了发3G牌照而重组呢,我刚才说就是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作为一家企业或者说作为联通公司如果时不时有这种信息去影响,我觉得对联通整个的管理对于员工的信心都是有一定影响的。至于铁通、卫通他们今后怎么样做3G的服务,其实大家也有一些探讨,甚至铁通前一段时间他们愿意做TD-SCDMA这块3G的服务,我想这可能是政府考虑的问题,在这里不便多说。

  主持人: 另外一个问题在通信展上可能有很多很多大众观众他们更关注3G终端,他们的应用我们能够看到能够用的3G的手机,能够看到什么东西,能够享受到什么服务,其实前几年包括上一届的通信展当中一个很热的话题就是杀手级应用究竟有没有,什么是杀手级应用,最后又回归了本质话音就是杀手级应用,不知道两位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刘宗祥: 我想这次展览会多功能手机和3G手机会有一个大比拼,为什么这样说,还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离3G牌照发放时间不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这种手机的制造商肯定是要到这种展会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手机,介绍一下手机能够提供的业务,来演示或者让观众有一些体验所以在展会上有一个比较大的比拼。

  至于3G的业务现在有很多种说法,一个方面有的人说可能是视频的点播、视频的新闻或者说交互式的游戏,移动定位,甚至于有一些成人信息,大家都在探讨,但是这些业务到底哪一项业务今后会在3G运用的时代真正受到用户的欢迎呢?我想从2G业务来看,因为3G的业务并不是到那个时候一下子全都上来,可能很多业务都是2G业务的延续,2G业务的改进,因为3G的增值业务可能更好一些,目前从2G业务来看,我觉得可能还是彩信、彩铃这种业务在开始的时候应用会广一点儿,当然3G的业务市场有一个培育期,要让普通的3G用户知道有哪些业务,哪些业务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价格又不是太便宜,他自己又觉得值,我想这种业务3G技术推广前要先推广,关键取决于到时候是什么价位,使用者觉得合适不合适。

  李进良: 这方面我们可以拿短信做一个例子,短信刚推出来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把它看作一个很了不起的业务,它的发展也经过了几年的培育过程,但是到现在短信已经是200多亿的收入,这么一个东西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有几个方面,第一要有网络的支持,网络要有短消息的传输信道,第二要有终端的输入,各个终端的中文输入不解决,没有很好的输入方法不行。第三要有ISP,现在有很多短信的贺词、短信的小说等等。除了这之外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价格,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当初短信是一块钱一条可能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短信是一毛钱一条,想来反正玩一玩也没有关系,这样玩一玩变成了中国人的习惯,短信已经取代了电报,是一个习惯,几乎有手机的人都会用短信,我算了算大概平均一个人一年要发几十条短信,有些人一天就多少条,所以必须一个业务在这样几个条件具备的条件下,经过市场培育才会形成一个习惯,必须要用这个东西。

  那么同样未来的新业务也是需要有这样的条件。任何一个新的任务,出去它的价钱是很高的话,那就是阳春白雪,必须把它变成下里巴人才有可能获得客户的欢迎。我们再返回谈为什么3G在合记黄埔搞了半天还是用话音,因为人类的讲话是多少万年以来形成的最方便的交流工具,而这样的交流工具利用3G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便利,可以更便宜。合记黄埔在比原来话音价格便宜一半的情况取得了发展,所以并不是说话音就是它的业务,而是它的策略,我认为3G主要是宽带,传输速率高,要和因特网结合。因特网为什么能发展呢?新浪可能更有体会,就是它有很多地方是免费的,比如说利用因特网可以交流,可以下载很多资料,朋友之间可以通过QQ来聊天等等等等,因特网是以最廉价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同样将来移动通信在技术手段有了以后就会找到一些途径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的需要。现在为什么在韩国和日本这几年能够发展起来,就是它已经找到了很多的应用,不一定有我们短信的规模,但是据我了解,比如我到一个地方我打开手机,马上就知道新浪网这个地方附近有几个饭馆,饭馆都有什么特点,甚至知道是哪些厨师做的,或者附近有什么银行,我知道了就很方便,司机不知道这个具体地点,可以打开定位马上找到怎么走。我想未来的手机会是人们的信息终端,是人们学习的工具,是人们工作的工具,所以将来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手机,应该说是以手机这种形式提供人们一个生活、工作、娱乐的全面工具。所以到那天我们的人们就可以享受到这样一些高科技的成果,这次我们在通信展上可以看到这方面的雏形。

  主持人: 你刚才中间用了一个词儿形容是“下里巴人”,此次通信展有一个新的变化,就是通信展开始有意限制一些非专业的观众,有一些参观时间上的区分,这种方式你觉得对于通信展或者通信向大众的普及是一个好的事情还是值得商榷呢?

  李进良: 展览会根据情况的安排,如果是这样在开始的前期让更多的专业人士和行内人士有更多的时间充分了解对于促进行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过去的通信展往往一开始的几天人潮涌动,甚至你想看一个东西都看不到或者走马观花的看一下,是达不到这样的目的。仅仅是走马观花,只能起到一个让人感到新奇的作用,而达不到通信展能够为未来技术和产品系统推广的作用。

  我觉得在适当的时机利用这些科普手段让更多人知道通信展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假如会议后期向老百姓开放,我们知道贝尔实验室每年举办庆祝活动的时候都向公众开放,这也是一种科学普及。

  主持人: 时间进行到最后我们要请两位老师对本次通信展用一句话做一下展望或者评价。

  刘宗祥: 我觉得这次通信展应该是最大的或者说会是最成功的一次通信展。无论是新技术的展示还是解决方案的展示应当是中国3G前夕的一次大的亮相。

  李进良: 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当前的中国已经有GSM、CDMA、PHS,为了解决农村还有SCDMA,通过这次通信展我们会看到无论是3G的WCDMA、CDMA2000以及中国的TD-SCDMA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会出现,那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要考虑,假定中国的3G三种体制都上的话,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的移动通信会有七种不同的体制,这是我希望和广大网友探讨的问题。我们知道技术体制的多样化和业务的多样化以及终端的多样化是不一样的,终端我们希望是越来越多,业务希望越来越多,技术体制的不同会造成很多的障碍比如互联互通,我们知道小灵通是可以用短信的,但是要使得小灵通的短信发展脱了两年,同样我们假定中国未来有WCDMA、有CDMA2000又有TD-SCDMA,一个十年同时会有七种不同的制式,这个问题怎么办?这个问题我和希望在适当的时机和广大网友共同关注,共同探讨。

  主持人: 谢谢刘宗祥老师、谢谢李进良老师,也欢迎在下一个合适的时机共同探讨李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刘宗祥: 谢谢主持人,谢谢新浪网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希望各位网友今后多关注移动通信产业,多关注移动通信杂志的发展。

  李进良: 各位网友再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