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大霸电子高层台湾遇险 祸起增资上海迪比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 07:48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李国训

  作为由代工转为生产自有品牌的一个代表,迪比特的扩张之路一直磕磕绊绊。台湾企业囿于岛内发展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他们又很难在短时间里在内地取得长足发展,只能在夹缝之中苦苦挣扎

  近来,许多迪比特手机的特约维修商很郁闷,当自己想要回寄放在迪比特公司的“维修代理商保证金”的时候,迪比特公司却为了区区十万押金而百般拖延。《财经时报》获悉,已经有部分代理商成立联盟,准备联合向迪比特要一个说法了。

  作为第一个拿到内地

手机牌照的台资企业,迪比特及其背后的大霸电子到底怎么了?

  台湾遇险

  2004年以来,国产手机整体遭遇“滑铁卢”,而迪比特公司处境尤为艰难。据台湾大霸集团2005年3月份公布的财报显示,迪比特2004年在手机业务方面的亏损高达约9。2亿台币(折合人民币2。3亿元)。

  今年4月,大霸电子(5304。TW)董事长莫皓然亲自操刀,试图将风雨飘摇的子公司——上海迪比特公司“拆一为三”,分为产品、品牌、销售三个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子公司。他当时的乐观预计是,迪比特的“变身”计划将在三、四个月后完成。然而,迪比特三大子公司至今未见身影。

  偏偏就在这时,莫皓然在台湾出事了。

  9月29日下午,台湾当局几大部门在台北市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联合突袭,其目标直指大霸电子公司总部高层。当晚,莫皓然及其夫人,大霸电子总经理郭佩芝两人更被台北地检署带走讯问,直至凌晨四点。9月30日,莫夫妇才得以保释。

  莫皓然夫妇突遭传讯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被怀疑利用内线交易,从中牟利达5亿元台币;二是将巨资转向第三地,有掏空总公司资产之嫌。对于这些被指认的罪名,莫皓然在之后的媒体会上一一予以否认。

  “这些只是借口,最根本的原因是莫总得罪了某些政要,所以有人要搞他。”上海迪比特公司资深顾问杨兵虎向《财经时报》透露说。

  而据上海市台商协会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称,莫皓然事件只是台商艰难处境的一个缩影。

  除了莫皓然外,最近中芯国际公司CEO张汝京也面临艰难选择。9月底是台湾当局要求张汝京交纳500万台币罚款和从大陆撤资两项条件的最后期限,张汝京对此的选择是“说不”。但莫皓然事件的发生,让张汝京的人身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业界的关注焦点。

  祸起增资?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这很可能与莫皓然决定增资迪比特有关。”某熟知内情的人士向《财经时报》透露说。今年4月,为了配合迪比特的“变身”计划,大霸电子在台湾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向迪比特增加注资8640万美元,其中,4000万美元由大霸电子直接注入,余下的4460万美元则由迪比特自行筹措。

  目前,迪比特公司的注册资金仅为3005万美元,总投资额4748万美元。按照莫皓然最初的想法,一旦增加8640万美元的资金,迪比特的公司规模将为现在的三倍。在“一分为三”之后,每个独立公司都能具备在不同领域独挡一面的实力。

  但现在,不仅增资计划困难重重,连莫皓然本人的自由也受到限制。“莫总目前在台湾还是可以自由行动的,但要回到中国内地,却至少要等到年底调查出来之后。”杨兵虎无奈告诉记者。

  这也意味着,对于迪比特公司而言,他们规模宏大的改革计划必须延迟到年底之后。对于一个急待救治的“病人”而言,这样漫长的等待无疑凶多吉少。

  雪上加霜

  一位在去年4月离开迪比特的项目经理向《财经时报》透露,在莫皓然事件之后,不少员工都在向他打听新的工作机会。

  实际上,在莫皓然事件之前,上海迪比特公司早已军心涣散,大量员工由于看不到前途纷纷离职。据一份未经证实的数据显示,从2004年至今,迪比特公司已有约300人离职,其中不少为中层员工。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人力资源缺口,迪比特不得不招聘了大量实习生。

  今年4月,迪比特实施“变身”时喊出的“成为全球最大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厂商”的口号,曾一度让不少员工看到了希望。众所周知,ODM和OEM一直是大霸电子的强项。回归代工老路,也许是迪比特的一个新机会。

  按照原先计划,在分拆后的三个独立公司中,除了品牌中心必须继续使用“迪比特”品牌外,其他两大中心并不需要受限于迪比特品牌。譬如产品中心可以将设计方案卖给其他的国内、国外厂商,也可以对外提供ODM、OEM服务。

  但没想到的是,业务转型才刚刚开始,变数却接踵而来。

  不少人对此扼腕叹息。但计世资讯通用产品研究部主任郭畅却不以为然。郭畅认为,即使迪比特如愿转型,也不一定能扭转其颓势。迪比特最大的毛病并不是缺少改革,而恰恰是在于它的变化过于频繁。“迪比特缺少持续性的积累,这样的企业离成功还有很远。”

  可与此印证的是,自2000年正式推出自有品牌以来,迪比特确实做过多次较大的转型动作。其中以渠道变革居多。但遗憾的是,这些变革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

  2001年,大霸电子曾力邀中邮普泰公司出任其产品大陆总代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迪比特花费3亿元收回销售权;2003年,迪比特在全国180个城市设立办公室,销售人员一度达6000人,由于人员庞杂,素质参差,造成管理混乱,不得不实行“大区买断”模式,但这种模式很快就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2004年,迪比特干脆策动直供渠道变革,但已为时过晚,国产手机的寒冬已突如其来。

  “未来手机市场将进入稳定发展期,已很难出现前几年井喷时的机会了。所以说,迪比特的前途不大。” 郭畅这样认为。

  而莫皓然事件的最终裁决,更将直接决定迪比特公司的未来命运。

  链接 国产手机份额趋微

  Gartner最新发表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球前四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都有明显上升,其市场份额由去年第一季度的63%飙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66。7%。而最近由明基收购的西门子以及其他品牌的份额则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这份数据也折射出,在日益全球化的竞争中,国产手机(包括迪比特、明基等)的局部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专家认为,随着市场增长的放缓以及国外品牌本地化程度的与日俱增,未来手机市场将呈现大者恒大,赢家通吃的趋势,国产手机的市场将进一步萎缩。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7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