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陈仕俊:小灵通与3G有很长的共存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7:30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雷宾建

  对于小灵通的争议,从它一开始推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然而小灵通却能一路成长,至今年8月用户总数已超过8000万,其原因是什么?随着3G时代的到来,小灵通的前景如何?3G意味着小灵通终结的来临,还是两者共存共荣?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决策研究部主任陈仕俊先生。

  记者: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全国小灵通无线市话用户已经超过8200万用户,而且每个月平均新增用户将近200万户,小灵通何以能够在质疑声中一路成长?

  陈仕俊:的确,与许多产品或业务不同,

小灵通的成长历程比较特殊,可以说是充满质疑和坎坷。它的降临本身就是固网运营商不能进入经营移动业务的政策限制的产物,此外,它作为固网延伸的定位和资费水平也一直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电信业处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过渡时期,需要通过不对称管制手段来调节市场,以便逐步构建起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

  在引入竞争的初期,由于传统固网运营商的实力总体上仍居市场主导地位,出于这一层面的考虑,政府严格限制固网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

  而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固网运营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积极性,避免固网运营商业务的过快下滑,政府也尊重固网运营商根据市场和自身内部条件形成的选择,允许其以固网延伸的形式开展经营具有一定移动性的小灵通业务。

  从总体上说,小灵通的技术还需不断提升,而其之所以能够在国内产生并且生存下来,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资费总体水平上比移动通信低,此外通信辐射影响小、电池待机时间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几年,小灵通的迅速成长出乎人们的意料,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固网运营商在盼望已久的移动牌照一再推迟发放的情况下,小灵通各业务能够有效地抵挡移动对固网的冲击,支撑企业的发展;二是经过几年的投入和发展,小灵通业务已经形成规模,网络质量大大提高,业务种类也大大丰富,使小灵通业务与移动业务在功能、质量和业务种类的差距不断缩小;三是固网运营商开始将传统优势与小灵通经营结合起来,如实行小灵通精确管理和精确营销,将小灵通的营销与固网业务营销捆绑和融合起来,在小灵通业务中增加固网特有的信息服务功能和业务等,使小灵通在某些地区的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移动业务。

  据我所知,乌鲁木齐电信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今年乌鲁木齐小灵通进行了第五次网络优化,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与移动网络非常接近,人们在市区时速80公里车上可以正常拔打小灵通;乌鲁木齐电信还开通了小灵通短信互联、小灵通彩信、彩铃、小灵通上网等业务,可以说移动有的业务小灵通都可以实现;此外,乌鲁木齐电信还开发了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小灵通可以使用其话音平台都市热线96588,获得广泛的日常生活信息,形成了小灵通的独特竞争优势。

  最近几个月,乌鲁木齐小灵通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出现了多年未有的排队抢购的场面。

  目前在乌鲁木齐移动电信市场中,每增加10个移动(包括小灵通)用户,就有8个小灵通,并且这一势头仍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仅8月份新增小灵通用户数就达5万户。目前,乌鲁木齐电信的用户市场占有率为51%,收入市场占率为49%,今年8月份小灵通用户数达到50多万,固话用户数为70万。

  记者:有人说小灵通只是3G时代的过渡产品,也有人说小灵通能够和3G共存共荣。对此您怎么看?

  陈仕俊:从理论上说,任何产品、任何业务都有生命周期,无论是小灵通,还是2G、3G都是如此,从这一意义上说,任何产品、任何业务都是过渡产品、过渡业务,只不过是这一过渡期有多长?产品、业务被替代的势头有多猛?

  人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小灵通是过渡产品,恐怕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小灵通与其替代者3G处于同一时期,这不同于一般产品或业务出现时其替代者还不十分确定;二是小灵通的替代者3G业务牌照的发放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已经指日可待;三是一旦3G业务牌照发放,小灵通将会被3G业务迅速替代。

  应当说,这一看法在小灵通发展的初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那时小灵通的发展与移动通信的确存在较大的差距。然而正如前面分析表明,随着小灵通的发展,小灵通网络规模、质量和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的差距正在缩小,特别是随着固网运营商在综合潜力方面的挖掘和发挥,使小灵通在某些方面甚至较之于移动业务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小灵通作为一种过渡性业务在市场中存在的时间要比当初人们的预期可能要长不少。

  即使在3G牌照发放后,对规模庞大的小灵通进行替代,也要比以前慎重得多、平滑得多,使小灵通与3G有更长的共存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