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赢家输家专题 > 正文

3G总裁的进退之间--诺基亚中国公司总裁何庆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 01:53 每日经济新闻

  黄婕

  因大声疾呼“中国3G时代”的到来,何庆源被媒体笑称为“3G总裁”。

  就像“NOKIA”———这种古代芬兰猎人称呼的小型黑貂一样,何庆源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对公司管理文化艺术的领悟,自如地“进退”在并不轻松的职场上。

  何庆源以拉家常的方式进行了这次访谈。这位46岁的CEO举止优雅,态度谦和,但说起话来却像开机关枪。

  这种形象与语言上的反差,有点像他服务的诺基亚:这家芬兰企业历经百年沧桑,却依然像个年轻战士般搏杀和冲刺。

  也许正是这种共通性,让何庆源成为诺基亚有史以来最幸运的区域领导人:首个华人御用高管,担任CEO一年便使公司攀上发展的新高峰。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何庆源坦陈,从项目工程师、市场部专员,到销售主管、中国区总裁,他似乎得到上天的垂青,一路顺风顺水。

  因大声疾呼“中国3G时代”的到来,何庆源被媒体笑称为“3G总裁”。“你问我秘诀?”何庆源笑着对《每日经济新闻》说,“混”在跨国企业,实力和关系都很重要。他说,如果他还能算成功的话,也许是因为更好地拿捏了“进”与“退”之间的分寸。

  3年“进”升总裁

  2001年10月,何庆源加盟诺基亚。他“空降”的身份是诺基亚网络中国区高级副总裁。

  当时的诺基亚,进入中国已有17年。在摆脱主业混杂的无序状态后,这家北欧公司开始全力以赴无线通信市场。在全球手机市场,诺基亚自1998年起已超过对手摩托罗拉,稳居第一。但在中国,诺基亚却始终无法摆脱落后于摩托罗拉的阴影。

  相比之下,诺基亚的网络设备销售,不似手机市场那般具有戏剧性,虽然不是市场第一,却也稳稳当当地占据着中国GSM市场的部分江山。

  距离正式任命期还有三个月,不喜欢拖拉的何庆源提前来到诺基亚。他说,接受新的挑战,有点迫不及待。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被上司告知,要尽快熟悉情况,下一年利润增长的指标是50%。

  直觉告诉他,这个目标有点像天方夜谭。“我觉得不仅不会升,反而会降,至少降20%。”2001年是中国电信运营商投资的高潮,总部在此基础上作出50%的增长目标看来合情合理,但混迹通信业多年的何庆源觉得,这里隐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

  “当时芬兰总部对中国业务的发展情况摸得不太准,他们没对运营商下一年预算作出准确判断。”

  何庆源一边通过积累多年的人脉打听运营商的投资计划,一边研究大量市场数据,“市场容量多少,客户实际用量多少,发货发多少,剩余多少,客户发展计划,都要放在一起比较。”最终,他作出判断:运营商将在下一年缩减投资。

  此时,何庆源遇到了上任以来的第一个难题:面对前任上司制定的可能错误的目标,究竟该“进”还是“退”?

  如果提出异议,不仅会遭遇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还可能给员工留下坏印象———贪图功名、急于求成;然而若一旦执行,诺基亚中国则会为扩张付出巨大代价。

  “当时真是很痛苦。”回忆起这段往事,何庆源连连感叹。

  考虑再三,何庆源向芬兰总部提出了“警告”。“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不理解。”何庆源说。他在各种会议上频繁向上司和下属解释,为什么要调整人员,为什么要卖掉部分业务股权,为什么要削减成本。在第一季度运营商投资力度减弱的迹象愈发明显后,何庆源的判断慢慢得到证实。

  这一次坚持“进”,让诺基亚上下员工对何庆源刮目相看。在此之后,何庆源带领的网络业务团队一路发起攻势,拿下了主流电信运营商更多省份的网络建设订单。何庆源的人气与日俱增,3年升至总裁的故事由此诞生。

  有“退”方有“进”

  不过,何庆源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凌厉的人。出生于中国台湾的他,一直非常推崇“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甚至把它奉为职业原则。何庆源说,两次最重要的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而在这两次重大决定中,“以退为进”都是主轴。

  第一次重大决定,是在北电网络工作时作出的。

  北电网络是加拿大著名电信设备生产商。虽然在2004年,何庆源升任诺基亚中国区总裁时,北电网络曝出了电信业最为惊人的一桩财务丑闻,多名高管因此下课。但作为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职业生涯刚开始不久,就进入这样一个跨国电信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初进北电,何庆源从事的是工程研究。1983年,他顺利获得了加拿大沃特卢工程学士学位。不过,生性外向的何庆源对这种研究工作并不喜爱。每天对着满眼数据的他,特别向往市场部“人来人往”的景象。

  1988年,北电网络在香港的高层发生动荡。何庆源主动请命来到香港。或许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调动,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拿着比原来减少近1/3的薪水到远离加拿大总部的城市打拼,在很多北电人看来实在是糟糕的选择。但何庆源这样做了。

  何庆源说,这个选择看起来像是一种“倒退”,但他学到了最宝贵的市场经验,“这让我的素质更加全面。”

  在香港的4年,何庆源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一些猎头公司陆续找上门。1992年,何庆源做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重大决定:加入北美通信巨头、诺基亚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摩托罗拉公司。

  从研发到市场专员再到销售,何庆源想再次挑战自己。在摩托罗拉的日子,何庆源学到了不少销售知识,一路做到中国区销售总监。正值事业巅峰期的何庆源此时又作了一个“退一步”的决定:放弃薪水高待遇好的销售工作,参与摩托罗拉新合资企业的筹划工作。何庆源初次体验到管理公司的艰辛和快感。

  此后的他,在管理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1998年,何庆源再次回到了北电网络,此时他的“地位”已“进”至中国公司高级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临门一脚”

  “在进退中不断寻求新的挑战。”何庆源乐此不疲。

  2004年,诺基亚中国经历了一次重要人事调整。在这次调整中,何庆源代替原诺基亚中国掌门康宇博,出任总裁。

  这是一次没有丝毫前兆的人事调整。但康宇博的离开,与他在任3年中国业绩毫无起色有很大关系。连他本人也承认,他对中国市场“不够了解”。

  然而,对于何庆源的出任,外界满是猜疑:为何是他?难道因为他是华人能更好的让公司本地化?还是因为他曾经供职于摩托罗拉,对竞争对手的了解成为竞争“筹码”?抑或是他多年经营网络业务的能力,押宝中国3G市场?

  或许,兼而有之。不过,在何庆源眼中,外界的猜测太过复杂。“我想他们看中的是我处理关系的能力。”何庆源笑称,跨国公司区域总裁的选拔,没有总部“权威”的力挺是不行的。取得这种信任,何庆源在沟通上花费了大把力气。

  何庆源说,他很注重与总部的沟通。就在采访后的第三天,他将带领主要业务能手飞赴芬兰,在总部大张旗鼓地举行“中国日”活动,向这些多半通过媒体才能了解中国的老外介绍中国市场。

  “中国日”是他就任网络业务高级副总裁时的“发明”。

  对于“沟通”的重视,或许还能从何庆源的“施政纲领”中瞧出一些端倪。上任不久,何庆源在内部召开了一次中层会议。他向下属大力阐述自己的五条工作方针,其中有两条专门用来处理“关系”:媒体以及政府关系、内部员工关系。

  何庆源每周都会亲自过目公关公司送上来的媒体发布报告。关于诺基亚的文章,哪些报纸报道了,报道了多少条,多少是正面,多少是负面,他都会一一过目。他自信地认为,这一年多来,诺基亚的媒体形象已经较上任前有很大改观,这一点已远远超出对手。

  与此同时,他的沟通能力也在政府关系中发挥到极致。2003年,竞争中疲态尽显的诺基亚中国,在总部的决策下,拉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重组大幕。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决策效率,诺基亚在中国的四家合资公司被要求统一在“一个诺基亚”名下。诺基亚为此与中方合作伙伴多次磋商,达成一致协议。然而这个庞大的重组计划最终能否成型,还取决于政府有关部门是否批准。

  何庆源说,此时他的作用,就好似“临门一脚”。这当中,出色的政府关系运作当然功劳最大。“利用一切机会,不停地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好处是什么。”

  前进,“3G总裁”

  正是在何庆源这种“进退自如”的艺术中,诺基亚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2004年,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上第一次反超摩托罗拉,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手机霸主。在“每眨一次眼,世界将卖出4部诺基亚手机”的广告口号中,去年上半年,诺基亚在中国便卖出1450万部手机,胜过包括摩托罗拉、三星等一切对手。并且这种差距在逐渐拉大。

  尽管何庆源一再强调,手机业务的辉煌要归功于他的“搭档”,

澳大利亚籍“营销高手”赵科林———他在2002年上任后,对手机渠道作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包括手机和网络设备在内,诺基亚2004年全年43%的增长速度,已经让人对何庆源青眼有加。

  然而,何庆源并不满足于此,他不停地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期待公司业务和自己的职业生涯都能更“进”一步。

  中国“3G”成为何庆源“进”的另一个跳板。一旦中国进入3G商用,诺基亚的网络设备无疑找到了一个“大买家”。“这是一次洗牌的机会。”何庆源说。

  另一方面,迄今为止,诺基亚还是世界最大的3G手机生产商,中国巨大的3G手机市场潜力不知能为诺基亚撬动多少个百分点。同时,3G手机制造也可以同步向成本更低的中国转移,“我们可以继续扩张。”

  正因为此,最近一年来,何庆源在多个公开场合大声疾呼,“中国再不上3G就晚了”。他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形式向媒体、向运营商、向政府描绘3G发展蓝图。甚至被媒体冠上“3G总裁”的称号。

  就像“NOKIA”———这种古代芬兰猎人称呼的小型黑貂一样,何庆源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对公司管理文化艺术的领悟,自如地“进退”在并不轻松的职场上。他的下一个目标仍然是诺基亚,“我要把它做得更好”。

  然而,他亦不免有遗憾。由于工作拼命,何庆源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这位自认为最擅长“沟通治理”的总裁坦言,至今,儿子还不能完全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何庆源感慨道,也许,他应该把家庭当公司来经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