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中国电信业杂志新电信沙龙专题 > 正文

新电信沙龙:走出去,中国电信业路有多远?(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4日 14:39 中国电信业

  新电信沙龙:走出去,中国电信业路有多远?

  ——谈中国电信企业海外拓展战略

  《中国电信业》记者 夏竞辉

  “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

  雷震洲:早在1992年统战部召开的一次改革开放座谈会上,我曾提出,改革开放不光是开放让别人走进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走出去,这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框架下的一种对等关系。1999年,我在电信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里谈到全球化问题时,认为全球化就是要发展国际业务,扩大国际合作,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具备提供全球性业务的能力,要适应多边模式的体制。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会议都提出“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指导,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到境外投资兴业,扩展国际市场,积极开展多边双边区域经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入新世纪以后,“走出去”已形成了国家战略,这个战略不仅是针对电信行业提的,而且包括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之所以成为国家战略,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经在很多行业具备了相当的实力,而且国家也在实行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政府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国际合作机制,在政策环境的层面上为企业搭舞台,推动企业“走出去”。所以现在应该说帮助企业“走出去”的有利因素是越来越多了。不像华为、中兴他们十年多以前开始走出去的时候,当时是非常辛苦的,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通过一步一步地建立商业存在,扩大商业影响,才取得今天的成功,业务覆盖差不多上百个国家。

  在市场方面,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使企业积累丰富的市场经验,可以使企业积累雄厚的实力,从而为企业“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出去”的不利因素体现在:我们进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该说是机遇是不同的。现在电信业处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之中,传统的业务市场日趋饱和,发达国家尤其如此。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又是相当困难的,电信市场还处在起步和探索的阶段,为我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增加了难度。要开拓新的市场,难度自然就比较大一些。

  冷荣泉:目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国门总体来说是有利的。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直在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积极倡导并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也在这两年的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走出去”应和“引进来”相结合,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政府在出访的时候,会把相关的企业带出去;其次,部里组织了很多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合作机制。此外,国家各主管部门对于推动企业“走出去”都有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

  从行业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通信行业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电信运营商基本上都已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资本方面的支撑。同时,我们在“走出去”方面实际上已经有一些成功的尝试。以中国电信为例,我们已经成立了美国公司、香港公司,今年内还将把欧洲办事处升格为欧洲公司。这样我们在整个海外人员的组织方面已经有一个基本的雏形,而且我们准备以此为基础,向别的地域扩展。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多年以来一直在海外的网络建设领域有条不紊地推进全球网络布局的建设,中国电信在海外拥有丰富的海缆、卫星资源,也有丰富的合作伙伴资源,这就为下一步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中国通信企业“走出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从国际市场来看,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国家包括我们周边国家的经济在经过前几年经济危机和低迷之后,又恢复了高速发展的态势,这些国家整体的经济投资环境在逐步改善,这对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去是很好的机遇。前些年全球网络泡沫破灭以后,全球电信业经过理性的调整,目前已逐步从产业的谷底向复苏阶段转变。全球电信产业的复苏为包括中国电信在内的中国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契机。

  其次,目前整个国际通信市场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通信增长的速度每年高达百分之几十。这为中国企业投入到当地的电信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此外,我们走出去的目标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现在加入WTO的越来越多,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大概有60%的WTO会员国准备开放电信市场,一些国家提出自由化、私有化的口号,这样为我们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三,技术的进步不断催生新的业务,比如3G、新的数据业务、新的信息服务业务,这些新业务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技术落后的国家需求很旺盛,而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有一定的积累。

  第四,近年来,中国的企业在不断地进入国际市场。走出去的这些中国企业在国外也有通信需求,他们很愿意有祖国的电信运营商给他提供服务,这一块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

  相对而言,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表现为:

  第一,我们以前面临的是国内市场,但是对国际市场的熟悉程度不够,对海外的市场信息、消费习惯、监管政策、法律、宗教、文化等问题都需要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第二,企业走出去还存在很多风险。投资风险对于海外拓展来说是一个不可规避的问题。发达国家可能风险小一点,但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培育得比较好,市场机制也运作得比较成熟,因此竞争很激烈,市场空间就相对小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空间大一些,但是风险也比较大。为此,中国电信提出了海外拓展的总体原则:“效益优先,风险可控”。

  第三,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还不够大。

  第四,国际化经营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这是所有的运营商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李跃:从“走出去”的宏观环境上看,目前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关于目前“走出去”的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首先,经过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其地位及国际影响力已经从过去的人微言轻发展到举足轻重。中国在GDP、国际贸易进出口等方面的排名目前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成为能够影响全球贸易的国家。尤其是在外汇储备方面,目前居于全球第二位。日益增加的外汇储备对于国内信息通信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些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

  第二,中国加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正影响着全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成为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造加工业的飞速发展为世界所共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二十年中,中国作为全世界生产加工基地的地位将很难被撼动。纺织业、手工业、化工业、轻工业、电子产品等,无论是哪一个领域,中国都是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这也进一步奠定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制造业、加工业大国的重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国际化。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已经意识到中国在制造加工业方面的突出地位,因而在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采取四步走的策略:首先高举“中国”牌,即让对方通过意识到中国的地位进而与其合作;第二张牌则是中国的信息产业,即通过对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信心进而增强对其产品的认可度;第三步是依靠自己的品牌;最后才是出售具体的产品。对于国内通信运营商而言,我们同样要增强这一意识和观念,要客观分析中国现在的实力和国际地位,认识到中国已经具备参与并影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能力。

  与此同时,一些不利因素也在影响着我们走出去的步伐。例如国有企业在考评体系、管理制度、政策管制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公司内部在运作流程、运作机制等方面的不适应,国际人才储备、人才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的欠缺等,还不能满足目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的需求。虽然存在着种种不利因素,但是立足国际化进行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我们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大潮。而且可喜的是,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确保国内通信运营商在突破不利因素、尽快与世界接轨方面更加游刃有余。

  史炜:对外部市场不宜盲目乐观。从中国电信企业“走出去”的现实情况看,亚太及全球电信市场在中国投资者面前,热度还很有限,投资规模小、低价竞标、高成本投入、市场份额不具挑战性,是今天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从整个亚太地区及全球电信业现状来看,希望与中国电信运营市场上寻求合作并希望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当地发展的主要还是一些小国家,比如新加坡、巴基斯坦、也门和东欧国家,它们本身就是这么一小块弹丸之地,如果它自己有一个运营商的话,市场很快就会饱和且规模收益不高。这些国家与欧洲发达国家不同,诺基亚本国市场小,但其技术战略本身就是全球性的,西门子、爱立信也是如此,发达国家的技术战略是扩张式的,以技术优势占有大于本土几十倍的市场空间,发展中国家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目前也做不到。但是在今天的国际竞争中,高技术快速和具有颠覆式的发展态势,使优秀的电信公司必须寻求在海外市场的拓展,特别是投资型的合作。

  反之,外资的进入也并不顺畅。在电信运营市场上,中国凭借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地位,与试图进入中国的外资在谈判筹码上明显地居高临下,这就不知不觉地使运营商和决策者有了养尊处优的感觉,开放政策和体制变得“人为地”不能到位。像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的运营商,规模不大,盈利下滑,想在中国大陆实施控制型投资(政策也不允许)或者大规模的投资根本没有实力,因此,只能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希望参股,但是现在参股对它们来说,庞大的中国电信、庞大的中国移动,包括庞大的联通,对它来说即便参股,也只能占得非常小的份额,所以它觉得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合作,所谓参股和反参股,希望中国公司“走出去”收购它们,澳大利亚已经有一些中小运营商尝试过,但成效可能甚微,因为中国电信运营商不可能糊涂到进入一个过度竞争或丧失盈利市场的区域进行投资。因此,在中国高歌“走出去”的时候,中国电信公司不能盲目乐观,不能因一些局部骚动而认为亚太地区及整个电信业市场已因中国的发展而活跃起来。当然,发展与合作肯定是大趋势。

  再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亚太地区属于主导型的电信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比如说美国的运营商、日本的运营商并没有跟中国在移动基础运营业务上进行成规模的合作,包括其它基础业务也大至如此。这一点恰恰反映了电信业自身的特点,因为电信业,尤其是电信运营,在对外合作的时候,一般很少采取直接到第三方市场组建一个新运营商(或占有股份),因为,外来者在当地开展电信业务会受到价格管制、网络布局限制、本土文化、服务商合作等诸多方面的障碍,由此形成的非正常成本代价是任何公司都难以接受的。客观地讲,在第三方市场大规模投资,基本采取的都是“投资+销售技术+销售设备+

知识产权授权使用”的方式,今天进入中国的跨国电信公司无一例外地均采取了这种模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