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喜短线操作手机 仅是做给资本市场的幌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5日 11:06 ChinaByte | |||||||||
天极网特稿 (记者 顾萌) 偏居华南的二线PC厂商七喜电脑(002027)即将进军手机市场的消息在其上市一周年之际被披露。 相对于联想、清华紫光等公司进军手机业,七喜的举措并不令人惊愕。但目前大陆手机市场并不乐观,4月底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去年最高时的47%跌至42%,黑手机对手机制造商的冲击以及牌照核准制的实行,令手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令人怀疑
七喜两派人物的解读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七喜PC业务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笔记本、液晶显示器业务尚未有起色,手机市场门槛较低,利润又相对较高,还可以充分发挥七喜自身的制造优势。“实际上年初七喜就已经介入手机的代工制造,顺势进入品牌市场是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一位七喜的高层如此表示。 而七喜内部员工对手机业务并不看好,认为手机将会重蹈MP3覆辙,“连TCL这样大的公司做手机都亏损,那七喜能赚到钱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说,“也许手机业务只是做给资本市场看得一个幌子。” 失衡的亚铃模式 自2004年8月4日上市成功以来,七喜似乎越来越有故事可讲。它是中国首家民营PC企业的身份进入深圳证交所中小企业板的企业。颇具传奇色彩的是,这家在同众多的二三线PC厂商混战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具备了多种戏剧性的元素:七喜具有浓厚的家族背景;通过代理电脑配件起家;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了原始积累之后开始进PC市场。 但在谋求上市的过程中,七喜能够让投资人兴奋的并非是其PC制造能力或者其电脑品牌价值,而是分销业务,并且是过分依赖分销业务: 七喜在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中列出十大投资风险提醒投资者注意,其中包括坦承代理索尼光存储、三星硬盘存在代理权失去以及缺乏核心技术等风险。七喜承认:如果未来出现不可预测的市场变化,SONY公司和三星公司取消本公司的中国地区的代理商资格,将会对本公司的销售收入及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招股说明书中还显示,公司重要利润来源是代理SONY光存储以及三星硬盘。2003年公司代理上述产品的销售收入为6.12亿元,占公司收入总额的35.14%,实现毛利5080万元,占公司毛利总额的36.59%。 虽然七喜上市之初就将笔记本和液晶显示器列为重点投资项目,但是时至今日,七喜过于偏重分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七喜董事长易忠贤在内部开会时曾将七喜的业务比作一个亚铃,“一端是国际业务,另一端是分销业务,中间的是自有品牌业务和PC业务。” 为海外品牌代工外设的国际业务部和以代理三星硬盘、索尼外设产品的分销业务,是七喜电脑的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支撑七喜门面的自有品牌业务(包括PC,笔记本,数码外设)业务中迟迟未能获得相应比例的成长。 笔记本业务无声无臭 七喜董事长易贤忠是这样看待IT市场的。他曾在2004年上市之前对媒体表示,PC厂商如果不做笔记本,5年后将很难生存。 这或许是七喜多年来的切肤之痛。虽然1997年就开始进入整机的市场,但是早期的七喜集配件供应商、代理商、销售商和品牌机制造商于一身,通过自身代理索尼光、软驱动器和三星硬盘,以及自产“大水牛”机箱、电源和光驱等配件尽最大可能压低七喜品牌PC的成本。凭借助良好的人脉、政府关系和渠道七喜终于开拓出华南市场这个根据地,但七喜PC多年来未能改变徘徊于二线品牌的地位。 很多人都看到,笔记本电脑开始冲击台式机的市场以后,大量台式机配件厂商又转行进入笔记本领域,使得传统的贴牌销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所以七喜力图为笔记本建立起从研发到生产的一条龙体系,并且上马了液晶显示器项目。 七喜曾在2003年喊出“就算是把我所有的家产投进去,也要把笔记本做起来!”的豪言壮语,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从外部高薪挖过来的笔记本团队已四分五裂踪影全无。 液晶显示器门的表现虽然差强人意,好在能够提供PC配套的需求才能得以延续。而曾经红火过的服务器部门早就没有了声音,MP3、大水牛外设的业绩也都平平淡淡。 上市一年间,七喜过于倚重分销业务的问题并没有改善反而更为严重。据称2005年上半年七喜代理三星硬盘的业绩比去年同期还要好,去年火了一把的自有品牌却逐渐平淡,甚至在内部都缺少话语权。 手机业务谜团 七喜的手机业务对外界来说显得十分神秘,七喜的高层更是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避而不谈。 但实际上2005年初七喜就开始进入到手机代工市场,2005年3月前南方高科研发中心负责人汪紫荆低调到职,据称目前担任七喜任副总裁兼通讯事业部负责人,筹划打造自有手机品牌。 与当初成立笔记本事业部一样,通讯事业部也采用空降的模式组建,绝大部分员工来自南方高科,涉及行政、研发、销售、服务几乎每一个职位。七喜的真实目的是希望能个够借助南方高科原有的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快速打开手机的市场。 不过这种短线操作模式能否成功值得商榷,手机业务面临了同当初笔记本业务一样恶劣的市场环境。初遇挫折后,笔记本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一位前员工向记者透露,实际上七喜是以减薪直至停发工资生生把笔记本事业部的人逼走的。 据了解,通常被七喜挖来的员工或团队工资待遇都较一般员工要高,但是一旦不能创造出价值,就会被迫离开。这位前员工衷的心祝福通讯事业部不要重蹈笔记本事业部变成空壳的覆辙。 但是也不乏在空降七喜取得成功的人士,原苏州明基OEM经理李凯执掌三星硬盘以后,三星硬盘成了七喜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手机是IT终端的一种,PC厂商进军手机市场具有先天的优势,2002年联想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手机市场,但是手机业务逐渐被市场接受还是在2004年。产品品质服务都曾困扰过联想手机,但是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长远的战略规划,联想手机终于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一家偏重分销业务的二线PC厂商,缺少资金支持和战略规划,加之行业利润衰退、没有核心技术,家族色彩浓厚的七喜,在这种环境下盲目推出自有品牌手机,被内部人看作一场资本运作的大戏,并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七喜手机到底是虚是实,这个答案恐怕只有七喜董事长易忠贤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