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评论:取消差别定价不能浅尝辄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 15:52 通信世界

  刘玉其

  近日,“移动运营商之间话音业务网内外差别定价即将取消”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日前相继发文,明确规定将语音业务网内优惠扩大到对方网络。这一消息让不少手机用户欢喜不已。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两大移动运营商已开始逐步采取措施,或停止涉嫌网内外差别定价的资费及套餐的销售,或把对方的网络纳入优惠范围内。

  然而,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此次取消差别定价的局限性:其一,仅限于话音业务,而如短信等迅猛增长的非话音业务不在此列;其二,仅限于移动网之间,而移动网与固话网之间仍被继续“差别定价”;其三,具有差别定价性质、暗含“歧视和偏好”的资费套餐,分明是在“劫贫济富”,却仍未“拨乱反正”。

  非话音业务仍被“差别”对待

  两家移动运营商都把取消差别定价限定在话音业务范围内,这意味着,短信、彩信等增值业务均不在调整之列,短信、彩信费用仍将“内外有别”。

  的确,话音业务是当前运营商的主营业务,也是用户最常用的通信方式,话音业务网内外差别定价的取消惠及数亿用户,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如今短信等非话音业务正成为后起之秀,使用之频繁、涉及人群之众今非昔比。这从运营商的收入变化中可管窥一二:截止到今年4月,中国移动包括无线数据等在内的增值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已经升至19.5%,这其中70%来自短信业务。那么,既然话音业务的网内外差别定价可以取消,而非话音业务为何还要继续“差别”下去?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非话音业务发展尚不均衡的格局下,运营商尤其是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的运营商都看好增值业务的发展前景,并纷纷将之作为谋划未来的“转型”业务,其战略意义非同寻常。而继续在该领域实行差别定价方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从而形成“一边倒”的效应,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可谓是强势运营商为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韬略。

  此外,在监管态度尚未明确的情况下,运营商被动拖延也是非话音业务仍被“差别对待”的重要原因。去年11月底,信产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通信网内网外差别定价问题的通知》(452号文件)紧急叫停网内外差别定价,但仅将话音业务的差别定价套餐暂停受理,至于短信业务等非话音业务的差别定价如何清理,仍未明确规定。这也反映了目前运营商仍只是被推着走,而非顺势而为,主动放弃各种“差别定价”行为。

  仅限于移动网之间

  此次取消差别定价的对象仅限于对等结算运营商之间,非对等结算的运营商不在此列。某运营商内部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仍认为,网内外差别定价是正常的,因为运营商之间必须进行结算,这符合价格规律。况且非对等结算运营商之间存在网间的“非对等”结算,没有“差别”不足以消化该成本。所谓的非对等结算运营商是指,用手机拨打固定电话,移动运营商需要按照0.06元/分钟向固网运营商支付结算费;而用固定电话拨打手机,固网运营商却不需要支付结算费。

  乍一听似乎有理,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是逐利的,如此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也无可厚非。但稍微知晓电信运营特点的人都知道,一次呼叫(通话)所占用的网络资源,即给运营商造成的成本是相同的,所谓网内网外的区别仅在于后者需要另一运营商进行接续、配合。这类似于一次旅行,行至半途,旅行社因故需要委托另一旅行社负责下一半的旅行事宜。如此一来,难道消费者就得再为下一半的旅行费用买单?显然,一次呼叫的网间接续成本如何消化是运营商之间需要协商的事,与消费者无关,运营商不能借故把非对等运营商排除在取消差别定价的范围之内。

  运营商推行“内外有别”借口的另一佐证是,现行的网间结算费率是0.06元/分钟,而在现实中,网内外的差额远高于这个数字,如某地联通“如意133”套餐,打到移动网,每分钟要付0.36元,而打给联通网只需0.18元/分钟;某地移动的神州行套餐,网内通话每分钟0.15元,网间则高达0.60元/分钟,两者相差达4倍之巨。在取消移动网内外差别定价后,上海移动最近宣布其“动感地带”用户拨打和接听所有手机电话,均为每分钟0.20元,而拨打本地固定及小灵通电话,每分钟为0.40元。显然,运营商推行“网内外有别”还远非向消费者转嫁成本那么简单,而是另有深意,这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还是广东联通的一位高层人士说得中肯:目前电信业采取的“差别定价”,除了运营商网间结算的不对等造成成本不一的原因之外,确实也存在着“价格歧视”因素。他认为,消费者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通话,享受的服务和价格都应该是相同的,而部分套餐进行“差别定价”,则给用户带来了选择的壁垒。

  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底,信息产业部、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4号文件)就指出,需要加强监管的行为包括“利用不合理的差别定价进行不正当竞争”;随后,信息产业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452号文件明确指出叫停的对象包括“固定本地电话(包括本地网无线接入电话)、移动电话、国内长途和国际及台港澳电话通话费网内网外差别定价”。所以,仅把取消差别定价定格在所谓的“对等结算运营商之间”,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缺乏法理支持。

  隐性的差别定价涉嫌“劫贫济富”

  如果说针对网内外的差别定价是强势运营商利用自己庞大的客户群资源而进行的一种变相价格竞争行为,那么针对不同消费能力推出的各种资费套餐则分明是在“劫贫济富”。银河证券一位分析师就指出,目前取消差别定价仅仅是不再存在网内外的歧视而已,而各地不同的套餐计划,其影响力远远大于网内外差别定价。因此此次取消差别定价并不会对运营商造成实质性影响。

  在美国,医生同样看一次病,其向高收入的病人收取的费用通常要高于低收入病人,这大概是出于扶贫济世的本能;而我国平民为每分钟通话所付出的费用却有可能比有钱人还要高。比如“白送手机或话费”、“话费包月”套餐等运营商常用的招儿,其前提是你必须具备在限定时间内消费相应话费额度的能力。它们犹如“萃取分离器”,把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差别”开来,高端用户消受得起一定资费就会得到便宜实惠,至于平头百姓只能徒增“一声叹息”。在“行动起来,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的行业主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如此“差别”显得格外刺眼。

  事实上,无论高端用户还是低端用户,他们每分钟通话对于网络容量的要求,即给运营商所耗的成本是相同的。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不久前撰文指出,移动网络的成本主要与总业务量的大小有关,与用户数量基本无关。也就是说,如果每个移动用户的业务量很小,而用户数量很大,这并不对网络造成扩容的压力,几乎不增加网络的成本。而根据上述分析,高端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其为每分钟通话付出的费用可能比低端用户还低,显然在成本相同的情况下,低端用户对运营商利润的贡献甚至比高端用户还大。

  移动运营商之间话音业务网内外差别定价的取消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寄希望于所有存在“歧视和偏好”的差别定价都能够尽快地、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