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GMS地区电信发展展览专题 > 正文

通信世界:大湄公河次区域通信业扫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3:29 通信世界

  奔流不息的湄公河从我国唐古拉山发源,途径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湄公河为两岸人民带来了丰沛的雨水,孕育出了肥沃的土地。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清一色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之中,作为国民经济子系统之一的通信业也体现出了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即基数小,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让我们走近大湄公河次区域,真正了解当地的通信业。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研究所 胡珊

  越南电信业: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

  进入20世纪90年代,越南成为发展中国家中通信增长较快的国家之一。2003年,越南电信行业总收入约为16.12万美元,占该国GDP的4%。越南总的电话普及率为8.78%,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37%。

  越南的通信管理部门为公共邮电部(Department General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以下称DGPT)。越南邮电公司(Vietnam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以下称VNPT)是主要的通信服务提供部门,负责全国邮电通信、邮电基础设施的勘测和施工、通信产品的制造等。VNPT下设经营国际电信业务的越南国际电信公司、经营国内和国际邮政通信的越南邮政服务公司、经营数字通信业务的越南数据公司以及胡志明市邮电公司、河内邮电公司等多个地方邮电公司。

  目前,越南的所有交换设备均已实现了数字化,传输通过光纤或数字微波进行,主干网的传输速率为2.5Gbit/s,地方网传输速率为2Mbit/s。在越南的南北主干网上,有三条平行的传输线路,分别是2.5Gbit/s的光纤线路、沿电力线传输的140Mbit/s的光纤线路和140Mbit/s的广播微波线路;在国际海缆方面,T-V-H(泰国——越南——香港)的海底光缆系统可以提供22000路包括语音、高速数据和视频在内的业务。该系统于1996年初开始运营,总长为3367公里、容量为560Mbit/s。此外,越南还有7个卫星地面站,分别位于河内(2个)、胡志明市(3个)、Danang和Songbe(各1个)。

  越南主要由Mobifone和Vinaphone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两家公司均经营GSM网。为在移动通信市场引入全面竞争,近期,DGPT又增发了两张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得到许可证的公司分别是西贡邮电公司和国防部所属的通信公司——越南军用电子电信公司。

  为了促使电信市场竞争的全面开展,越南管制机构制订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如越南政府允许国外投资者以商业合作的方式投资电信建设,并与国内电信公司合作运营。目前,越南政府已经同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家的公司签定了商业合作建设合同,进行本地和国际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允许韩国移动运营商与越方通过企业合作的方式在胡志明市建立网络,韩方为越南提供设备并为越方培训与技术有关的中层管理人员。

  泰国电信业:起步晚,动作快

  泰国电信服务业起步较晚,但泰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民众对电信服务需求的不断膨胀,有效带动了电信产业的发展。据泰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的统计数字,2002年,泰国通信及交通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10.2%。2003年,泰国总的电话普及率为49.9%,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9.4%。

  目前泰国电信服务业有两大国有运营商,分别是CAT(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f Thailand)和TOT(Telephone Organization of Thailand),两大运营商以政企合一的形式经营电信业务,在泰国电信运营市场占据支配性的市场地位。其中CAT经营国际通信业务、移动通信业务和邮政业务;TOT经营国内固定电话业务、移动通信业务以及通往邻近国家的国际长途电话业务。除这两个国有运营商之外,泰国电信服务市场还有一些民营的电信运营商,这些民营运营商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以及其他增值电信业务。

  截至2003年4月,泰国固定电话用户数约为860万,普及率为13.5%;移动电话用户数约为1907万,普及率为29.8%。其中,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大大超过固定通信业务,固定通信业务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为加快电信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领战略制高点,泰国政府对本国电信市场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行政企分开和民营化,二是打破垄断和引入竞争。

  根据泰国第八个国家发展计划(1997~2001),泰国政府最近新安装了600万门固定电话,超过过去安装的固定电话的总量,充分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固定电话的需求;逐步对TOT和CAT进行改制,使其成为民营公司,同时让更多的私营企业参与到电信市场竞争中来;泰国政府还计划建立独立的电信监管机构(NTC,国家电信委员会),以对泰国电信市场进行管理(但委员会至今尚未成立)。2002年,泰国科技部还颁布了《信息技术发展纲要——IT2010(2001~2010)》,提出了发展知识型社会的目标,包括发展电子政府、电子工业、电子商务、电子教育和电子社会等。因此,泰国电信服务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老挝电信业:移动通信地域分布极不平衡

  老挝电信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是通信、交通、邮政和建筑部,它负责制定电信政策;老挝电信管制机构是邮电管理局,负责电信市场管制,包括管理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发放频率许可证;主要电信业务经营者是老挝电信公司(LTC)。2001年,老挝第一部《电信法》生效实施。

  1994年,老挝计划与合作委员会(CPC)开始实施Telecom 3电信工程,即在一些城市的数字交换机上安装远端模块,从而使单局容量达到8000线。此举使90多个地区可以使用高频无线通信,所有的省都使用微波技术在省内地区和省之间提供通信连接。目前电信网已全部实现数字化,截至2002年底,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4919线。

  2003年,老挝整个电信业收入为3122万美元,占其GDP的2%,其中电话业务收入约为1192万美元。泰国总的电话普及率为3.21%,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98%。

  目前,除了与越南和泰国之间是通过区域光缆连接外,老挝的国际通信基本上通过卫星来实现。卫星地球站采用A标准,通达澳大利亚、中国、德国、香港、日本、南韩、新加坡、台北等国家和地区。

  老挝的移动电话网络最初是模拟网络,后来逐步采用GSM技术。主要移动网运营商有LTC、ETL(系统设备由上海贝尔公司提供)和MLL(100%外商投资)三家电信公司。老挝的移动用户数从1992年的290个增加到了1997年的5030个,从此,其移动用户数明显增加,截至2002年底已经达到6.1万户。老挝的GSM网络主要应用于万象市等六个省市,80%的GSM移动用户集中在万象市。

  因特网服务方面,老挝目前有三家主要的ISP,它们是LTC、GlobeNet公司、Planet Online公司。因特网接入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上述几家ISP,二是通过因特网网吧,三是通过VAST专网。截至2001年,LTC和GlobeNet两家公司共有2140个用户。由于骨干网容量不足,因特网接入常常出现拥塞。

  老挝通信管理机构制定的2001年~2005年发展计划对老挝通信业具有重要意义,其摘要如下:

  u将固定线路扩充到70036条;

  u将公用电话数扩充到1050部;

  u将因特网用户数扩充到5650个;

  u将微波链路扩展到42个地点;

  u用光缆建设基础传输网络;

  u移动电话普及到每一个省;

  u公用电话扩展到更多的地方;

  u因特网业务扩展到每一个省;

  u将农村通信拓展到所有的行政区;

  u继续发展Lao-Star卫星计划。

  柬埔寨电信业:移动通信风光无限

  柬埔寨邮电部是柬埔寨电信行业的管理机构,负责制定电信政策、发放牌照、协调各运营商之间的关系、调整电信资费等。柬埔寨目前主要有3种通信服务,即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和Internet,其中移动电话为主要通信方式。

  柬埔寨固定电话的发展始终落后于移动电话。多年的战乱摧毁了原有的固定网络,国家建设资金的严重匮乏又阻碍了新的固定网络的发展。近年来,国际社会的援助使柬埔寨的固定电话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移动通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柬埔寨政府早在1992年就将其移动电信业务对私人资本完全开放,加上实行移动电话单向收费,移动电话在柬埔寨这个最不发达的国家迅速发展。尤其是近两年,移动电话用户增长速度很快,2001年和2002年的增长率分别为40%和54%,而同期固定电话用户的增长率只有8%和14%。据柬埔寨邮电部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柬埔寨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万、移动电话用户43万,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已达到固定电话用户数10倍以上,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分别为0.34%和3.3%。目前,柬埔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主要分布在首都金边(占85%)和各省会城市,广大的农村尚无电话。

  近几年Internet刚刚在柬埔寨有所发展,其他数据通信业务则处于起步阶段。柬埔寨邮电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01年底,柬埔寨Internet用户数仅为5096个。 2003年,柬埔寨整个电信行业收入约为1874万美元,其中电话业务收入约为36. 49万美元。总的电话普及率为3.78%,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52%。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柬埔寨电信市场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格局。

  (1)政府控制固定电话运营市场

  邮电部集电信管理和电信运营于一身,在全国范围内提供服务,控制着整个市场,主要运营固定电话网络。目前,柬埔寨有两个固定电话运营商,一个是邮电部,另一个是邮电部控股(占51%的股份)、与印度尼西亚Indosat合资经营的公司Camintel。邮电部和Camintel分别占有75%和25%的市场份额。

  (2)私人资本进入移动电话市场

  早在1992年,柬埔寨就向私人资本开放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允许建立合资和外商独资的电信运营公司。10多年来,柬埔寨共建立了5家外资移动电话公司,分别是CamGSM、Camshin、Casacom、CamTel以及一个由韩国SK公司独资成立的公司。

  (3)私人企业提供Internet服务

  数据通信业务也向私人资本完全开放,自1997年开始有外资公司提供Internet服务。目前,主要的Internet服务供应商是Bigbond、Telesurf和Camnet公司。

  柬埔寨政府于2002年5月出台了柬埔寨未来3~5年的国家优先发展计划,其中对电信业发展提出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政企分开和企业公司化,组建国有电信公司(Cambodia Telecom),起草和制定电信法,完成网改规划,建立网络监控体系,确立电信建设、运营和用户服务的国家标准。柬埔寨邮电部于2003年1月确定了未来3~5年电信发展的若干项目,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亿美元,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农村电信网络(250万美元),在金边安装SDH/STM-4光网络设备(30万美元),在金边至老挝边境、金边-磅通-暹粒、金边至西哈努克港建立光传输系统(3900万美元),推广Internet服务(55万美元),建设省会城市电信网(1700万美元);升级SDH/StM-4网络(30万美元),扩容本地交换机(2400万美元),安装数据通信系统(300万美元),人力资源开发(790万美元)。

  缅甸电信业:待发掘的沃土

  缅甸的公共通信网络为国家所有,由缅甸的通信、邮政和电报部管理。缅甸邮电公司(Myanma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以下称MPT)主要负责国内和国际的通信、邮政、电报的发展和运营。

  直到20世纪70年代,缅甸仅有200多台交换机,其中只有6台是自动交换机,而且全部安装在首都仰光。当时仰光的自动交换电话也仅有17.4万部,本地、国内和国际电话的传输都靠人工来完成。

  作为缅甸主要的邮电通信业务运营商,MPT近20多年来实施了多个发展项目,为邮电通信业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表1列举了其中主要的项目。

时间

实施的工程

1978~1979年

 

 

 

 

 

 

将仰光地区的直拨电话数量增加到2.42万部,全国的增加到3.44万部,而且将自动交换服务扩展到其他12个城市。

用户长途拨号首次被引入到仰光和曼德勒两个中心地区,在仰光、曼德勒与其他具有自动交换机的8个城市之间用960路的6GHz模拟微波系统连接。在此过程中,缅甸还建设了一个B标准的卫星地球站,这个地球站具有60个话路,可以连接到7个国家,2000年,该地球站关闭。

1994年,缅甸着手建立了一个A标准卫星地球站,有306个话路,通达14个国家。到2002年,发展到815话路,通达15个国家。

1985~1987年

将仰光地区的电话主线扩展到到4.22万条,将全国的电话主线扩展到6.74万条,用微波链路和超高频系统连接包括仰光在内的20个城市。

1987年开始

与日本合作在缅甸的8个省建设数字交换机,遗憾的是这个工程半途而废,只在4个省里建设了数字交换机。

表1 缅甸运营商MPT实施的主要工程项目

  缅甸国内目前拥有7个6GHz微波系统,每个系统容量是960路,14个PDH数字微波/UHF/VHF路由,每个路由的容量为60~480路,缅甸还有6个155Mbit/s的SDH数字微波系统。1999年MPT把数字微波路由的数量从10个增加到19个。

  MPT还在12个地区使用国内卫星地球站以保证偏远岛屿上居民的通信,为偏远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8年VSAT技术引进到缅甸,到2001年为止,缅甸已经拥有8个VSAT系统。

  在国际通信方面,缅甸使用5号信令来进行国际接续,在国内则同时使用R2和C7协议,国际线路采用低速率编码设备或数字电路倍增设备,目的是增加线路使用效率。未来的线路还将按照这种方法扩展。

  2003年,缅甸整个电信行业的总收入为3114万美元,其中电话业务收入为2084万美元;总电话普及率为0.81%,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0.12%。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