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中国电信格局重组“传言”录专题 > 正文

传电信重组方案拟定待批 3G发牌受困将延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0:18 财经时报

  □ 本报记者 张翔

  没人能回答距离3G牌照发放的时间究竟还有多久。

  尽管焦急的设备商们试图通过一场又一场关于3G的讨论会越俎代庖的告诉公众,3G牌照的发放已经近了,更近了。但在主管部门仍然未能就电信业重组问题得出结论之前,已经
等了又等的厂商们显然还得再等一等。

  重组未定障碍3G

  在电信领域盛传的中国电信业重组一直牢牢的困扰着3G牌照的发放。

  由于电信重组的结果直接决定着国内3G牌照发放多少和发放对象,显然3G牌照的发放不可能提前于国内电信业重组方案确定之前。

  《财经时报》近日从电信业资深人士处获悉,目前国内电信业重组方案已经基本制定,但仍未能上报国务院主管部门讨论批准。“关于电信重组的问题会议还没有召开,现在事情太多,根本还没腾出时间来讨论电信业的重组。”这位人士表示。

  如果按照现行的运营商格局,国内3G牌照发放将最少是4张,而每张全国性的3G网络投资将在1到2千亿元以上,这将导致大量重复投资的浪费,这显然是国资委不愿看到的。减少3G牌照意味着减少3G重复投资,在这样的思路下重组国内电信业,将为国内将启动3G市场开路。

  关于中国电信业重组的传闻始于去年,从4合2(即电信和联通合并,网通和中国移动合并)到拆分联通,各种版本的传言一直频繁冒出。但对于这样大的产业重组,主管部门一直低调处理。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电信业重组的进程一直缓慢。一位消息人士估计,根据现在的情况估计,电信重组方案最快也要在8月到9月才能确定,3G牌照出台的时间将以此顺延。

  如何发放

  根据此前国内电信业重组的版本分析。如果真的将中国联通拆分,那么联通目前拥有的两张网络显然将划归两家固话运营商,而此前的消息均明确指出,GSM网络将被出售给中国电信,而网通将与联通合并,共同经营CDMA网络。

  如果结果如此,则3张3G牌照将明显的分别发放给拆分合并后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中国移动。

  而如根据另一个版本分拆——六合三,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卫通划归中电信,网通联通合并。则3张3G牌照还是顺理成章。

  事实上,一旦国内电信业的重组完成,何时发放3G牌照便无太多悬念,而牌照具体采取哪种标准发放也无太多意义,运营商启动3G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选择时间和制式。

  TD-SCDMA的烦恼

  传言中的电信重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一旦重组成真,对电信业重组最不满意的显然是设备提供商们。

  重组意味着3G牌照数量的减少,而3G牌照的减少直接带来运营商采购的减少。而此前国内、外的电信设备商,在3G上的投入上都已经是天文数字,而预期的收入下降,必使在苦等中国3G市场启动的设备厂商受挫。

  重组后,更让人不可预测的还有国有标准TD-SCDMA的运营。

  因为从目前的各种重组来看,并不是每种方案中都有TD-SCDMA的位置,而一旦重组使网通、电信拥有了自己的移动网络,这两家运营商显然更倾向于选择CDMA200或WCDMA。这一点从此前网通、中国电信对于使用TD-SCDMA单独组网不“感冒”的态度不难看出。而如果这种情况出现,TD-SCDMA的命运则只能是和WCDMA捆绑运营。TD-SCDMA原来预想的价值将严重缩水。

  上周,TD-SCDMA联盟证实了TD-SCDMA外场测试不理想,原定6月底结束的外场测试延期的消息。本来就不强势的TD-SCDMA商用迟迟不能完成,如果再缺少政策上的强制扶持,其结局很难预测。

  正是由于这样的问题,让一向大力支持国有标准的主管部门信产部和发改委对于电信重组的思路又顾虑重重。

  【链接】关于3G

  3G是第三代无线传输网络的简称,它是相对于第一代模拟移动网络和第二代数字(GSM)网络而言的。和前两代移动网络相比,3G在语音通信之外,更是开辟了视频通信等更多的传输内容,可视电话、移动收看电视节目等都成为可能。

  到目前为止共有三大无线标准,它们分别是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中国主导提出的TD-SCDMA和北美提出的CDMA2000。

  其中WCDMA技术在全球被众多移动运营商广泛地采纳,据有关专家和行业人士分析WCDMA将占有全球80%左右的3G市场。

  (李媚玲)

    相关专题:中国3G牌照发放“加速跑”

    中国电信格局重组“传言”录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3G新闻 全部电信重组新闻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