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华为产品专题 > 正文

图文:华为公司代表毋德新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1日 14:0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华为公司代表毋德新演讲
图为:华为公司代表吴德新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新浪科技讯 2005年6月21~22日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PTT/数字集群论坛”和“PTT/数字集群最新设备和解决方案展示会”在北京国宾酒店举办。

  图为:华为公司代表毋德新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华为公司 毋德新:

  大家好,我是来自华为公司的吴德新。很高兴有机会参加本次论坛,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PTT与数字集群应用探索”。

  关于数字集群,在座的很多专家、学者,包括政府的领导对这个事情关注多年。在我的印象中,从96年、97年开始,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来探索中国的数字集群发展之路,今天中国的数字集群已经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的数字集群可以说已经占领了一定的地位。今天围绕着本次论坛的题目,向大家做一下有关数字集群和PTT的汇报。

  围绕着这次论坛的主题——PTT/数字集群,主要内容分三部分。一,PTT究竟是怎么回事,数字集群是什么东西,或者是什么样的系统、技术,做背景说明。另外,就QoS,蜂窝上PTT的应用和数字集群,一个是技术方面,另外是市场,做一下分析和比较。最后汇报一下两种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大家很清楚,PTT只不过是最终用户的一种操作方式,它和系统、技术还不完全是一回事,当然这个东西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是不断演变的。比如很多人认为对讲机是PoC,其实就是数字集群。如果把它理解为一种操作方式或者是工作方式,可能更确切一点。

  PTT有什么特点呢?一,它很快。我要跟你说话,手一摁就讲,你就听到了。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操作起来像打电话12345678,但是对讲机,早期的PTT,运作方式有点像这样。三,和通话不一样,打电话既可以听也可以讲,或者听的同时可以讲,可以插话,但PPT和这个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人称为“半集群机”,也有人称之为“半工”,听的时候不能说,说的时候不能听,只有一个通道,和一般的蜂窝电话有区别。

  PTT应用范围比较广,对讲机是PTT方式,但是蜂窝目前比较少,以后也会用得比较多,但是在集群里这是最主导的一种工作方式,因为集群是一种专用移动的技术体制,或者是专用通讯系统,有很多特点,有很多集群特性,要求PTT作为主要的用户操作方式。

  PTT未来的发展。简单、快捷再加上其它的特点,本身具有这种优点,肯定会在以后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PTT to多媒体,还有多媒体之外。

  PTT除了过去的对讲机、模拟集群、对讲机,不是普通百姓用的系统,近几年在蜂窝里也有一些应用,国外有些公司做蜂窝上的PTT。蜂窝上的PTT有什么特点呢?继承了原来PTT的特点,可以点对点或者是点对多点。另外,采用半工的工作方式,蜂窝上的PTT是基于VoIP的技术,另外是在蜂窝这种系统上叠加的一种数据应用,和过去提的PTT不是一回事。未来的PTT发展或者是蜂窝上的PTT会是什么样的特点呢?终端上的很多业务可以放到网络上,这样就可以使很多终端或者是使某一个终端本身有很多业务功能得到增强,因为有强大的网络支持,本身自然而然就可以实现很多过去的PTT,或者是过去蜂窝做不到的一些功能,包括地址簿,或者我们打电话通常就可以拨,它可以有用户在线的提示以及其它一些功能。

  PTT,像过去对讲机是开路信道,一对多,后来发展到以后可以一对一。但是在蜂窝里,PoC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这种PTT和传统的PTT应用不完全是一回事。传统的PTT应用里可以讲很快,有的说法是0.3秒,有的说法是小于0.3秒,实际上时间是以毫秒为单位计的。但是在蜂窝里的PTT会经过邮局的选择,平时缺损的电话号码,PTT按下去之后就选择缺损的PTT号码或者是主号发出去开展业务。

  蜂窝里主要几块,一个是网络预定义的群组,这些交换信息是在网络层,用户在终端上可以定义,和早期的电话相类似,和真正数据集群里的主呼、群呼不是一个概念,只不过形式上是一对多,但真正就网络资源来看,占的网络资源相对来讲比较多,不是一种经济的开展群组业务的技术。这是蜂窝上PoC的情况。

  论坛的重点是数字集群,96年左右国内的专家、学者,包括政府领导都对数字集群进行了关注。为什么比较关注?数字集群和蜂窝移动通信是两回事,蜂窝移动是为大众服务的,为老百姓服务,通话特点是一对一,但集群是专业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之一,专业移动通信和公网还是两回事。蜂窝很简单,打电话找谁找不见,但这是在平时的情况下。真正的集群不光在平时,不光在和平时期,在各种情况下要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否则和公网一样,它的需求和生命力是相当有限的。

  数字集群里一个是业务方面,一个是工作方式,一个是业务可用性,还有安全性、调度子系统方面,大体汇报一下。

  业务方面,集群系统和普通的公共通信有比较大的区别,公共移动通信一般都限于一对一,占的资源比较多。对于集群来说,一对多,一个人对成百上千个人讲话,但是占用的网络或者是占用线路的资源很有限,通常只占一个信道,就相当于一个上下行通道,这是一方面,群组呼叫是它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另外,对于集群来讲,专业人士,包括公共安全、救灾、防灾,比如像部队,专业人员和老百姓用这个东西不一样,老百姓就打个电话。用这个系统或者是技术解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和人们的财产、性命密切相关,要求呼叫建立时间很快,一按几分钟,有利于本行业或者是业务的开展。像“9.11”或者是印度洋海啸,情况比较特殊,平时很难遇到,但是一旦遇到,比如打仗,枪不管用肯定不行,用兵的时候要好用才行。数字集群有这样一个要求,平时要满足一般的日常管理,但是在关键时候一定要满足比较特殊的需求。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群组呼叫、群组容量,一般来讲对蜂窝是很有限的,一个小区里一个窄波几个信道是固定的,有些PTT或者是在蜂窝上面做了一些工作,对这个系统来讲用户也是很有限的。但是对于真正的数字集群来讲,一般容量要求成百上千。除了这个以外,像集群系统,尤其是像专业集群,通常情况下整个系统和蜂窝系统不一样,蜂窝系统基站,风一刮系统就动不了了,但是对于集群来讲,通常有几种工作方式,一种是集群,所谓的支持话音,也支持数据,还有直通方式,系统可以谈话,也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终端,不通过网络通信直接支持集群业务。还有故障弱化,交换机控制这一块瘫了,核心网倒了之后,其它系统都不行,其它基站或者是小区不行了,但是在基站覆盖范围内还要解决本基站覆盖范围内的地区。它使用的性能要求它必须具有更强的功能,或者是比一般的公共性通信更多的方式。

  业务的可用性,比如哪个地方发生大事了,公安去出事地点之后要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无论什么样的公网都有可能由于人多或者是网络容灾打不通了,但是对于集群来讲,人再多,网络一定要可用,如果网络不可用,在特定的情况下要解决问题。集群采用什么方式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呢?主要是通过优先级,公网里人人平等,大家在集群网里有高低之分,有指挥员、值班员,对警察来讲,有些可能是巡警,有些指挥调度,在办公室里坐着要控制整座城市或者是某一个区域里的治安情况,他的级别要高一点,分很多优先级。如果网络很忙,优先级比较低的用户就接入不到这个网里。有些即使接进这个网里,在各种情况下,由于网络资源很有限,只能让高优先级的用户使用。有些情况下,有些用户即使优先级比较高,但是业务级比较低,同样要把网络资源让给业务更优先的用户使用,通过优先级这种方法保障业务的可用性。

  在很多情况下,比如政府部门,牵扯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这样对信息或者是对网络的安全要求性比较高。通常对于一对一老百姓的联通,也不牵扯商业,只是个人的一些特殊谈话,不通过加密也能保证。但是牵扯到国家安全,或者是牵扯到特别敏感信息的通信,对安全性有特别的要求,集群比较注重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用户服务。

  集群网络和公共移动相比,比较明显的是有一个子系统,主要是子系统服务于集团用户,如果是专网就服务于整个部门或者是集团。作为公共移动一般讲网络维护,或者是有一些终端,从功能和使用目的上来讲,调度这块区别很大。

  集群在未来有一些特定的需求,目前一个是快速呼叫专业用户,要求比较严。另外是有效。再就是群组容量要大,一般平时组里是几个用户、上百个用户,但是对于集群来讲这些容量远远不够。公安系统一个组里至少要满足三千用户,否则网络是不可用的。集群对主网方要求大区制,或者覆盖比较广,如果整个技术覆盖范围很窄,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另外随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要求比较高。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或者是社会的进步,对数据业务的要求比较高。

  下面介绍一下技术。

  PoC只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上叠加的或者是发展的一个业务,本身不是一个系统,当然我们可以称它为一种技术。现在的2.5G、GPR、ACT、3G网络、CDMA网络,和实际网络的关系不是太密切,有些情况下是为了增强PoC的功能,这样会增加一些网络单元来提升PoC更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

  PoC最基础的是现有的网络或者是未来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之上,是基于IP的多媒体子系统的网络单元。再往上面是一些PoC的业务。最上面牵扯到网络维护或者是实实在在服务于物理网络的一些单元。华为提供PoC解决方案,称为iPAT,从公网上通过PTT实现快速、简捷、单一的通信业务。

  华为的iPAT的特点:一,基于IMS,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相关的业务。二,提供专业集群解决方案——GT800。华为从96年左右开始对iPAT进行技术视察、跟踪、研究,网络技术的突破,到2002年推出GT800技术。GT800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GT800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系统,是华为和国内一些移动通信厂商合作提出来的。另外,系统的基本技术是TDMA和TD—SCDMA。TDMA或者是时分的技术是最适合集群应用的一种技术。我们国家在去年11月推出GMS技术,GT800符合这个技术。这个技术是我们提出来的,我们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经申请了核心技术专利50多项。GT800由于是基于GSM基本技术,相对来讲产业链是成熟的,过去经过二代技术的长期发展,无论在系统还是终端方面,一方面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推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另外,产品的价格具有竞争优势。

  GT800满足专业技术、数字集群对实实在在技术的要求,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业务,包括一些特性、可用性、安全性。GT800围绕这几个特点,基于GSM技术开发出来的。它的市场定位分几块,一个是应急连动,比如紧急的业务,目前国内很多都在推广应急连动,一旦有突发事件,政府或者是政府的资源怎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问题都处理好。SARS我们国内处理得比较好,相比“9.11”、印度洋海啸,确实把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发挥的淋漓尽致。专网、专业集群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除了对应急体系可以很好地应用之外,还可以满足官网、专用网,像公安、港口、交通的需求。另外,我们国家推集群公网,GT800在重庆、南京、广州也都建立了几个集群共网,可以把有限的资源让社会尽可能多的专业人员使用。

  集群网络和PoC的区别。集群是实实在在的通信系统,整个网络层次很低,像通常的终端,公网里一般讲的是手机,但是在专业通信里可能比较多,比如手持机、车载台,应用比较广一点。还有无线应用台,无线调度台,面比较广。公安上有和我们公网类似的接入层、核心控制层,类似于公网里的核心网。围绕这几个层次,对于专业用户来讲有一些应用,包括调度或者是数据应用。如果是运营商既定公网应用,有计费相关和开展业务相关的,比如像网络要维护,维护相关的操作平台。

  专业集群和PoC有很大的区别,因为数字集群是一个系统,比PoC的能力强表现在哪些方面?专业通信强调的是指挥调度,很重要,可以说是它的核心。另外是电话互连,包括消息发送、数据业务等等,和专业用户对数字集群的需求、要求相吻合。GT800之所以推出来,过去窄带的数字集群或者是窄带的集群,它有很多业务和特性不能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比如指挥调度,GT800支持的业务,不仅支持主呼,从指挥调度来讲支持的业务最广。TETRA做得比较好,早期有两种数字集群,不同技术体系之间有差别,某一种技术的实现,这种技术和实现以后,或者一个标准是什么样的,具体实实在在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之间还是有区别的,GT800对现有的数据了解得比较清楚,大家会有一个结论,GT800为什么会推出来?目前能做一些什么?从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GT800的集群能力或者是指挥调度能力最强,包括数据传送能力,目前一些专业数字集群朝这方面努力,但相对来讲GT800可以做到,无论是基本的业务还是增强的补充业务,在这方面来讲GT800做得是最完善的。

  技术安全,GT800不仅支持业务强,而且在安全上也做了很多工作。GT800采用主从同步机制,安全性比较高。网络的某些方面受限,平时大家没什么感觉,在特殊情况下真正要让大家评估这个网络的安全性,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GT800网络的使用安全通过几方面来体现,通常情况下对网络可以鉴权用户,看用户是不是合法。特殊情况下用户本身也可以鉴权这个网络,看看这个网络是不是合法,或者是不是假冒的网络。一方面可以保证使用安全,另外一方面对信息安全也是一种支撑。

  GT800的信息安全主要是通过信息加密的方式来完成,主要是空中接口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业务可用性方面,一个是通过多种工作方式,包括集群方式和直通方式。另外,GT800提供故障弱化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对于多数系统来讲是一个基站,像一个系统一样为用户提供业务是很困难的,但GT800目前已经做到这一点。优先级这一块,GT800提供接入优先级、呼叫优先级、用户优先级和强拆、强插,保证最紧急呼叫在紧急的时候能够完成。

  组网方面,GT800目前在国内应用是基于公网形式,也支持专网形式。GT800采用多种覆盖技术,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城区、海平面、室内。值得一提的是纽约的嘉蒙铁路,覆盖整个铁路线长450公里,GT800也支持线性的覆盖。GT800最大实测范围是800公里,集群里有一个特点,要求大区制,覆盖范围一定要大。

  GT800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也是和专业集群的需求相吻合的。一,接续快。二,满足大群组容量的要求。三,全局安全性比较高。四,覆盖这一块,GT800采用时分技术,固有的特点是覆盖稳定。很多情况下集群应用要求网络要切实提高可靠的服务,但目前有些技术受限于直干扰系统,用户量大的话覆盖受影响,但是GT800不存在这个问题。另外,GT800的应用通信业务比较突出,为紧急业务应急通信而提出来的技术,有单站运行,包括故障弱化和开放信道、资源预留。最早的PTT是开放信道,但是目前GT800的开放信道和PTT的开放信道不一样,最早的对讲机是开发信道,对信息不保密,但是GT800在信息的安全性有保障的情况下,支持所有相关的用户接入。另外,资源预留这一块,网络为了满足某些特殊需求,北京有外宾来了,这时就可以设定特定的资源,安全这一块,由武警专门使用这个资源,保证他们可以随时得到网络所提供的业务。

  GT800去年成立了一个产业联盟,和国内外移动通信厂家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完善、成熟的产业链,可以更好地为专业用户提供服务。GT800作为一种技术,本身不但发展了一种技术,与公共移动通信一样,早期模拟的大哥大,大家都称为“大砖头”,到现在各种各样的都有。GT800现阶段采用基于GSM基本技术的TDMA,下一步向我们国家提出3G技术,向TD—SCDMA技术演进,演进的过程中主要是无线传输技术的演进,在核心网和终端这一块没有太多的公网,终端强调双模芯片,通过网络升级实现向下一代技术的过渡。

  市场情况,PoC一般情况的业务是在公网上的业务,主要是满足大众的需求,包括一些工作人员、上班一族、朋友之间的聚会,通常情况下对时间要求不太紧,业务的可靠性要求不太高的用户。也可以用在物业上,保安为了保证小区的安全,不断巡逻,通过PoC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相互通信。PoC目前有很多模拟的集群,在出租车里做了一些工作,PoC也可以满足出租车获取信息、求助以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下的支持。

  PoC在需求上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群组业务,另外是操作比较简单,但费用比一般要户的要求低。另外,PoC可以提供比较广阔的网络覆盖,内容目前主要限于语音。对于集群来讲,市场不一样,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过去发生这些灾害,如果有合适的办法满足,无论是在财产还是在人员的损失上会减少很多。国内应急连动这一块也在做工作,GT800也提供完善的应急连动解决方案。

  华为的PoC产品以及数字集群产品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应用,其中在国内比较典型的是重庆,GT800目前有一个商用试验网,马上就要转为商用网。专网这一块,在嘉蒙铁路上是第一个数字集群专用网的应用,早期我国的专网采用数字集群,全是国外的技术。

  介绍一下发展前景。

  PoC大家普遍都有这个需求,但是这个需求是不是要通过专业移动来实现,或者是通过专业集群来实现?用户肯定有自己的判断,一般要求成本低,而且专业用户都要专用特定的一些终端。PoC通常情况下要求网络覆盖尽可能广,目前蜂窝确实也能够为它提供比较广的覆盖,下一阶段发展和数字集群一样,用户的需求在发展,技术也会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发展。

  数字集群在国内很迫切,目前很多省会或者是比较大的城市都在建。另外,对集群系统或者是集群技术的要求比业务要突出,业务要尽可能地丰富,如果只是在公网上做一些通路就想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也不太现实。另外,要求集群的特性要突出,像安全性,专业移动通信的专业人员对业务的可用性要求很高,如果不支持这个功能或者没有这个特性,可能也不会选用这个系统。由于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目前专业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也要求比较高。

  PoC和数字集群两者虽说不是在同一条路上跑,但之间有相互的关系,它们的技术基础不同,市场定位也不同,但两者有交集,如果两者相互代替也不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也随之发展,不同用户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得到满足,两种技术都有广阔的前景。

  GT800作为专业数字集群新技术,采用的技术是最适合集群业务的技术,时分技术比其它技术,早期提到ITUT的报告里有FMA,也是属于宽带技术,但是这种宽带技术和时分技术相比有些先天的不足。另外,GT800的业务丰富、集群特性突出,安全性上能够得到保障,组网方式比较灵活,整个产业链成熟完整,未来演进有保障,进一步向TD—SCDMA演进,可以作为新一代专业集群的解决方案。

  数字集群发展到今天,国内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领导,包括用户都做出了很多工作。华为的GT800能够有今天的成果,也得益于大家的支持,华为的POC产品iPET也能为PoC的用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两种产品的成熟得益于整个社会的支持,包括用户、专家、学者、政府部门领导,只有大家给予充分支持,华为的GT800和iPET产品才有今天,以后GT800的进一步发展和iPET的进步有待于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的耐心。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