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过后产能激增 发改委欲清剿贴牌手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11:43 北京日报 | ||||||||
本报讯(记者周健森)继3月首批核准5家企业手机生产项目之后,国家发改委于27日再度发布第二批手机生产核准名单。此次共有4家企业通过核准,其中包括明基电通和英华达两家台资企业。国家发改委首次对外界明确表示,将加大对“贴牌手机”的整治力度。 此次通过手机生产核准的4家企业分别为英华达、明基电通、创维和金立。此前曾被传为获牌呼声较高的长虹和清华紫光再次“榜上无名”。和此前奥克斯等“贴牌厂商”通过核
对于此次通过核准的4家企业,国家发改委再次做出预警提示。根据发改委披露的数据,第一次通过核准的5家企业,其新增产能已高达1100万部,而第二批通过核准的这4家企业,新增产能更是高达1500万部。发改委方面提示,目前手机市场供大于求,行业投资风险日益加大,许多企业已出现亏损,拟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应慎重决策。 值得注意的是,发改委首次对外界明确表示,“将加大对‘贴牌’等不正当经营行为的整治力度。”据估算,多年来国内从事贴牌手机生意的厂家多达近百家。手机生产核准制出台后,并未出现大规模“放闸”的现象,使得多数贴牌厂商仍潜伏于地下。此前信产部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阳也曾放言,考虑到贴牌手机质量良莠不齐,信产部已着手对“贴牌手机”进行严查。 对此业界的态度截然相反。TCL、波导、夏新、康佳等多家国产手机巨头早已对“贴牌手机”深恶痛绝。有人认为,随着两大部委出手双重围剿,加之手机行业毛利率下滑引发的自然退市行为,“贴牌手机”将最终成为历史。但也有业内人士深表忧虑,认为导致“贴牌手机”泛滥的病根在于部分出租牌照的厂商仍有高额利润可图,“在加大行政监管手段的同时,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应当发挥更大效应。” 新闻链接 明基两年内不打算赚钱 刚刚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手机生产核准,明基电通中国总经理曾文祺便迫不及待地于周末赶赴北京。虽然贵为全球最大手机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数码产品巨头,首次以自主品牌涉足内地手机市场的明基,胃口却小得令人跌眼镜:今年销售目标100万部,两年内不做盈利打算。 曾文祺以“水到渠成”形容明基通过手机生产核准时的态度。由于在电脑产品和数码相机、MP3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拥有较高声望,加之其长达10余年的手机研发史,并曾为摩托罗拉等知名手机巨头代工设计手机,曾文祺自认明基的手机产能可以挤入全球前五名。不过由于长年没有获发牌照,明基手机只得通过“借道”中电(CECT)曲线进入内地市场。 和其它手机厂商动辄“誓拿千万部市场份额”的豪言壮语相比,曾文祺的销售目标却显得过于保守。“今年销售100万部左右,我们就很知足;明年的目标是200万至300万部。”然而仅是明基设在苏州的生产线,最大产能便可达到每月300万部。记者提出明基是否未尽全力的疑问,曾文祺却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应:“明基的思考比较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