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计算机世界:十字路口的中国3G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16:32 计算机世界

  陈淑娟 杨霞清

  3G牌照什么时候发?发几张?

  3G进程与电信重组将发生怎样的相互影响?

  3G的市场需求在哪里?业务模式如何?

  知识产权方面将面临哪些问题?是否会产生专利纠纷?

  2005年5月17日——第37届“世界电信日”。早就在全球被炒得热翻天的3G,仍然是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对于面临一场轰轰烈烈变革的电信业而言,3G不是底牌,而是多米诺骨牌阵列中将要摊开的第一张牌。

  处于十字路口的3G,正经历着分娩前的阵痛。

  牌照:箭在弦而未发

  “看得出,政府对3G牌照的态度还是‘不着急’。”一家研发TD-SCDMA芯片的企业总裁私下对记者说。在4月26日召开的“2005 TD-SCDMA国际峰会”上,科技部、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资委等相关部门的高层悉数出席,但对于3G话题中最为引人关注的“牌照发放”问题却只字不提。而很多企业看来也预料到会如此,所以大家似乎倒也不觉得失望。

  “牌照”无疑是中国3G这出戏中最大的悬念和酵母。什么时候发?发几张?发给谁?预测的版本数不胜数。去年一度风行的“2005年电信日发放”说法如今也已不攻自破。在政府正式开口之前,似乎谁说了都不算。

  悬而未决的牌照问题犹如箭在弦。TD-SCDMA一度被认为是3G牌照迟迟未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2005 TD-SCDMA国际峰会”上,展出的TD-SCDMA终端有近20款。3G第三阶段的测试也将完成。3G成熟的呼声越来越大,政府似乎没有理由再“拖”下去。

  走到2005年,牌照的发放又被人们与电信重组联系起来。国资委的角色逐渐被人所关注。“国资委领导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干涉运营商采用何种标准。”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牌照的发放和电信重组联系起来有点牵强。但他也认为,牌照发放一定会考虑到未来电信竞争的有效性。

  到底3G有几家运营商才合适?当记者问及如果四五家运营商运营3G是否会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时候,GSM协会前中国区总经理雷鸣笑着回答:“如果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当然竞争越多越好,有竞争价钱就降下来了。”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杨培芳则认为四五家运营商不一定对用户最有利。“电信行业本身不具备充分竞争条件,只能是个有效竞争市场,这个行业具有天然的规模性,即必须形成一定规模,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获得利润。”他认为,一张大网络和一张小网络的成本肯定不一样,如果每家公司都是小规模,成本很难降下来,因此,试图让四五家运营商通过市场竞争降低资费不太可能。

  杨培芳同时指出,我国目前移动市场双寡头竞争的格局其实就已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由于中国联通的规模和网络覆盖明显不如中国移 动,成本就要高些,服务价格也相应要高些,所以如果真的按成本定价的话,市场竞争的结果肯定是中国移 动胜出。“如果市场完全放开,经过一轮优胜劣汰,肯定会很快重新恢复到垄断局面。”

  他强调,对电信市场完全不管、放任自流不行,最终还是需要国家监管,既防止运营商数量太少以至竞争不足,又防止数量过多导致竞争过度,保证有效竞争格局的存在。

  3月中旬,中国移 动宣布将大幅增加扩容现行GSM网络的投资,从原先预计的53亿美元预算提升至78亿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联通将在2005年投资约400亿人民币,用于优化网络覆盖。相关专家认为,移动和联通作为我国现有两大移动运营商,既有优势十分明显,而其现阶段展开的2.5G、2.75G的业务与3G其实差不多,它们对3G牌照并不着急。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则在不同场合反复表达了对移动牌照的渴求。

  不仅国内运营商各有自己的算盘,国外运营商也密切关注着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NTT DoCoMo公司北京事务所副所长何显清认为,中国市场很大,国外投资者和运营商都很关注,“DoCoMo 就很关心中国牌照发放的具体时间,早知道可以早准备,看看我们能够做什么,也许会有机会”。

  测试:“最后冲刺”

  为了论证3G的成熟性,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组织了三个阶段的测试:第一阶段测试主要在实验室内进行;第二阶段测试(去年4月至9月)主要是外场测试;第三阶段将进行商用试验网的测试(持续到今年6月),这是运营商开始运营前的必备工作。可以说,第三阶段是3G产业链各环节的冲刺阶段。

  一度被认为是瓶颈问题的3G终端在今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厂家如华为、中兴、海信、夏新都推出了WCDMA终端产品。泰尔实验室无线通信部李波认为,WCDMA终端无论在种类、功能,还是业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终端与网络的兼容上,终端与终端的兼容上,以及终端的稳定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就目前来说,WCDMA终端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在电路域内的呼叫,也就是说电路域内的通话及短消息业务,以及可视电话的业务。但是在WCDMA终端之间的可视电话互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的TD-SCDMA终端也有了重大进步。 “2005TD-SCDMA国际峰会”最大的亮点,就是大唐移动、华为、迪比特、波导、三星、LG等手机厂商进行了语音和部分3G功能的现场演示。参加TD-SCDMA产业联盟的企业已经从开始的8家增加到了21家,原来持观望态度的很多跨国企业也开始加入了产业联盟。

  据大唐电信系统集成测试部总经理顼文胜介绍:现在有15家终端厂家的20多款TD-SCDMA手机参与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组织的终端测试,其中包括四家芯片厂家。一些国外厂商也参与了TD终端的研发,目前主要集中在芯片方面,比如飞利浦、摩托罗拉、三星。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都已经参与了TD-SCDMA的测试。

  泰尔实验室何桂立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三种不同的技术出现的问题不同。对于TD-SCDMA来说,芯片是比较关键的问题,大家都在努力攻克它。WCDMA以及CDMA2000,主要面临的可能就不是芯片的问题,而是多媒体传送过程中的问题、手机和网络互联问题、互操作问题。

  三种不同的3G技术标准,都在准备最后的冲刺。

  应用:“杀手”在哪里?

  “3G能做什么,人们还看不到。”有专家批评说。3G 最吸引人的就是高速率的数据业务,而中国手机用户对这块内容的需求又有多大?3G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用户从2G移植过来?基于3G的独特业务似乎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风貌。

  “中国还没有看准3G怎么走,中国到底有没有这个需要政府还不清楚。” 雷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明确的说。另外一些专家也认为,对于3G我国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我国的电信消费结构和发达国家是截然不同的,目前只是处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数据通信收入仅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5.4%,大众需要的是语音和短信。“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而西欧、北美、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人均GDP都高出中国一个数量级,很难想象人均GDP这么低的国家,对移动多媒体等3G业务需求能有多大。”

  此外,我国城乡电信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农村地区电信水平仍比较落后,全国未通上电话的行政村比例为9.1%,平均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电话普及率为11%左右,仅为城市水平的三分之一,而发达国家电话普及率基本超过100%。在达到基本普及的基础上,这些国家的消费重点应该向数据、视频、游戏等更多增值业务转变。即便如此,在除了韩日之外的其它国家,3G的数据业务发展也并不很好。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的用户不是没有需求,而是没有培养起来。我们很多人的手机都有拍照、上网等功能,但是不大用。”一位供职于某内容提供商的人士说。他建议,运营商应改变思路,从用户利益出发,改变目前“未定制就扣费”等从短期利益出发的不合理行为。运营商定制手机是将来的大趋势,运营商向终端厂商定制能支持某些功能的手机,并在业务上给以支持,业务就很容易推广开来。NTT DoCoMo公司的何显清也表示,他以前也尝试用手机上网,但是速度慢,不太稳定。“手机价钱便宜,资费下降,网络连接速度快且稳定,性能较好,这些是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前提。”他这样认为。

  从技术上来说,3G能够为数据业务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那么基于平台上的内容又如何呢?我国现阶段已经出现了数量相当多的增值服务提供商,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放的各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已经超过11000家。但是由于2G和3G在流量上的差异,雷鸣认为,增值业务必须要到3G才能真正发展。空中网是我国一家内容提供商,其商务拓展部产品市场经理刘书文也认为,虽然很多数据业务在现在的网络上也能提供,但是受网络带宽限制,视频点播等对速率要求高的业务只有到3G才能完全实现。

  “一旦3G上马,内容提供商提供出内容并不难,现有业务也可以直接移植到3G平台上去,但要提供出很好的内容却很难。如果说2G拼的是如何让内容到达用户的渠道,未来拼的就是内容的质量和独特性。”刘书文在接受采访时说。以空中网为例,目前主要还是图片、彩铃、短信等业务,视频点播业务也有,但主要是供3G测试使用。他认为,数据业务不可能因为3G的上马而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主要还是将现阶段的用户移植过去。

  3G对内容提供商的收费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国只有一个渠道,即由两家移动运营商代收费,而在国外这种收费渠道却很多,如信用卡收费、通过EBay等网上收费。我国的收费机制如果不能放开,内容提供者无法收回成本,也就失去了提供独特内容的动力。“内容同质性高,没有个性化的服务,这就是目前市场竞争的现状。”刘书文认为。他还预测,目前按流量收费、收取信息费的赢利模式肯定要被按照内容收费的模式取代。“对3G来说,网络带宽本身已经不是瓶颈。”

  2005年一季度我国短信发送总量已经达到672.1亿条,同比增长了39%。这个数字恐怕是手机刚刚在中国起步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而增值业务内容的开发、成功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游戏规则的制定,都要在3G市场放开后才能真正进行。如何利用我国现有的2.5G、2.75G网络推广数据业务,培养用户需求和一定的用户规模,为3G的到来作好市场准备,是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应该考虑的。

  “3G未来是有应用的。互联网出来之前,我们也不知道互联网会有什么应用。如果你问一个用户,我将要上一个什么产品,你会拿它来怎么用,这个用户一定说不出来。除非他是天才。潜力的应用需要探讨。” 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说。

  专利:需要直面的隐患

  大唐移动首席科学家李世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TD-SCDMA从技术上可以说比较成熟了,但商用还不行,知识产权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对专利问题担忧的不仅仅是李世鹤。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道本表示,对以往企业在专利问题方面的表现很痛心。“我到英国开会,英国称中国是‘技术克隆’超级大国,比如说DVD。中国的手机市场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全世界每三个手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的,但是这些要支付多少专利费啊!”

  TD-SCDMA名为中国标准,但根据2003年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报告,整个TD-SCDMA的专利分布情况是诺基亚占32%,爱立信占23%,西门子占11%,大唐仅占7%。

  目前TD-SCDMA尚未商用,关于专利的纷争尚未浮现。一旦正式商用,专利的纠纷将会凸现。在商用前,把专利问题处理清楚,可以减少未来的麻烦。

  而中国之所以大力发展中国的3G标准TD-SCDMA,就是为了避免重蹈在2G上给国外厂商交纳巨额专利费的覆辙。但如果TD-SCDMA在专利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将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国家发改委张晓强主任在TD-SCDMA峰会上表示,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引起各方面重视,某些企业或利益集团凭借垄断技术的优势,设置不平等条件,收取不合理的高额费用,获取超额垄断利润,这实际上阻碍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违背了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的初衷。而就在此次峰会召开的前两天,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也表示,某些跨国公司收取过高的知识产权费用,这会形成垄断,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

  商业模式:3G如何赚钱?

  “在英国我参加一个理事会,理事们每个人都有一部3G手机。我问他们用不用,他们说送给我,这些3G手机也是别人送给他们的,他们不买。我在英国呆了很长的时间,老百姓很少有3G手机。”李道本谈起3G在英国的应用状态时说,他表示,不明白3G为什么在中国叫得这么响。

  以2001年10月1日日本NTT DoCoMo公司推出3G业务为标志,3G逐渐扩展到全球。然而,在近四年时间里,3G业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2004年,全球3G才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以NTT DoCoMo公司为例,截至2003年9月,它的3G用户还不到100万户,而今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100万,使用3G 移动电话的用户在全部手机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据NTT DoCoMo公司北京事务所副所长何显清估计,今年年底,日本的3G用户数可能会超过2G用户。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2月,全球已有64个WCDMA和18个CDMA20001x EV-DO商用网络投入运营。在3G应用方面,截至2004年12月,全球3G用户(包括CDMA2000用户在内)已经达到了1.59亿,占全球移动用户总数的9.3%,业内一致认为3G的发展形势趋于好转。但是,3G在全球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市场导入期,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赢利模式。

  雷鸣认为,国外开放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国学习的。“国外有推动发展的市场力量,公司都是私营的,由股东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投错了会导致自己亏本,一旦经营3G亏本了,公司要向股东负责的。而中国的运营商都是国家的资产,很难做出决定,钱到底要投在哪里。”但是雷鸣也提出,不能盲目对国外经验采取全盘吸取的态度,从增值业务内容的创造和商业模式上来说,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就不能照搬国外,只能参考。

  “中国的国情和用户基础和日本不太一样,很难说能借鉴日本的什么经验,”何显清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虽然日本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发展得相当好,但这和日本在上马3G之前手机用户使用上网业务比较多有关系,与日本人主要乘坐地铁、而我国主要乘坐公交出行也有关。”他同时指出,中国手机用户目前使用的业务以短信这种比较初级的增值业务为主,中国应该考虑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开发丰富而有吸引力的增值业务,为3G业务培养用户市场。

  “国外最大的教训就是盈利模式搞反了,试图服务于少数高端阶层,用高定价来多赚钱。” 杨培芳对记者说。“新加坡的CDMA就是前车之鉴。服务于高端,用这么少的用户来支撑这么大的网络,最终肯定不行。”他指出,中国联通CDMA发展初期也走了这个路线,在实践中不得不改变策略。电信产业的一次性成本很高,但网络一旦建成之后,无论打电话还是不打电话,成本都是一样的,多增加一个用户,成本并不增加,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因此规模越大,成本越低。电信应该立足于大众、抢占普通用户市场,为穷人和富人都服务,这才是赢利之道。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