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富杂志:中国3G困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6:46 新财富 | |||||||||
祖斌/文 纯粹以技术推动的3G一直面临着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尴尬,而且商用四年来至今,仍没有一个网络的数据传输可以达到其宣称的理想状态,凸显出现阶段3G“神话”的技术泡沫。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必然是移动网络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融合,而沿着2G电信网的思路发展确立的当前3G商用标准并不能适应互联网非对称传输的要求,随着众多新兴的无线接入 2004年以来,关于中国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发放的众多传闻,正日渐成为一种被放大了的声音。虽然目前2G电信服务已更加成熟和完善、两大运营商的2.5G服务也正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这种声音依然强有力地把我们关注的视野转向3G。过去一年,全球更多移动运营商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启动3G商用网络的运营,无疑强化了这种声音的传播。 3G“星火燎原” 来自GSA(全球移动服务提供商联盟)和CDG(CDMA发展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2月,全球已有64个WCDMA和18个CDMA20001xEV-DO商用网络投入运营。WCDMA用户数量2004年年末达到了1629万,而2003年底这一数据为268万,年增长率超过500%;CDMA20001xEV-DO用户2004年年末达1200多万人,2003年底是438万,年增长率达到173%。 支持3G移动通讯技术已突破“星火”状态并渐成“燎原”之势印象的还有另外一组权威数据:据GSA统计,截至2005年2月4日,全球48国家中已颁发了134张WCDMA牌照,除了目前已在31国家投入商用的64个WCDMA网络,还有9个商用网络正准备投入使用。而CDG2005年3月的数据表明,在全球55个国家中的112个CDMA2000运营商,目前除已推出商用的18个CDMA20001xEV-DO网络,还有18个此类网络正预备推出,另外5个CDMA20001xEV-DO网络处在试验状态(图1)。
WCDMA和CDMA2000分别为经过国际电信联盟(ITU)认证的三种3G国际标准(IMT-2000)之一。作为目前公认的已投入商用的代表性3G技术,WCDMA和CDMA20001xEV-DO的市场发展态势,正成为人们判断3G技术和产业是否成熟的信号之一。 经过2004年的3G“热潮”,作为世界上用户人数最多的移动通信市场(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通信用户达3.348亿),关于3G商用,中国迟到了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白3G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数据业务收益难 “3G汇聚了两项史上最强的消费者科技,它把互联网的丰富互动信息,融合在使用方便、不受束缚的流动电话通讯中。”和记黄埔对3G服务的描述充满着诱惑,“我们可透过3G手机与家人进行视像对话。只要按一下按钮,就可获得切合个人兴趣的新闻、娱乐和丰富信息。我们能够互送‘明信片’、听音乐、玩互动游戏或预订现场节目的门票。手机甚至可根据我们所在的位置,提供购物等资料。在日常的商业运作上,我们可与客户举行视像会议、传送图片、文件或数据,毋需见面或留在办公室里,也能接收实时的反应。我们甚至可使用3G‘电子钱包’随时进行财务交易。时刻运作的卫星定位系统(GPS)将根据用户所在地点提供中央化的定位信息,实时取得街道地图、交通情况报告和天气信息。” 关于未来的3G应用,和黄的描述并不是最具诱惑力的字眼。有人甚至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3G=电话+MP3+Mobile TV+电子钱包+移动宽带接入+GPS+……在周围充斥的众声描绘里,3G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移动通信的概念。其实简单说来,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第一代是以模拟技术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移动通信采用了数字技术优化了语音技术并开始短信等数据业务,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则突破了语音通信的范畴,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令其业务延伸到视像通讯、新闻和信息、娱乐及商业等领域(图2)。
伴随着1G、2G已成熟和完善的语音服务,3G通信的核心直指移动数据业务。然而,考察目前3G商用最热闹的日、韩和欧洲等地移动运营商。我们发现,数据业务收入在运营商的业务中仍只占到较小的份额,靠数据业务赚大钱并不容易,而在3G平台上应用的纯粹3G数据业务更是少得可怜。 已在全球13个市场推出3G服务的英国沃达丰公司(Vodafone)为我们提供了一个2004年数据业务收入的样本(图3)。沃达丰的样本显现,虽然非话音收入在其全球各个市场中的收入占比已达到16.7%,但其中短信收入占去了73%,其它数据业务在其总收入中的比例仅有4.5%。如果除去全球3G应用最早、数据业务最发达的日本市场,沃达丰短信之外的数据业务收入在其总收入中仅占2.2%。而短信业务在2G时代已可以得到完善服务。沃达丰的样本涵盖3G商用较早的欧、亚五国,较典型地揭示了数据业务在目前3G移动通信中的现状。 即便是在全球移动通信数据应用最发达的日本市场,我们同样看到,2G、2.5G数据服务目前仍然是3G商用的主流数据业务。从日本最大的3G运营商NTTDoCoMo的财务报表中,我们发现,虽然数据业务在其总收入中占比超过三成,但其中大部分在其2.5G的“i-mode”服务中即可实现(图4)。 市场并不成熟 与网络泡沫破灭后,互联网行业的萧条景象相反,全球移动通信行业世纪初正萌动着新一轮的投资冲动。在一些移动通信普及率较高的发达国家,面对逐渐趋缓的增长速度,习惯了在超常增长中获取超额利润中的运营商需要可以带来更多增长动力的新刺激,3G技术恰好填补了他们的想象空间。“第三代服务是一次巨大的技术飞跃,与无线电到电视的过渡十分相似”,也许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有些运营商可以投入90多亿美元购买一张3G牌照。 2001年10月,当日本NTTDoCoMo公司推出全球第一个商用WCDMA网络时,日本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接近60%。在2002年初推出全球第一个商用CDMA20001xEV-DO网络的韩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状况与当初日本大致相仿。这一状况在当时3G牌照拍卖此起彼伏的欧洲各国同样如是。 在市场逐渐饱和、话音业务发展放缓的情况下,运营商们普遍预测市场对高速移动数据与增值业务存在的需求将成为推进3G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市场对高速移动数据和增值业务需求的羸弱显然出乎运营商们的预料。3G运营商目前主推的依然是语音业务,在数据应用上与2.5G的区别不大。看来用户需求、购买力水平和市场规模只有预测远远不够,3G业务是否成熟最终需要供需双方以真正应用的市场来解答。 批评者认为,“正常的产业链条是从消费者到运营商,从运营商再到技术设备提供商。2G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逐渐开发出来的。而3G属于彻底的价值链倒置,它是通讯企业和电信运营商们愣要塞给消费者的。”这或许是3G数据业务发展不力的原因之一。 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和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紧密相连的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在中国仍旧较低。截至2004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3.348亿,互联网用户9400万,普及率分别仅为25.7%和7.2%。互联网用户与移动用户人数之比为28%。而且占据中国的移动和互联网用户绝大部分比例的都是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平均每月每户收益)值较低的用户。 下面的一项调查让我们看到,国内即使是在京、沪、穗等少数几个移动电话普及率到达50%的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关心数据业务应用动向的用户也非常有限。在这三个城市,没有听说过3G概念的人数超过了七成(图5)。在这样的用户基础上盲目大规模发展高端数据业务的风险可以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