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5年全球IPv6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 15:0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
图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一年一度全球IPv6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的IPv6盛会—第四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将于 2005年4月4-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今年峰会主题为“CNGI和IPv6:无限创新,中国实现”。新浪科技此次峰会做了现场播报。 图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赵慧玲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赵慧玲: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中国电信有关NGI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主要有以下的内容。一是运营商网络发展的思考,还有中国电信IP网络概况,中国电信的NGI发展策略,NGI业务研究与试验,NGI与NGN的协调发展及关系。

  首先看一下运营商的思考,这张图从网络发展情况来看,基于NGI的网络成为网络融合的重点,从胶片可以看出现有的IP网可以承载IP端到端服务,同时也能够提供传统电话网和IP网的互通,为下一代网络提供一个传送的承载平台。这是意大利电信一个典型的例子,主要也是基于MPS的网络,有流量工程,相应的QoS能力,同时提供VPN,包括三层功能和二层功能,兼顾V4和V6的双站能力。level3也是美国的一个大运营商,可以看出国内外的主流运营商在现阶段IP网络主流是以MPS为主,同时坚固向未来IPv6演进的思路。从中国电信的发展来讲,我们认为战略转型是唯一的出路,大家可能知道,英国BT21世纪网现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运营商的广泛关注。他们提出传统运营商将来如果能继续生存和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做网络技术的转型是非常追求的,中国电信王小初总经理也提出,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供应商战略转型的任务,同时从整个战略转型来看,我们认为技术转型也是整个企业转型的重要保证,做技术转型的同时,网络架构也是将来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下一代网络的整体思路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的技术,而是整个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步骤,涉及到网络的各个层面,网络的架构是开放性、分配性,而且是全业务的网络,从核心到边缘、从边缘到核心,端到端的操作能力。从总体的发展来说,我们认为NGN是一个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而且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技术能够说明的,所以整个转型需要未来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认为IPv6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在网络的整体发展中,从中国电信的实践来看,2002年-2004年我们做了基于IP承载网软交换的实验,同时在2002年大规模开始宽带接入商用业务服务,从2003年我们也开始做城域网的互操作,特别是MSTP技术和真正的实践。2004年我们开始有关IPTV的实验。2004-2005年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第二个IP骨干网,CN2,同时也开始参加国家CNGI项目。我们也在考虑下一步整个王了战略转型的工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说道IP网络的发展情况,现在中国电信拥有china.net,这是一个大型网络,是国内目前最大的SP,也拥有80%的市场份额,国际出口的带宽已突破了21G,业务覆盖所有电话通达地区,全球最大的中文信息网络,延伸海外,在香港设立多个PoP点,在上海设有亚太互联网交换中心,为海外ISP,运营商提供转接服务。CN2正在建设中的精品服务IP网络,而且具有支持IPv6的能力。从NGI的发展策略来讲,从广义来看下一代网络,它不仅仅单纯是一个IP网络,它要提供其他的技术,像NGN,包括下一代的全关网络以及将来第三代移动通讯,这些技术都是相互渗透的,而且这种发展我们要充分集成运营商现有的IPv4的经验,在整个研究和部署上,求真务实,广泛合作,而且力求用先进的技术特性体现未来NGI的业务。

  NGI的发展策略来看,现有网络的演进同时在做China.net的扩容,积极建立CN2,CN2只是核心骨干网,保证端到端我们要做城域网的优化,使整个网络具备这样的能力。对所有国内外的供应商都应该能够承诺将来向IPv6平稳过渡的能力,支持一些相应的IPv6的业务,推动过渡重点,从主干网逐渐转向城域网,使所有的设备具备IPv6支持的能力。技术特征来看,CN2的技术特征是多业务的承载能力,在硬件上支持IPv6的能力,同时支持MPLS的特点,支持流量工程和FRR。在网络规模和设备采用方面使用了国际水准的设备,端口容量达到10G,交换容量640G,多厂家的环境。

  核心网我们下一步是考虑怎么做城域网,我们规划的重点一是使网络的层次化更加清晰,使得二层、三层的网络相分离,建立一种物理和逻辑层次清晰的三层路由网络,在网络的结构上我们是大容量、少节点,减少逻辑和物理连的级数,在网络质量差异化方面,我们部署相关的Diffserv机制,为不同用户和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QoS登记。管理控制集中化,加强网管系统的集中化建设,提高网络的可管理性,实现运营商级的管理。同时我们在网络中的设备也是要求规范化的。在IPv6的研究领域,我们从研发体系这块,认为这是前瞻性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立了相关的重点实验室,同时也希望市场带动研究,以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全新研发方向。我们认为IPv6和NGN都是我们研发的重点领域之一。在中国电信整个NGI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从2001年进行基础研究,2002年进行了技术实验和设备的测试,2003年做了一些网络实验和网络设备规范的制定。2004年-2005年我们目前的研究重点一个是参加国家的CNGI工程,在建设工程的同时,从运营商的同时,我们更加重视有关业务的开发和实践。就NGI的业务研究和实验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将来的新技术和网络都是靠业务驱动。所以我们需要在IPv6网络基础设施上构造相应的业务应用平台。业务的开发应该是牵引产业链这样一个构建的过程,所以在业务的开发上我们要利用IPv6的技术特性发展成新兴的业务,同时研究一下运营商在IPv6商业模式,使业务的实践可持续地发展。中国电信对现有的一些IPv6应用和业务的产品也积极进行了实验,这个实验依托在现有的实验网上开展工作。

  我们在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也特别重视整个IPv6特别是下一代NGI业务平台的相关研究工作。在业务平台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认为应该研究相应业务平台的体系架构,相应模块的功能和接口,相应的编号和群址、安全技术、服务质量、增值业务等等。在研究业务平台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业务实验,像IPv6的基本业务实验,V6VOIT的业务实现,V6的视讯业务、业务平台实验等等。我们认为这个实验是非常有价值的,涵盖了现在一些相关的应用,同时这些业务到底可用性如何?如何来部署?如何来管理如何来运营的都进行了一些探讨,将来为我们真正提供业务做了一些技术储备,同时我们也将IPv6的一些业务同现有的IPv4业务做了一些比对,力求V6的新业务进行特殊。我们也跟合作商开展合作,相互借鉴,通过业务实验也进行了探索,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视频方面,我们有这样的结论,现在的V6主要是采用SIP信令,在原理与V4没有什么不同,但IPv6环境下视讯系统避免了NAT穿透问题,IPv6视讯会议系统结合安全特性,可以采用安全机制,目前已有的IPv6视讯会议系统在会议的控制和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改善,要考虑和323系统互通问题。

  试验结论,基本采用的是SIP协议,也实现了一些NAP-PT ALG转换,同一公司的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的,但不同公司的互通性通过实验来看还是比较差的,现在已实现了IPv6环境下PPESENCE基本功能,与IPv4比,现有IPv6无论在管理还是计费是有所欠缺的。在VPN的试验来讲,主要的结论是这样的,基于内置的IPsec可实现IPv6VPN的解决方案,保证数据的完整、机密和抗重复性。IPv6IPsecVPN在端到端数据传输、NAT传统可靠性方面比IPv4有优势,目前IPv6IPSecVPN主流系统主要采用数字证书系统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IKE的加密参数协商,保证了业务部署的简单性、可管理性,但现在手工视窗操作影响了其实施,所以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NGI和NGN的发展关系来看,我们认为NGN特别是IPv6为下一代网络提供了IT传送的平台,扩展了传统电信的能力,所以也是在NGN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而且现在的网络融合来看,在IT层面的融合是为广泛采用的。所以将来要和各种新技术协调发展。但目前除了3GPPR51MS公开声明采用IPv6以外,还没有其他主流业务系统决定采用IPv6,因此需要IPv6业务系统的标准方面进一步的跟进。

  NGI包括CNGI将继续是中国电信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2005年将对业务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国家CNGI这个平台上,业务研究将主要围绕业务平台、业务演进与互通、新型业务开发、终端技术等各分析。中国电信期待着与各行各业在NGI领域的密切合作,共同“无限创新CNGI,在中国实现IPv6。

  谢谢大家!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