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电信沙龙:走向融合的NGN(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03:57 中国电信业 | ||||||||
IP化是大势所趋 IP的迅速扩张和IPv6技术的基本成熟正将IP带进一个新的时代。NGN IP化是必然的选择。目前,基于IP的数据业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实践已证明开发和部署IP业务是可行的。
何宝宏: NGN IP化是一个必然的选择。IP基本的设计思想是端到端透明的基本原理,在网络中尽量少地保存信息,把所有的与高层的业务和应用相关的状态都保留在终端上,这样会带来很多好处:第一是分组交换网络技术优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第二是业务与承载分离,终端智能化而网络则变成傻瓜化了。这也是NGN所认可的。 关于Internet面临的环境的变化,首先,Internet的假设是用户是可信任的。Internet最初是由具有共同爱好的技术专家设计开发的,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协同工作;而现在的情况不是这样,我们之间不再是相互信任,也不再是协同工作了。 其次,Internet是由科研团体和政府研究机构管理下的非商用的网络,在原来设计中没有考虑商业化、商用的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ISP的出现才开始Internet商业化的。Internet从1969年开始到今天已有36年,情况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变化,还有商业、市场、政策的变化,这些都是影响Internet往前该怎么走的问题。最初,Internet还没有考虑PC和LAN的使用问题,光纤还在实验室里,最高速率仅56k,所要承载的仅仅是文本方式,没有大量计算的需求,通信只是管制和垄断环境下的话音通信;而今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技术来讲速率已经超过一百万倍以上了,另外还包括无线通信方式的繁荣和发展。当时设计的基础是Internet是在有线网工作,而不是在无线网。 另外,PC已经无处不在,而且在Internet商用化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社会环境变了。Internet能够商用化是因为它提供了开放的接口,但不是对业务的开放接口,而是IP包的传输服务,如果要将Internet商用,能够提供的就是IP包的转发服务。 NGN IP化是必然的选择。首先,市场的现实情况是:目前,基于IP的数据业务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实践已证明开发和部署IP业务是可行的。其次,业界已经存在一个支持IP业务的全球性的Internet网,已经在基于IP的数据业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大量的用户及业务开发人员和运行维护人员熟悉基于IP的数据业务。同时,IP已经实现了业务与承载的分离,具有一整套完善的、开放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用户编程接口SOCKET,为不断创建新业务提供了自由空间。实践已表明,IP技术非常适合于数据业务,如www/email/FTP/TELENET over IP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没有必要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尝试诸如基于ATM或者基于PSTN,抑或是基于SDH/WDM的研究。另外,话音业务虽然目前主要承载在ATM/SDH上,但也可以承载在IP上,并且已经得到了大规模运营的VoIP网络的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目前的IP技术就足以保证话音业务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而随着IP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出现性价比更好的IP网络服务质量和安全保证技术。由于业界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在TDM和ATM技术方面的研发,加大了在IP技术上的研发投入,因此,需要辨证地看NGN的IP化。 就网络融合的步调来说,从第一层的融合走向第二层的融合时,希望搞一个ATM或者是以太网,后来发现二层不够,网络融合从第一层、第二层到第三层一直在往前走,今天要搞的IMS或者是软交换是希望在第五层实现融合,我们从IMS到NGN似乎缺了一些东西。现在对IPv6的研究,是希望将电信业务控制、管理架构在IPv6之上,这是一种叠加的模型,不想对IP作任何的改造,只是想在里面增加一些安全性、移动性、QoS,而没有进行更大的先改后加,而是希望加上更多的东西,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在架构问题上,除了安全、QoS问题比较多以外,我们对IP面临的其他问题几乎没有关注。但是很多人仍然一直坚持的是IP端到端的透明性,这将导致IP对QoS问题的复杂化。 从软交换、NGN和IMS的提出到真正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 韦乐平:下一代网呈现五大发展方向。 向多元化的无缝宽带接入网演进。当前,接入网已经成为全网宽带化的最后瓶颈,接入网的宽带化已成为接入网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现有ADSL仍在不断改进,ADSL2/ADSL2+在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方面有明显提高。此外,各种新技术仍然在不断涌现,随着标准之争落下帷幕,特别是采用DMT调制、与ADSL2+兼容的VDSL2技术标准的开发,VDSL将可能在未来几年内获得发展的机遇。以802.11系列协议为基础的无线局域网(WLAN)组网简单,速率较高,受到商务用户的青睐。鉴于WLAN技术的覆盖、速率和移动性均很有限,IEEE开发了802.16系列无线城域网标准。这种技术预计将会在未来城域网宽带接入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仅次于DSL和电缆调制解调器的固定宽带接入手段。从长远的观点看,光纤接入网,特别是无源光网络(PON)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作为与宽带接入密切相关的用户驻地网也在发生着重要变化,届时,通过机顶盒可以将各种视频广播和视频点播业务信号送到普通电视机上,突破了普通有线宽带接入的计算机终端瓶颈,促进了电信、计算机和广电业的融合,也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实现向全业务应用运营商的转型。 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据估计,基于软交换的新业务成本仅为PSTN的五分之一,开发周期为PSTN的十分之一。采用软交换和分组承载后有望实现多个业务网的融合,简化了网络层次和结构以及跨越不同网络的业务配置,避免了建设维护多个分离业务网带来的高成本和运维配置升级的复杂性,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大量交换机中继互联的复杂性和业务网的承载成本。另外,软交换占地很小,大大提高了机房空间利用率。从长远看,3GPP开发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将可能最终替代软交换,成为统一的融合平台。 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演进。采用IPv6最基本的原因是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存在的地址限制和庞大路由表问题以及支持更加有效的移动IP,IPv6将成为向NGN演进的业务层融合协议。 向以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为了开拓新的频谱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全球统一频段、统一制式和无缝漫游,应付中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市场需求以及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增加容量,降低成本,扭转ARPU下降的趋势,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简称3G)的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3G的商用化开始,具有更高速率、更高频谱效率、更好覆盖和更强业务支撑能力的B3G/4G技术也开始进入预研阶段,计划在2007年完成频谱分配,2010年完成主要标准,2012年开始商用,2015年后投入大规模商用。 向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送网演进。随着网络业务量继续向动态的IP业务量的加速汇聚,一个灵活动态的光网络基础设施是不可或缺的,最新发展趋势是引入自动波长配置功能,即所谓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使光联网从静态光联网走向自动交换光网络,带来的主要好处有允许将网络资源动态地分配给路由;快速的业务提供和拓展;降低维护管理运营费用,光层的快速业务恢复能力;减少了用于新技术配置管理的运行支持系统软件的需要,减少了人工出错机会;可以引入新的波长业务,诸如按需带宽业务、波长出租、分级的带宽业务、动态波长分配租用业务、光层虚拟专用网(OVPN)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