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走出去:中国电信业大有可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3:59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进入2005年,我国电信业“走出去”的步伐坚实有力:

  1月10~11日,由中国电信主持,在昆明召开了大湄公河次区域6国电信运营商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探讨近期将开展的工作计划,商讨网络建设等事宜;

  1月12~13日,2005年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召开,王旭东部长把“走出去”作为今
年信息产业的六项主要工作之一,强调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1月19日,中国网通和香港电讯盈科经过近一年的谈判,终于签订了股权并购协议,中国网通取得电讯盈科20%的股权;

  春节前,中兴通讯力挫群雄,获得印度最大的IPTV运营商2000万美元的网络建设大单;

  2月22日,中国电信(美国)公司成立加拿大办事处,加大了拓展北美市场的力度。

  ……

  为什么现在政府、企业都如此关注“走出去”?“走出去”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走出去”需要政府、企业做哪些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信息产业部外事司、综合规划司等有关主管部门,试图进行解析。

  走出去:势在必行

  电信企业“走出去”,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战略要求,对电信业自身来讲还有更强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当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情况下,电信企业“走出去”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快地发展壮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电信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当前,不论是运营业还是制造业,都面临着国内市场日益饱和、发展速度趋缓的挑战,而与此同时,非洲、拉美、中亚和东南亚作为新兴的通信市场,有着可观的市场空间。国内电信企业应该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走出去”,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壮大自己的规模实力。同时也只有走出去,电信业才能“反守为攻”,进一步巩固扩大国内市场。

  其次,建设电信强国、电子强国,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具有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去年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产业自身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建设电信强国、电子强国的战略决策。建设两个强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有一批较强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做坚强支撑。研究表明,电信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拥有一批具有规模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国际电信市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要建设电信强国,企业不能困守国内,而是必须走出去经风浪、学经验,锻炼成长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

  第三,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电信企业只有参与国际竞争,学会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应对开放后外资进入带来的竞争局面。信息产业部领导一再强调:走出去肯定有风险,但不走出去将来面临的风险更大。不积极参与竞争,企业就永远长不大。我们走出去,并不仅仅是要抢占一些市场,更重要的是要在与跨国电信企业的短兵相接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创新和营销能力、团队运作经验,熟悉国际竞争规则,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在外面把翅膀练硬了,筋骨强壮了,才能自如地应对国内的竞争。一味地守,市场是守不住的。

  走出去:机遇难得

  当前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自身条件和国际电信市场格局,都使我国电信企业“走出去”面临难得的机遇。

  首先,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走出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坚持、五个统筹”,其中重要一条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大力推动企业“走出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年初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约束矛盾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也表示,“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信息通信业走出去,对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服务)的附加值,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信息产业部把推动电信企业走出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实施了一系列指导和协调的政策措施。在连续两年的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部领导都把走出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提出来。去年6月份,部里专门召开走出去座谈会,邀请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的领导沟通情况、听取意见与建议。在部领导的每次出访中,都把走出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去年12月,信息产业部又与商务部召开研讨会,商讨建立部际间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可以说,国家的大力倡导和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为电信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电信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主要是采取“请进来”的战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走出了一条跨越式的发展之路。目前,无论是运营业还是制造业,实力都显著增强,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中兴、华为等设备制造企业经过十余年海外市场的历练,不论是研发水平、产品质量,还是管理经验和对国际竞争规则的掌握,都具有了较高的水平;运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虽然比制造企业晚,但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四大基础电信企业均已在海外上市,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分别在美国、欧盟设立了国际公司或办事机构,摸索出了一些国际化运作的经验。因此,在长期“请进来”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我国电信企业已经到了大规模“走出去”的时候了。

  再次,国际电信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浪潮的冲击下,世界电信市场开放的趋势势不可当,很多国家包括经济不发达国家,纷纷放松对电信市场的管制,允许国外电信企业投资。据统计,在全球现有的145个WTO成员中,有80多个成员已经承诺开放电信市场,其中不乏像印度以及非洲、拉美、中亚这些电信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对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的国内电信企业来说,这些国家是重要的新增点,应利用其国内电信市场开放之机,积极开展战略合作,进一步增强我国电信业的国际地位。

  走出去:障碍犹存

  我国电信企业大规模走出去既面临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一是相关政策阻碍了“走出去”的步伐。现在,一方面政府号召企业走出去,但另一方面在政策上又相互制约,使企业在走出去时迈不开手脚。例如,运营企业走出去需要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市场磨炼,在海外市场取得盈利也非一日之功,但现有的对国有大型企业的考核期只有三年,企业面临的盈利压力比较大,降低了走出去的积极性。再比如,项目投资审批手续、外汇审批手续、驻外工作人员的手续办理等方面都存在时效性差、限制严格等缺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是缺乏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走出去,需要一大批既懂经营管理、又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而对长期在国内作战的电信企业来说,这方面的人才是十分缺乏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走出去的一个“软肋”。

  三是携手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有待增强。不论运营企业还是制造企业,到海外市场代表的都是中国的形象和中国公司的信誉,因此,一定要遵守国际竞争规则,加强沟通,协调步调,实现共赢,而不是互相诋毁、恶性竞争,搞得两败俱伤。日本、韩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企业进入了海外区域市场,其他的企业就不再涉足。可喜的是,我国的电信企业也已经意识到携手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性,在年前信息产业部与商务部举办的“信息产业走出去”研讨会上,二十多家企业签订了海外市场竞争的自律公约,这有利于规范海外市场竞争秩序。

  走出去:携手共进

  “走出去”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涉及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面,只有多方联手,共同努力,电信业“走出去”才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政府要营造走出去的良好政策环境。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的指导和协调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信息产业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与商务部建立了部际间的长效工作机制,提出了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意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及提供信息和培训等各种方式,全力为企业走出去服务。但是,企业走出去涉及银行信贷、信用保险、国际结算、外事等很多政府部门,需要多方政策的配合。针对当前企业呼声比较强烈的优惠贷款、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业绩考核以及外事审批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要加紧研究,尽快出台扶持政策。

  ——企业要学会按照国际公司的职业化水平去运作。国内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的差距往往不是技术、质量,而是管理水平以及对国际竞争规则的掌握。因此,要想开拓海外市场,并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必须首先认识到与外国公司的差距,积极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运作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作体系,熟悉国外的监管政策和历史、文化,这样才能得到国外市场的尊重和认可。

  ——电信产业链要联手走出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产业链的优势,互相带动,彼此支撑,这样才能形成合力,降低投资风险。一方面,设备制造企业在亚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已拥有了一定的市场空间,可以为电信运营企业提供市场机会;另一方面,电信运营企业在海外市场份额的扩大,也为我国的国产设备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在这方面,去年中国联通、中兴公司与罗马尼亚邮政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拓展市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的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把设计、工程以及增值业务也一块带了出去,实现了共赢。

  ——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开放,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摩擦也会逐渐增多,这是加入WTO后的正常现象,要积极、正确应对。有些不能由政府直接出面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进行协调和组织应诉,切实维护国内企业的正当利益。

  (王保平 人民邮电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电信业新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