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破题手机牌照 强大企业因此得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8日 11:36 通信产业报 | ||||||||
张九陆 顾莹 2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至此,手机生产核准制细则终于公示天下。 广大手机生产厂商对此的反应,与主管部门公布《规定》时的“安静”形成鲜明对
在关注之下,人们可以看到,从1998年12月下发“5号文件”到今天,五年多来这座“手机围城”的入门方式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今天,它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监管变局 1998年12月31日,信息产业部和当时的国家计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列为国办发[1999]5号文。“5号文件”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今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有一个细节不知为何一直为许多人所忽略,那就是当年的“5号文件”也是由信息产业部和当时的国家计委联合下发的,手机牌照从来就不是信息产业部的“一言堂”,而今后实行的核准制也是由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共同执行,因此新细则的出台并不存在所谓“权力转移”的问题。 参与了有关手机牌照问题多项政策制订的中国移动通信协会副会长谢麟振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核准制细则的出台的确改变了手机牌照制度的监管格局,但变化不像外界炒作那样大。 谢麟振说:“改变主要体现在厂商资质审核的条件和流程上,原来的‘审批制’比较注重申请者的手机研发能力,而在新的审核制度中,研发门槛降低,却增加了许多新的条件,更加关注申请者的整机、软件、芯片等的生产和设计实力。” 按照《规定》,申请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投资项目的厂商,需要满足注册资本不低于2亿元;有相应完善的开发平台和研发中心;具备完整的整机、单元电路硬件设计能力,基于芯片组和协议栈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结构外观设计能力等几大条件。 一位电信分析师对此评论道:“经历了这些年,手机行业的态势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民族企业崛起,产业链作用加大,产品日益复杂,因此需要新的监管原则。” 在今年1月举行的2005信息产业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指出:“2005年,电信市场监管工作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 由审批制的行政批准到核准制的明示门槛,体现了这一转变。 市场重组 当年,5号文件形成的手机牌照制度,除了改变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外,也使产业链发生了改变。大批OEM企业以为跨国公司代为加工的名义在我国设立手机装配厂;部分国内有牌照的企业自己不用,将牌照租借给别人;而一些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内厂商却过着“无照经营”、“借牌生产”的日子。随着核准制的实行,旧的市场链条必将断裂重组。 对于“在新的监管制度下,手机产业链将有何改变”这一问题,深圳康佳通信公司的助理总经理刘凤喜断言:“那些靠卖牌照为生的厂商死定了!” 中兴通讯何士友也表示:“从审批制到核准制,整个行业将在市场的调控下被重新洗牌。对有牌照但是研发能力不高,或者干脆用自己的牌照让别人贴牌的企业来讲,可以说是进入到寒冷的冬天。” 自从“5号文件”实行以后,主管部门先后发放了两批牌照,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之后他们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这就使手机牌照成为一种某些厂商手中“奇货可居”的资源。据业界估计,在目前有手机牌照的三十多家企业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在市场上鲜有自己的产品,主要收入来自牌照租赁。 谢麟振告诉记者:“有一段时间,主管部门曾担心手机生产厂商是否数量太多。经过仔细分析市场状况之后,发现完全非动态的保护不是保持行业生命力的好办法,今后将会允许行业在动态条件下进行新陈代谢。” 有意思的是,就在《规定》公布之前几天,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手机行业投资风险预告,提示参与者这个行业并不是一顿“免费午餐”,两个文件遥相呼应。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体现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上的一大进步,即把市场能够自发管理的事情交给市场。 几家欢喜 从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以来,许多厂商对手机牌照的放开抱着急切的希望,甚至个别厂商上演了状告信息产业部的一幕。如今,尽管核准制并没有取消手机牌照,但“城”内“城”外的厂商都开始了摩拳擦掌。 对于核准制度的建立,奥克斯集团通讯事业部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可以说是最高兴的人,他对媒体表示,核准制规定了9个条件,其中一条是与手机无关的,“我们符合剩余的8条,拿到手机牌照顺理成章,甚至有可能成为手机牌照核准制颁布后的第一个受益者。” 手中早就有了牌照的康佳则不像他那么乐观,刘凤喜对《通信产业报》记者说:“这个行业竞争已经白热化了,我真为那些将要进来的新手捏了一把汗。”但刘凤喜对此也持欢迎态度,他告诉记者:“至少有了牌照以后的生产厂商会更关注一些长期效益。过去有些生产者靠租赁牌照过日子,可能今年干,明年就不干了,因此做了很多短期行为,见势不好随时准备扭身就走,‘哪管身后洪水滔天’,去年国产手机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流氓’行为造成的。” 中兴的何士友承认:“从手机终端产业来看,‘核准制度’能够营造一个比较好的市场环境。在市场的调控下,相信整个手机终端产业比原来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他也提醒新来者,中国每年手机的需求量在6000万-7000万部左右,而手机行业整体产能已经超过两亿多,“市场竞争惨烈,没有自主研发的支撑,靠节省了部分贴牌费用的成本不足以支撑以后的发展!” 除了对市场的担忧以外,即使最激进的观察者也不认为核准制意味着手机生产的准入门槛会消失。 刘凤喜认为:“对于每年核准通过的牌照数量,有关部门肯定有一个配额,从这点来看,市场格局的变化不会急速发生。” 据行业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较早前,深圳市有众多企业申请生产手机,但到目前为止,通过深圳本地第一轮严格筛选的,只有金立和华为、创维三家。 也许,核准制在短期内的真正影响在于,它将给行业内引入几头“猛虎”,比如华为。华为手机市场部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华为尽管早有手机生产和研发能力,但一直没进入国内市场,其中就有牌照方面的原因。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如果华为全力进入国内手机市场,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以华为在通信系统和市场方面的能力,特别是3G方面的技术实力,带来的冲击力将难以估量。” 抉择3G 《规定》让移动通信产品投资项目审批制从此划上了句号,也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值得注意的是,《规定》正好出台在国内3G系统建设呼声日益高涨之际,二者之间相互的影响耐人寻味。 2004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从去年的超过50%下滑到43%,在此时,3G对所有的有志于移动终端生产厂商来说,都将是一个重整河山的大好机会。业界早有传言,3G时代手机将不需要牌照。但是在新的规定中,明确指出“基于GSM、CDMA、CDMA2000、WCDMA 、TD-SCDMA等第二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式的交换设备、基站设备、终端(手机)投资”都在核准制管理的范围之内。这无疑是为3G时代的手机生产定了调。 那么,那些新来的和旧有的终端生产厂商中,谁将得益? 易观咨询的分析师认为,随着3G时代的来临,3G手机将对终端厂商的技术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毫无疑问运营商在开始推广3G业务时会采取手机定制的方式,运营商对端到端的技术实现能力将更为看重。因此,缺乏端到端技术实现能力的国内厂商将无法期望在3G时代收复失地,而华为、中兴、UT斯达康等具备端到端技术实现能力的厂商将有机会吞下运营商定制的大饼。 由此可以看出,核准制时代,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实力的企业将因此而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