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州电信原局长老马失蹄 16年受贿4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02:56 第一财经日报 | |||||||||
陈向军 现年57岁的江苏省通州市电信局原局长周金坤在退休之前想“大捞一把”,却把自己送进了监狱。 2004年9月10日,江苏省通州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周金坤涉嫌受贿一案,并以受贿罪
至此,这名在南通地区,乃至江苏邮政、电信行业都有较大名声的电信大腕终于带着曾经拥有的诸多荣耀走进了他该去的地方。 开“金”口收金钱 1947年出生的周金坤,18岁应征入伍,4年后退伍,被安置在江苏省南通邮电局工作。周金坤从机务员做起,一干就是12年,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赢得了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逐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1984年10月至1995年12月任江苏省南通邮电局市内电话公司经理,电信工程建设部主任;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任江苏省通州市邮电局局长;1998年9月至2004年6月任江苏省电信公司通州市电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周金坤先后被授予“通州市明星企业家”、“南通市劳动模范”、“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2000年还被江苏省邮电管理局任命为副处级调研员。 长期领导岗位上的工作状态逐渐消磨了周金坤那种朴实、勤奋的精神,取而代之的是高傲,目空一切。在电信局里,他就是皇帝,他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在电信工程业务方面,只要他一句话,说给谁做就给谁,而给谁业务,他口一开也就等于给谁金钱。因此,为揽到电信业务,前来求他办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而每每前来求他的人也不会“空口说白话”,总会明里或暗里向他表示表示。起初,周金坤显得比较谨慎,但是天长日久,周金坤觉得帮了人家的忙,收下人家的“感激之情”也无所谓。再则自己年薪数十万元,收点小意思也算不了什么,渐渐地周金坤在自己的小王国里开始“看菜下饭”了。 1989年,时任南通邮电局市话公司经理的周金坤,因声带异常,动了个小小的手术在家休息。电信管道工程承包人丁某得知消息后,赶紧提着营养品来到周家进行看望。临走时,丁某拿出一个装有现金的信封给周金坤,对周说:“这是我来看望你的。”周金坤这时不便说话,而且生病看望收红包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未作推辞便收下了。丁某离开后,周金坤打开信封一看,里面装着的是整整1万元现金。 礼送进了,关系就更进了一步,此后,市话公司的业务几乎让丁某一人承包了,不论工程大小,只要有验收活动,丁某总是忘不了邀请周金坤到场。而周金坤每次到场,也总少不了一份“竣工验收奖”,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元。1989年至1995年,周金坤先后四次非法收受丁某贿赂款2.7万元。 1997年,丁某退居二线,让其儿子小丁掌管施工队。此时的周金坤已荣任通州市邮电局局长之职,手中的权更重了。小丁比起老丁来更具有胆识,他一当家,便加大了“感情投资”砝码,这也为此后几乎丁家长期独占通州电信管道施工工程奠定了基础。1998年至2004年,周金坤先后12次非法收受小丁在中秋节、春节所送的贿赂款13.8万元;邮电局的外包工程除了管道工程外,线路工程也是一大块。 1996年起周金坤开始出任通州市邮电局局长职务,在他上任的同时,也将其在南通结识的某线路施工公司引进了通州。此后,通州电信线路工程便一直由该施工公司承包。为了感谢周金坤的关照,该公司的副经理王某先后在周金坤的办公室及家中送给周现金4000元和大量的烟酒等物品。在周金坤的小女儿结婚时,王某又送上了一只价值3000元的金手镯。 投桃报李,拿周金坤供述的原话来说就是:“因为他公司做了我局的工程,而我是局长,是我把他公司引进通州来的,他为了表示感谢,并且为了在以后做我局里的线路工程时得到我的关照,所以送这些钱物给我的,事实上他做我局的工程时,我也不为难他们的。” 周金坤除了在电信工程上“把关”之外,在电信器材采购等业务上也很是“尽心尽责”。 浙江余姚一家通讯器材厂原与通州市邮电局仅有小额业务关系,1996年周金坤调任通州市邮电局局长后,这家工厂的业务员杨某通过熟人与周金坤接上了关系。1996年10月和1997年5月,周金坤先后两次带着一名年轻的女部门干部“访问”了这家工厂。此后该厂与通州市邮电局之间的供销业务量大增。为笼络住周金坤这个当家老板,供应商又先后多次邀请其前往“考察”,而每次周金坤都应邀不拒,显得对工作很是尽心尽责。 2000年“五一”节,杨某电话邀请周前往浙江游玩。临返前,杨某为周举行了送行宴,在周酒足饭饱后,杨又给了周一个鼓鼓的信封,里面装有人民币15000元。 2002年“五一”期间,周金坤又至浙江例行度假。杨某为了将通州市电信局的业务做得更大,又向周金坤抛出了更大的诱饵——周局长喜欢余姚的环境和饮食,如果退休后愿意到余姚住,厂方可以为周局长在此处买一套住房,让周局长在此处有个“行宫”。这次周金坤仅是看了看图纸,未作表态。接着杨某便领着周金坤参观了新上马的不锈钢电热器生产线。在厂办公室,杨某照例用信封装上15000元,献给了周金坤。当年下半年,通州电信局一次便向杨某购买了价值十余万元的电热水杯。2000年至2004年,周金坤先后九次非法收受杨某所送贿赂13万元。 人情外衣 检察人员发现,周金坤物质条件非常丰裕,根本用不着以收受贿赂来弥补某种不足,那么他为什么在高薪的基础上还要大肆收受贿赂,到头来锒铛入狱,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巨大的精神负担,得不偿失呢? 周金坤从一个受党教育三十多年的领导干部,蜕化变质为犯罪分子,教训极其深刻。正如其在检查中写道:“自己受党教育多年,党龄也近四十,却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不起考验,中箭落马,教训十分惨痛。现在真正明白了,是金钱把我一步一步推向深渊,我的职业、我的家庭条件那么优越,我不缺钱,而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不应该是自己得的钱物呢?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决不能因为是熟人、老关系,便以手中的权力帮助别人不经过招投标就承接工程,更不应该接受不该拿的钱,酿成今天的苦酒。现在痛定思痛,悔恨交加,但确实已晚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检察人员还发现,他从不收受下属的钱,因为他知道下属的钱也是辛苦挣来的;他也从不收受不熟悉的人的钱,因为不是朋友间的往来,是不合法的,也是不保险的;他只收自己圈子里朋友、老板的钱,那是理所应当的,特别是在搬家、生病以及逢年过节所送的,可以当作是因某种特定事情而发生的礼尚往来。周金坤正是在“人情”、“友情”的外衣下,一次又一次地收受高达一万、两万元的所谓“人情”,从而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