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质疑下一代互联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1:50 ChinaByte | ||||||||
文/洪波 下一代互联网在我国开通的消息,成为这两天最热门的消息。说它热门,是因为几乎所有媒体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下一代互联网,但也仅限于此。实际上,普通民众并不关心现在的互联网是哪一代。所以,在一部分人的狂喜中,我看到的是用户的迷茫。
据说,“下一代互联网,从IPv4到Ipv6,所有配套的软硬件都将重新洗牌,这给企业以新的机会,有可能打破现有网络经济的格局。”没错,所有的企业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大家机会均等,这次看谁能抢到最大的那块饼。但用户呢?为了能在几秒钟的时间内下载一张DVD,或者为了给每粒沙子都配一个IP地址,所有的用户都得更新他们的软硬件。这的确给商家提供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可用户干吗要再掏一次腰包? 我并不反对国家从战略需要出发,加强对下一代网络的研究,这是必需的。实际上美国对下一代网络的研究,比我们开始得早多了。但从研究到大规模民用,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第一代互联网原本只是一个美国军方投资的实验室的产物,但它最后被充分商业化了,变成了一个没有中心、没有控制、没有主导的纯民用网络,这才让互联网的潜能被完全激发出来。有人卖设备,有人做内容,有人搞服务,有人只是使用,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互联网自身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产业链。 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为了“重新洗牌”而发明的,也不是因为“重新洗牌”而繁荣的。把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意义,仅仅局限在“重新洗牌”,仅仅为了不再“为美国打工”,无疑是十分狭隘的,也是十分贪婪的。像思科这样的公司,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赢家,是由于准确地把握了互联网的商业机会,而不是因为它被什么人指定为互联网设备的独家供货商。实际上,新浪难道不是互联网时代的赢家吗?盛大不是吗?商业机会永远存在,能不能把握住,是你自己的问题。 现在看来,所谓“全球最大规模下一代互联网”,根本就是一个商人利益导向的网络,用户在其中似乎只有挨宰的份。互联网所崇尚的自由、平等、奉献等精神,完全被打着国家意志的商业利益所吞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