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电信业开放 外资为何还在等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1:28 通信信息报 | ||||||||
基础电信业务开放,外资仍徘徊在市场之外。“狼”来了,正伺机出动,这对我国运营商来说是挑战。因为现在国际电信业的巨头们,大多是全业务运营商,能有效规避电信业的市场风险,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我国运营商和电信市场,则显得不够成熟。 本报记者 余京丰
自12月1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基础电信业务的闸门向外资打开。根据新规定,外资电信企业可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组建的固定电话合资企业中持有最多25%的股份。此外,外资运营商还可以在中国17个城市中的中资移动电话公司中参股,持股比例从现在的35%提升至49%。这对觊觎中国基础电信市场已久的外资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与业界翘首以待相反,外资运营商却出奇地平静。据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刘彩对媒体透露,外资现在完全可以就基础电信业务提出设立合资公司的申请,但目前没有一份申请报告。面对这样好的机会,海外投资者怎会视而不见?这种反差给外资进军中国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留下了许多悬念。 也许正如有人所形容的,此次开放只是“象征性的开放”,并不会给目前的中国基础电信市场带来多少变化。因为作为我国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我国对涉足基础电信业的经营资质把控非常严格。在目前,既使外资大举进入,想要有所作为也很难,发展余地不会很大,这造成外资仍徘徊在基础电信市场之外。 同时,在现有政策范围内,外资要进来就必须挑选一家本土运营商作为合作伙伴,而今年以来,我国电信市场纷纷传出重组的消息。在企业前景难以预料的情况下,外资在合作伙伴的挑选上一时难以决断。 此外,外资逡巡市场之外的另一个因素是进入中国市场所需的高额成本。而且由于目前市场对基础业务的需求不大,外资对增值业务方面的合作兴趣远大于基础业务。 或者说,外资正在静观中国基础电信市场之变,等待更好的时机,而不会轻易出击,以免得不偿失。于是,在中国基础电信市场开放之初,面临没有一家海外运营商或者投资机构提出申请的冷场局面,亦不为怪。 高明的猎手,总是先观察环境,选好位置,等待恰当的时机出击,一击即中,弹无虚发。静悄悄并不代表毫无生机,外资明为冷淡,实是在等待时机。 外资运营商正悄悄地部署,做好一切准备,选择恰当的切入时机。有媒体报道称,MCI公司和法国电信都在为尽快顺利地进入中国基础电信市场,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展开合作,意欲熟悉中国基础电信运营的规则,服务未来的市场。而从中国铁通传出消息,已有德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向铁通表示过合作意向。 “狼”来了,是的的确确的事情。有的已经进来了,在国内市场有所作为;有的正在外面伺机而动。这对目前我国运营商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因为现在国际电信业的巨头们,大多是全业务运营商,能有效规避电信业的市场风险,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我国运营商和电信市场,则显得不够成熟。 随着外资将来的进入,国内电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一个公正、公开、公平、透明的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入世三年,我国监管体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面对基础电信领域的开放,即无论是电信监管、电信立法,还是市场架构我国都需要与国际惯例实现接轨,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而同时,外资也会更加信心百倍地投身到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中来。 总之,电信业基础业务的逐渐开放将加速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进程,将为我国电信企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在带来资金、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的同时,外资也给我国电信市场和内电信运营商造成压力。可以说,外资进入电信运营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关键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拟定应对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