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软件分类教程
|
|
|
|
|
|
网络蚂蚁事件完全报道:路在何方?
http://tech.sina.com.cn 2000/07/31 新浪科技 东东包
一、天崩地裂的新闻
2000年7月21日,新浪网(www.sina.com.cn)科技时代频道刊发了署名NetUser,标题为:“免费软件藏“阴谋”:泄漏用户个人信息”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包括国内著名下载软件网络蚂蚁以及FlashGet/JetCar在内的诸多著名免费软件,似乎牵涉进了一场企图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阴谋”之中。文章全文在:
http://tech.sina.com.cn//soft/2000-07-21/545.html。
二 面对质问,洪以容怎么说
这一次,洪以容面对的是网络个人隐私权的问题。面对新浪网上文章的巨大辐射力,洪以容很快开始了对于自己的辩解,请见新浪科技文章:网络蚂蚁有话说:信息收集取决用户自愿。本版全文刊登了他给《电脑报》和本报(《大众网络报》)的声明,点这里查看全文。
三 “神秘”的境外广告公司
加入Radiate的部分软件列表 关于Radiate广告条是否泄密的技术分析
经过东东包的仔细调查,发现国内外相当多有影响的软件如Go!Zilla、CuteFTP 3.0、NetAnts、Net Vampire、JetCar、BuddyPhone 2、CuteFTP 3.0 beta、等都使用了Radiate公司的广告条。有网友说道:“Radiate公司是国外一家著名的软件广告公司,该公司通过在共享软件上发放广告条,来赢得收入,并向共享软件作者支付一定费用。
因此我们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这么多的软件都用上了该公司的广告条,而软件作者的目的仅仅是想得到一些广告费用用于自己的开发和维护,而不存在恶意的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那么把所有指责强加到洪以容一个人身上是不客观的。因此我们更愿意继续以比较客观和中立的立场来深入对这次事件的认识。首先,我们必须确认软件作者有没有恶意收集或者利用用户个人信息达到商业目的的事实,如果没有,就不能怪到作者的头上;其次,如果软件作者加载广告条和程序的行为在客观上泄露了一些用户的个人信息,而且对用户有所危害的话,那么软件作者也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是最大的责任应该首先在那家公司而不是软件作者个人。如果那家公司没有蓄意收集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并把它出售或者应用于商业活动,那么仅仅是广告的话,就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那家公司真的这样做的话,国外使用了那么多自由和共享软件的用户难道就没有觉察到吗?说不定早就告上法庭了。
四、网络个人隐私权在中国
业界人士的看法 免费软件暗藏“阴谋” 众网友各抒己见
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中国的上网人数会越来越多。从过去对于技术比较精通到现在稍微懂点计算机操作的人就能上网,在提供巨大变化契机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隐藏的危险。中国的互联网还没有很多相关的有针对性的立法和规范,没有提供普通网友安全的网上治安部队。那么我们是否会越来越担心在电脑的背后,在网络的背后,有些别有用心的计划正在悄悄的实现呢?
也许这次事件带给当事人不少的麻烦,不过让我们在纠纷中看到一点可喜的东西,就是人们希望维护自己合法的个人权利的意识正在高涨。也许这件事情发展的结果不以我们的判断为转移,但是我们衷心希望中国能够开展关于如何保护网络个人隐私权利的大讨论,并且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也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给中国的自由、共享软件以更多的理解、宽容和支持,毕竟象网络蚂蚁这样优秀的国产软件是不多的。
相关文章: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