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科技时代

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软件 > 网络工具 > 正文
软件分类教程

● 系统工具
● 网络工具
● 常用工具
● 多媒体类
● 图像处理
● 文字编辑
● 休闲娱乐
● 办公软件
● 编程语言
● 操作系统
● 其它软件
● 软件评测
● 主页制作
● 观点评论





网络管理技术发展及应用

http://tech.sina.com.cn 2000/06/21  软件世界 李隆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规模呈爆炸式增长,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IT系统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统一管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企业IT资源,实现稳定的网络支持和网络效益一直是网络管理者们备感棘手的问题。可喜的是,IT业界的软、硬件供应商在网络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运用网络管理技术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使这个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一、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

  国际上最著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网络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始于1979年,主要针对OSI(开放系统互连)七层协议的传输环境而设计,其成果是CMIS(公共管理信息服务,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rvice)和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rotocol)。

  大约十年前,互连网工程工作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为了管理以几何数级增长的Internet,决定采用基于OSI的CMIP协议作为Internet的管理协议,并对它作了修改,修改后的协议被称作CMOT(Common Management Over TCP/IP)。但CMOT迟迟未能出台,IETF决定把已有的SGMP(Simple Gateway Monitoring Protocol)进一步修改后,作为临时的解决方案。这个在SGMP基础上开发的解决方案就是著名的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它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性,其可伸缩性、扩展性、健壮性(Robust)也得到广泛的认可。

  SNMP刚出台时,它主要是为基于TCP/IP的互连网设计的,现在已经被其它协议实现,如IPX/SPX,DECNET以及APPLETALK等,成为网络管理方面事实上的标准。现今的数据通信产品都支持SNMP。许多著名的网络管理系统,如HP's Openview、IBM's NetView、Cabletron's Spectrum、Microsoft's Systems Management Suits(SMS)和Novell's ManageWise都是基于SNMP标准设计的。

  最近几年,IETF为SNMP的第二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大多数是为了寻找加强SNMP安全性的方法。然而不幸的是,涉及的方面依然无法取得一致,从而只形成了现在的SNMPv2草案标准。1997年4月,IETF成立了SNMPv3工作组。SNMPv3的重点是安全、可管理的体系结构和远程配置。

  网络管理技术的一个新的趋势是使用RMON(远程网络监控)。RMON的目标是为了扩展SNMP的MIB-II(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管理信息库)。它描述了一种主动式(或称预防式)的网络管理机理。另外一个趋势就是在网络管理中开始使用Web技术。

  二、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WEB流行和技术的发展,可以考虑将网络管理和WEB结合起来。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根本点就是允许通过WEB浏览器进行网络管理。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Web-Based Management,WBM)的实现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代理方式,即在一个内部工作站上运行Web服务器(代理)。这个工作站轮流与端点设备通信,浏览器用户与代理通信,代理端点设备之间通信。在这种方式下,网络管理软件作为操作系统上的一个应用。它介于浏览器和网络设备之间。在管理过程中,网络管理软件负责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传送到浏览器(Web服务器代理),并将传统管理协议 (如SNMP) 转换成 Web 协议 (如HTTP)。第二种实现方式是嵌入式。它将Web功能嵌入到网络设备中,每个设备有自己的Web地址,管理员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并管理该设备。在这种方式下,网络管理软件与网络设备集成在一起。网络管理软件无须完成协议转换。所有的管理信息都是通过HTTP协议传送。在未来的Intranet(企业级Internet)中,基于代理与基于嵌入式的两种网络管理方案都将被应用。大型企业通过代理来进行网络监视与管理,而且代理方案也能充分管理大型机构的纯SNMP设备;内嵌Web服务器的方式对于小型办公室网络则是理想的管理。将两者方式混合使用,更能体现二者的优点。

  现在人们花费许多精力扩展WEB的范围和能力。但要让WEB真正应用于网络管理,以取代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还需要国际标准组织、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和用户作大量的基础工作。

  三、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以及IT的的深入应用,现在的网络构成变得相当复杂,而且常常变化。所以对于网络管理者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网络,如何为现有网络规划网络管理系统(NMS)已变得尤为迫切。

  NMS就是为网络装置提供的典型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在规划NMS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1、基于现有网络,并且需要时能方便升级额外的功能。

  2、符合工业标准。NMS最好是基于SNMP的管理系统。

  3、支持第三方插件的能力,即允许应用开发人员写其它的模块,以支持其他公司的产品。

  4、支持专用数据库。数据库的统一能使网络管理员在不同的NMS控制台进行管理,而不需建立不同的映像和相应的数据库。

  5、著名的管理平台。现在最流行的NMS是HP's Openview、IBM's NetView和Cabletron's Spectrum。著名的NMS有可靠的技术保障,长期的实践验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现在的NMS是群雄逐鹿,但我们可根据各自的面向对象和管理性能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简单系统。这些系统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一些较为简单的产品,如pcAnywhere,或也可能是一些管理用户或特定资产的系统,如Oracle数据库。就单个系统来说,它们都很有价值,完全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且成本不高。

  第二类是LAN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提供范围较广的功能性,它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这类管理系统的产品包括HP's OpenView、Novell's ManageWise和Microsoft's Systems Management Suits(SMS)。对拥有小型网络的公司所需的LAN管理方面,HP's OpenView在大多数方面起过SMS和Novell's Managewise,特别在集成性、可扩展性、问题管理和自动检测上得到用户的首肯。

  第三类是企业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s NetView和Cabletron's Spectrum。这些管理系统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实现包括企业应用管理在内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管理。

  实现网络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不菲的代价。在现实中,各个企业的网络不尽相同。它们或许是一个几乎没有远程办公的小型的LAN;或许是以FDDI(或ATM)为主干,以太网、Token Ring、无线网,并有远程访问,甚至建有WEB站点的混合结构;或许是一个分布式环境,该环境中有许多运行于各种平台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甚至是一个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混合环境。不管何种结构,应用NMS都将使网络管理者受益非浅,并最终将其从“消防员”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

  网络管理者在规划NMS时,应以现有企业IT资源为中心,并且NMS在需要时能够方便升级额外的功能。总的来说,系统结构越是同类,应用和网络越是简单,则所需要的管理系统就越小。而复杂的异构环境则需要完全成熟的企业管理系统,甚至需要同时使用LAN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

  四、网络管理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

  1、 网络管理的跨平台性

  当前的网络管理一般都是基于一种专用的硬件和软件管理平台,对网络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但随着JAVA语言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为开发一种跨平台的网络管理提供了可能。

  2、 网络管理的分布式特性

  当前的网络管理一般都是集中式管理,既不灵活,也不方便。随着client/server结构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利用client/server结构的特性去实现网络管理的分布式特性,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网络管理的安全特性

  安全性问题是网络管理面对的主要挑战。早期的SNMP版本安全性有限,后期版本有很大的加强。如何确实实现安全管理,又要保证网络管理的简单性,也值得考虑。

  4、 新兴网络的管理

  随着交换网、虚拟局域网(VLAN)、ATM的广泛使用,如何有效管理这些网络,也给现有网络管理技术提出了挑战。

  5、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WEB模式是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异步请求,但服务器到浏览器的响应是同步的。现行标准并不适合服务器响应采用异步通信。另外,使用CGI通过WEB集成各个设备供应商的管理应用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6、不同厂家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

  现有的网络管理软件大都具有局限性,对不同厂家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能力不强。

     

  【相关论坛】 【发表评论】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