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CPU-Z作者Franck Delattre访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15:41 驱动之家
作者:上方文Q CPU-Z在电脑硬件用户中的地位无需赘言,不过你了解它的作者Franck Delattre么?TechPowerUP.com网站近日对其进行了一次专访,畅谈了他的早年经历,以及CPU-Z背后的故事。 Franck现居法国,大部分时间都在经营自己的公司CPUID。除了CPU-Z,他还开发了ClockGen、PerfMonitor、HWMonitor等知名软件。 一、和电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Franck于1989年开始接触航空工程学,因此需要学习编程语言Turbo Pascal,但当时他对此毫无经验。他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电脑,结果成了一次灾难。很多人的第一次都是玩游戏,至少这对学习电脑基础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动力。我上来就要求编写一些Turbo Pascal数学代码,但我对电脑程序一无所知。”于是Franck的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而他的室友是个电脑迷,给他提供了不少帮助。 Franck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学习了Fortran、汇编和C语言。虽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航空工程领域非常依赖Fortran,但Franck表示他最喜欢的还是C,并发现C语言是他学习的所有语言的理想的交汇点。“C语言和Turbo Pascal一样都是通用语言,而且C的架构很接近CPU内部架构,这使得C编译器效率很高,而且能够生成速度非常快的代码。” 二、CPU-Z的诞生 1994年,Franck毕业了,随后入伍一年,然后开始找工作。不幸的是,航空工程学当时情况很糟糕,就业机会很少,但计算机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由于在编程方面拥有很好的基础,Franck在1996年成了巴黎一家公司的游戏程序员。几年后,公司要求他给正在开发的赛车游戏编写一个CPU检测程序。 “为了更简单一些,我首先写了一个小程序,放在软盘上到处测试。(结果)它没有宽松地检查最低CPU规范,却要求严格匹配,所以在新的CPU上,游戏会毫无征兆地退出,而且没有任何提示。我们不得不紧急发布了一个补丁。我和硬件检测的第一次接触也是这么糟糕。” 从那以后,Franck的工作就成了研究新的指令集,比如MMX、3DNow!和SSE,因为它们对游戏引擎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这种工作让他有机会参加了AMD举办的一次编程竞赛,结果凭借对3DNow!的深入了解完成了一个水面连锁反应演示程序,最终赢得亚军。 这次成功让Franck对计算机有了十足的信心,于是决定创办CPU指令集资源网站CPUID.com,公开提供可检测某颗CPU支持指令集的程序,最终演化成了今天的CPU-Z。 三、问答 Q:CPUID.com是如何开始的? A:我第一次使用互联网是在一篇博客性质的文章里谈论一般性编程,不过当时用的是法语。后来我很快发现,我必须改用英语才能扩大接触面,于是我就想找一个域名,可惜所有带“asm”的短语都被注册了。CPUID.com虽然也被注册了,但几天后我发现它成了免费的了!所以就拿了过来。 Q:你创建这个网站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A:我想创建一个在线工具,可以显示CPU指令集,并让大家使用指令集类型、名称等参数进行搜索,这比在PDF文档里搜索要方面多了。 Q:CPU-Z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A:几乎(和CPUID.com)同时。最初的目的是展示CPU支持的指令集。具体时间大概是1999年底,或者2000年初。 Q:CPUID.com这些年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A:CPUID.com已经不再是CPU指令集资源。直到去年网站还保留着这些指令集资源,但很显然网站的目标已经不同。CPU-Z是CPUID.com推广的一个程序。现在,CPUID.com是CPU-Z的官方网站。 Q:你觉得CPU-Z为什么会这么流行? A:首先,你必须明白这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CPU-Z也并不是一夜之间就成为明星的。另外,我觉得人们使用CPU-Z是因为它专注单一,没有涉及太多东西。它很简单,不需要安装,仍然能够放在软盘里。很多软件在版本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 Q:CPU-Z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A:有两种方法可以得到CPU、GPU、硬盘等设备的信息:一是硬件级访问,或者叫直接访问、原始访问,二是软件集访问,通过驱动程序或者Windows API。前者最为精确,能提供最确切的细节,但也很危险,需要不断升级;后者更安全、简单,但精确度较低。CPU-Z使用第一种方法获取CPU信息。 进入下一页继续…………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