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软件 > 正文

中兴“宽带 DSLAM 内置测试方案”亮相 (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 11:02 赛迪网

  进入2006年,在电信和网通的宽带运营词典里,开始越来越强调“宽带运维”。尽管早在数年前,有关宽带及其优化的理念就已被宽带运营商们广泛重视,但具体到行动上,2006年显然是个重要的时间结。中国电信在今年已经启动了宽带提速腾龙计划,并在六月下文要求各地在年底前建成宽带运维平;而中国网通也有类似的动作。

  有专家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宽带运维方案,分高精度方案与网管方案两种。前者精度高、测试面广,但成本较高,后者则刚好相反,业界长期被“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状况所困扰。中兴通讯宽带产品总监张心宇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宽带运维方案应该是一个融合高精度方案与网管方案优点、按实际需要灵活部署、按阶段逐步升级的混合型方案。显然,在继承两个传统方案的基础上,中兴已经有了创建“第三路径”的思路。

  运营商的另一种选择

  据张心宇总监介绍,在中兴最新发布的业界首个“宽带 DSLAM 内置测试方案”中,中兴通过独创的内置测试板卡,以子卡形式集成在现有抓线控制板上,“在保持原有单板设计不变的情况下,可执行窄带12项参数测试、线路噪声测试、线路长度测试、用户终端测试、上下行速率评估、仿真测试、 PPPo E 测试、PING测试等全方位宽窄带数据的测试。”

  另外,由于其集成在 DSLAM 设备内部,极大的节约了机房空间并降低了对环境的要求,“同时作为 SLAM 的一部分,它还具备灵活的网管和升级方式。”张心宇表示。

  有专家指出,宽带运维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实用、节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而基于继承并发扬的中兴“宽带 DSLAM 内置测试方案”对运营商而言,显然是多了一种更好的选择。

  张心宇强调,由于中兴“ DSLAM 内置测试方案”采用的是内置测试板卡,其功能等同以往外置宽带测试头,在测试功能完善的情况下使价格大幅下降,解决了运营商投资的重大问题。同时,在

中兴通讯的内置测试方案中,上层平台支持各种方案的融合,支持接入层面的平滑升级,并且提倡平台与测试单体之间通讯接口与格式的标准化。

  中兴的运维理念

  当前,宽带数据网络快速发展虽然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收益,但与此同时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有效管理网络也成了一个令人颇为关注的问题。这其中用户接入层次的运营维护问题又尤为突出,比如用户业务开通速度慢、SLA无保障、故障申告多且处理慢等。

  有专家指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ADSL宽带数据网络与传统的窄带接入网不同,其组网相对复杂、环节多、维护技术难度大,在网络管理、故障诊断、线路维护等诸多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运营商前期比较重视网络建设和规模扩大,使得运营维护工作相关的OSS系统建设投入不足。

  基于此,张心宇向记者介绍了中兴在宽带运维方面的基本思路,即设备管理层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业务层实现业务流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并通过统一的综合网管系统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应该还包括,尽量沿用原有的系统,降低和保护运营商投资成本。”

  未来之路

  事实上,中兴通讯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宽带运维整体解决方案,并一直致力于 DSLAM 设备宽带测试功能的改进工作。今年,中兴进一步响应并配合中国电信实施的宽带提速腾龙计划,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案。而本次发布的 DSLAM 内置测试方案与前期的 DSLAM 抓线功能改造方案,共同促成了内置测试功能的新型 DSLAM 设备问世。

  据记者了解的情况,在宽带提升、腾龙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中兴通讯还将不断研发并推出新品,推动和引领业界技术与产品的发展,积极配合运营商全面开展宽带建设。

  张心宇表示,未来中兴将在方案单板中增加更多测试项目,并强化某些特殊功能,“比如针对IPTV类媒体流业务,加强测试能力;针对VoIP增加一些特别的测试项目等。”

  另外,在整体的宽带运维方案中,中兴还将更加重视“用户端”的测试,不断创新技术,以实现“固网3G”在接入层网络的技术突破,使固网3G在“后网络智能化时代”成为越来越富有生命活力的NGN演进方案。

  (t113)

爱问(iAsk.com)



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