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信”(Win32.Klez)系列变种,已经达到了令世人“谈信色变”的地步,目前全球已有数千万电脑因它们而“熄火”,损失达数亿元,至今灾情依然严重。不断翻新的变种具有不易防杀、传播迅速、自我隐蔽等特征,使得这一系列病毒具有越来越强的破坏力,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下面按发作顺序介绍这一破坏力极强的病毒系列:
2001年,10月“求职信”危害级别★★★★
第一版“求职信”病毒,利用微软邮件系统自动运行附件的安全漏洞,通过电子邮件传播,传染能力极强。由于邮件中含有英文“我必须找到一份工作来供养我的父母”的信息,故命名为“求职信”病毒。传染可执行文件、定时搜索电脑中的所有文件、耗费大量系统资源、造成电脑运行缓慢直至瘫痪。遇到单月13日时会自动发作,将所有系统文件加长一倍,浪费大量硬盘空间,在5月13日来临之际,广大用户还需高度警惕。
2001年,11月“求职信”(b /c /d版)危害级别★★★
结构基本与第一版相同,只是增加了一些更具伪装性的邮件主题,破坏影响不大。
2002年,1月“求职信”(e /f /g版)危害级别★★★★
“求职信”病毒的多个变种(Klez.e、Klez.f、Klez.g)集体出击。在原病毒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工作线程,可驻留系统、强行关闭用户正在进行的正常操作、删除有用文件。已呈现恶性病毒的雏形。其中的e版在每个单月6日这天爆发。Klez.e是有史以来互联网上传播速度最快的病毒之一,5月6日即将来临,广大用户还需高度警惕。
2002年,2月“求职信”(h/i版)危害级别★★★
保留了以前版本的所有破坏伎俩,可破坏所有硬盘和网络盘,增加可覆盖文件的类型。
2002年,4月16日“求职信”(j/k版)危害级别★★★★
具备对反病毒软件的反攻击能力、更大破坏性、以及高超的隐蔽特性,由于该病毒程序存在缺陷,所以迅速转变为新的变种。
2002年,4月18日“求职信”(l版)危害级别★★★★★
最新变体,迅速在全球扩散,势头凶猛异常,导致受害用户呈几何级数直线上升。全球各反病毒机构均发出最高等级的病毒警报。此版病毒具有以下新特性:1、破坏性强,无须打开邮件附件,就自动感染文件,导致电脑瘫痪;2、很强的隐蔽性,可以自动改换不同的邮件主题和内容,麻痹邮件接收者的警惕性;3、能绕开一些杀毒软件的监控,并删除这类软件的核心文件。4、可用局域网进行传染,对于没有具备“全网同时杀毒功能”的网络环境,根本无法彻底清除该病毒。5、能够释放小病毒体(Win32.Foroux),通过它迅速全盘感染可执行文件。
回顾“求职信”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到病毒的制作者的水平不断增高,用户稍有麻痹即有可能遭受无可挽回损失,对反病毒企业来讲,传统的查杀手段也势必不能满足新的需求,瑞星公司的“行为判断”技术作为新技术的代表,在这次“求职信”病毒浪潮中成功的实现了事前发现、事前查杀。“求职信”新变种是由“瑞星杀毒软件2002增强版”用户通过该软件率先发现,这在反病毒史上尚属首次。同时,瑞星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免费发放20万张“求职信病毒专杀版”工具光盘,如用户仍有疑问请拨打瑞星反病毒急救电话:010-86243236,或登陆瑞星反病毒网:www.rising.com.cn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