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莎士比亚笔下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成为许多软件公司正在面对的问题,只是选项变成了.NET和Java
你的孩子未来将生活在一个只有微软的世界里吗?也许是真的,至少它在步步接近——3月22日的漫天风沙丝毫没有减弱年轻人的热情,3000多个未来中国的IT精英——几乎北京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系学生们,手持“微软请柬”,来到北京展览馆剧场,迎接微软Visual Studio.NET中文版的发布。而后者正是微软席卷全球的.NET战略的核心之一。
其实,等待着这个产品发布的不光是大学生们,还有无数的软、硬件厂商。
双选题Java最初是微软的死对头Sun公司发布的,如今已成为“反微软”阵营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全球的IT业界正逐渐分化为两个阵营:Java和.NET,反垄断者试图用Java来对抗微软,微软却要用.NET来统一世界。
Sun公司CEO麦可尼里曾经向人们解释,为什么他在赚到了足够的金钱之后,还如此卖力地工作——“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未来生活在一个只有微软的世界里。”可是对于那些软件公司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在现实中生存,而不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未来。
王军是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总监,他一直在等着.NET产品的正式发布。他的公司做企业应用软件,这个公司2000年在北京成立的时候,需要一个软件开发平台,当时他们选择的是基于Java语言的J2EE。
在用J2EE开发软件的过程中,一直有几个问题在困扰着他们。“好像从1999年网络火起来之后,国内才慢慢有人用Java,因此招聘有经验的Java工程师很难,工资也相当高,开发团队人员的成本实在难以让公司承受。”作为公司的技术总监,王军必须考虑公司的人员成本。
其次是虽然身处北京,可是他们也感到难以获得满意的Java技术支持,同时他们觉得J2EE有很多技术问题。“这套系统本身并不成熟,”王军不客气地说,“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方面,Java可以说是非常糟糕。”
他说:“我们一直关注微软.NET计划的动向,并对.NET做了一些评估,我们觉得它在许多方面都比Java好。”他没有否认这个结论的得出,除了具体的技术评估项目外,还有“一向对微软的信任”。王军最后向记者表态:“像我们这样的二流软件公司,自己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因此要确保自己跟对潮流。”
和王军有同感的还有其他一些人。用友的工程师杨先生做了很多年程序员,他说:“在微软的开发环境下,我每天写的代码长度是用Java语言的两倍。”他是另外一个对.NET抱以热情的人。杨解释道,国内的程序员已经被微软的集成开发环境“惯坏了”,许多人从1990年初起,就在这个环境中编程序,而“微软的集成开发环境也的确比较好用”。
你“XP”了吗?
和这些等待着.NET发布的技术总监们相比,从事普通用户使用的消费类软件的厂商,则几乎早就向微软“投诚”了。在去年,微软XP的正式产品还没有推出,国内许多厂商就开始针对XP的新环境开发产品,许多软件产品的广告上都印有“ForXP”的字眼。而XP,正是微软庞大的.NET计划在PC上的体现。
2001年初的一次采访中,北京豪杰公司的老板梁肇新毫不犹豫地对记者说:“我在技术上是微软的追随者,从Windows到.NET。”这位以开发了《金山影霸》和《豪杰解霸》而闻名于业内的顶级软件高手,认为在互联网的未来,真正的技术潮流是微软的.NET,而不是许多人狂热信仰的Linux等玩意儿。梁肇新表示,他之所以能在众多的程序员中独步江湖,是因为“对Windows吃得比较透”,下一步他和他的开发团队将紧跟.NET的步伐。
比尔的计划
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3月20日离职,这丝毫没有影响微软.NET战略在中国的延伸。从某种角度说,失意于北京市政府采购,并没有对微软在中国的行业地位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这次发布的Visual Studio.NET是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软件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个工具编制出各种软件产品。在Windows统治着个人软件产品的时候,微软试图用它来统治大部分的软件开发商——也就是未来的数字生活的创造者们。
预定由高群耀做的发言被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代替,在闪成一片的镜头前,他宣布Visual Studio.NET中文版正式推出,随后的演讲内容是,微软为全人类勾画的数字未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网络——只是这张“网”是由微软织成的。
事实上,的确有许多软件公司已经开始追随.NET计划,包括许多国内的知名软件厂商。在会场外面的围廊里,摆满了用友、金蝶等国内软件公司的展板,这些展板上的内容无一例外,全是各公司在.NET架构下开发出的产品。
美国德克萨斯州Austin公司的CEO Roger Sessions说:“我还不知道有哪种技术能和Visual Studio.NET相竞争。”(本报实习记者马刚)
点一支歌送朋友,带给他(她)春天的信息和你的心意!
15秒快速订短信 精彩资讯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