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海召开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年会上,当被问到是否准备好投资项目的时候,几位风险投资商的一致回答是“不”。
网络经济破灭,在使软件产业浮现水面的同时,也使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信心严重缺乏。对行业理解的偏差与误解,政策的不明朗,使得软件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风险投资商们选择了观望与等待。
风险投资犹疑不定
与国外风险投资商不同,国内风险投资公司只有几千万的规模,这使得它们在投资项目的时候多少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北京赛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马?说:“中国的风险投资商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
由于目前国内股市二板市场的不明朗,使得这些投资商对自己的投资方向不得不“三思而后行”。已经投资了两家软件公司的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清表示,先观望再说。
一位来自上海的风险投资商表示,早在前年投资某家软件企业的时候,就做好了第二年上市套现的准备,而二板市场迟迟未定则把这种预期收益无限期延迟了。由于害怕这种另类“套牢”的遭遇,资金规模较小的国内风险投资商显得异常谨慎。
此外,就风险投资本身而言,目前并没有形成有效的风险投资推行机制。国家“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王连洲认为,对于软件产业来说,资金会遭遇到法律制度上的障碍,主要是《公司法》、《证券法》等与创业投资的部分内容有冲突。“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来说,3000万—5000万一步到位是比较困难的。无形资产不能超过20%,期权不能自由转让,这都阻碍风险投资的发展。”其他的瓶颈还有:消息披露不能做公开广告,基金要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等。
政策的不明朗使得风险投资商在对待软件企业的时候,更多的是等待与观望。“我们主要是看一些成功软件企业是如何融资的。”一位风险投资者说。
软件企业等不及了
在风险投资商等待与观望的同时,软件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却已变得迫不及待。
在中国1万多家从事软件与服务业的企业中,拥有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软件企业约有5700家,其中70%的软件公司规模在50人以下,2000年中国软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6家。国内软件企业平均规模为30人。
一方面一些企业发愁找不到项目,而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则为流动资金而发愁。王连洲认为,软件生产从事的就是实体经济的生产,对于软件产业来说,风险投资是最为基础的助动器,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力量。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本启动,软件企业才难以规模化发展。
成熟的软件企业已经等不及二板市场的到来,从而纷纷选择了主板市场。尽管主板的要求非常苛刻,如股本要求达到5000万,连续3年赢利,还要有1000人以上,3年内不能有违法行为,但是急需资金的软件企业已经顾不上了。在用友、金蝶成功上市以后,金山、瑞星等一批软件企业已经开始了上市前的辅导期。
而还没有达到如此规模的几千家软件企业,除了等待国家的软件政策以外,只有依靠风险投资。
然而,资本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更何况投机意味颇浓的风险投资?
著名经济学家盛洪认为,包括软件在内的新经济虽然好,但是也会有一个过度投资阶段,因而对新经济的判断不能随着股市波动。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使得软件产业浮现出来,但是这种变化在“成就”软件产业的同时,也打击了投资者对高新技术的信心。
盛洪认为,在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的对话过程中,由于货币资本具有可支付、抵押的特性,使得在经济萧条的过程中,货币资本占据了强势地位。王志东离开新浪网,王峻涛告别8848网站,都是人力资本屈服货币资本的结果。
敢问融资“路在何方”?
“由于IT技术目前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没有突破性的技术革命,使得小企业越来越困难。”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CEO王柏华说,目前的状况是投资者突然发现,拿到钱不知道投到哪部分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软件企业来讲,比较适合做产业投资,而不是风险投资。”
既然软件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已经成为软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软件企业进入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软件企业与资本融合之路似乎在向联合与兼并的方向发展。
不久前,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75%的份额控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马赛克公司和投资了上海的一家无线互联网软件公司。用友已经花费3000万收购了一家做财务软件分析的公司,而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发展总监郑雨林透露,更大规模的并购将会在以后陆续发生。
有意思的是,软件企业的并购案主要是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开的,就像亚信和齐鲁软件偏爱通信行业应用软件,用友青睐HR、CRM和ERP一样,并购的范围缩小在相关联的资源企业上。
“如果单纯讲二板的推出机制,这对软件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王柏华认为中国软件企业还很弱小,风险投资仅仅把目光放在“套现”上,会把更大的风险留给后继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软件企业就很难走远了。(钟敏)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