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软件 > 浏览器之战专题 > 正文

观察:Firefox挑战微软IE浏览器霸主地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0日 10:00 ChinaByte

  文/段炜

  天极网特稿 微软IE浏览器的日子最近不好过。曾经,IE浏览器凭借9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傲视群雄,但最近开发源代码的兴起似乎正在改变着这种局面。尽管目前IE仍然在浏览器市场位居霸主地位,但过去的几个月来Mozilla与Firebox浏览器,已经成功地吸引到来不少IE用户的投怀送抱。我们禁不住要问,浏览器市场还是IE的江湖吗?

  Firefox人气越来越旺

  微软IE浏览器不断爆出的安全漏洞问题,给了竞争对手们最佳的行销机会。据统计数据显示,开放源代码浏览器Mozilla与Firebox在今年头8个月内,已成功拉拢了不少原本属于微软IE浏览器的用户。著名网站W3school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9月份所有访问该网站的用户中,Firefox与Mozilla浏览器的使用率占到了总体用户的18%,比1月份的8%有了大幅提升,而IE浏览器的用户数则从84%跌落到75%。

  网站分析公司WebSideStory也表示,虽然主流用户对非微软浏览器似乎还没有太强烈的兴趣,但也有逐步增加采用Firefox的倾向。9月份访问电子商务或企业网站的用户中,有5.2%采用Firefox或Mozilla浏览器,而微软IE的使用率则从7月份的95.5%下滑到9月份的93.7%。

  9月14日最新推出的1.0版Firefox浏览器,在资深网络用户群中所取得的进步更是神速。Firefox 1.0发布并开放免费下载后,短短5个小时内下载次数就超过了10万次;而到9月19日的短短6天内,Firefox的下载次数就已经突破了100万次!

  现在,Firefox浏览器已经大有挑战微软IE浏览器霸主地位的态势。Firefox 1.0以更快的速度、更安全的性能,让微软的IE浏览器相形见绌。业界人士指出,新版的Firefox 1.0将为Mozilla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负责开发Mozilla与Firefox浏览器的Mozilla基金会表示,在1.0版还没有发布时,下载Firefox浏览器的人次就已经从0.8版的300万人次,增加到了0.9版的600万人次。

  Firefox 1.0发布推出后,Mozilla发言人Bart Decrem称,Firefox下载网站“现在简直快被川流不息的流量压死了,我们正努力把它撑住”。“显然,今年7月份IE浏览器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后,用户对其他浏览器就开始充满了强烈的兴趣。”Bart Decrem表示,“或许你会认为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但实际上当时的成长已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Firefox浏览器的人气之所以越来越旺,主要还是得益于IE浏览器的多个严重安全漏洞,同时这些层出不穷的安全漏洞也让微软倍受折磨。今年7月份的时候,安全专家发现一些广告商利用IE漏洞在用户的个人电脑上偷装广告软件,而最近新发现的JPEG图片文件漏洞也可能会给IE用户带来麻烦。有电脑安全问题专家干脆建议,用户还是改用其他浏览器为好。就连美国电脑紧急应变小组的官员,也建议安全管理员考虑改用非微软浏览器。

  现在,Firefox还没有成为微软平台策略总经理Martin Taylor的攻击目标,但他认为今后几个月内Firefox可能会成为微软讨论的话题。Martin Taylor负责所有与Linux或开放源代码相关的反制行动,他在9月15日表示,“Firefox的市场接受度有攀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它的存在。”

  Mozilla再战微软

  多年前的那场浏览器大战,最终以Netscape公司的惨败而告终。从那以后,人们几乎忘记了其他浏览器的存在,因为微软借助Windows操作系统挟带IE浏览器席卷全球,几乎一统浏览器市场。这样的局面到现在已经保持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连用户都对此感到麻木了。不过,现在浏览器市场烽火再起,而点燃这起战火的就是Netscape公司播下的火种——Mozilla基金会。

  Mozilla的名字,来源于Netscape浏览器的前身Mosaic浏览器——也就是互联网史上第一个浏览器,与日本怪兽电影Gozilla两个单词的组合。1998年,Netscape公司成立了Mozilla开放源代码浏览器开发小组,并公开了Mozilla源代码,本意是希望集思广益地让源代码设计师根据现成的程序,开发出一套全新的、足以能够威胁微软IE浏览器的新技术。两年后的2000年11月,Netscape公司终于推出了Netscape 6.0,这是第一套根据Mozilla源代码撰写的浏览器,但市场的接受程度很差。但Mozilla技术也开始成为其他开放源代码浏览器(如Galeon)的基础。

  不过,Mozilla推出开放源代码版浏览器的计划,一路走得相当的坎坷。一直到2002年6月,正式版的Mozilla 1.0浏览器才终于问世,随后又于2002年8月底推出了1.1版Mozilla。与Mozilla 1.0推出时间相隔不到3个月的Mozilla 1.1,问世后用户反应不一。有人对Mozilla 1.1缺乏拼写检查功能,碰到的Java网页漏洞很多等问题表示不满,也有人对Mozilla 1.1阻挡pop-up广告等功能称赞不已。但无论如何,Mozilla能集合这么多程序设计师完成产品,本身就是一项创举与里程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Mozilla浏览器在品质上逐渐得到了改良,但与此同时程序码也变得越来越臃肿。苹果电脑也因此以程序码臃肿为由,在2003年1月份抛弃了Mozilla浏览器,改用KHTML开放源代码计划提供的技术,为自己的Mac电脑开发出了Safari浏览器。为了能够拿出更轻巧、快速的浏览器,Mozilla基金会推出了一项瘦身计划,准备推出另外一款独立的浏览器。这款浏览器的命名起初是Phoenix,随后更该为Firebird,经过一番争议后最终被确定为“火狐狸”(Firefox)。

  当2003年Mozilla项目从AOL剥离出去时,不少业界专家都认为Mozilla浏览器将会被人们遗忘。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让人们大跌眼镜,Mozilla基金会在其它公司编程人员,以及全球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帮助下,打造出了更小、更快、更安全,并具有阻止弹出广告功能的全新浏览器Firefox。

  随着前景看好,Mozilla最近已经得到了多家企业的资助,为Mozilla开放源代码浏览器迎来了新的曙光。今年6月份的时候,手机巨头诺基亚就向Mozilla基金会提供了一笔经费,委托Mozilla基金会以Mozilla开放源代码为基础,开发一套名为Minimo的移动电话浏览器。Lotus的创办人Mitch Kapor,也向Mozilla投入了30万美元的资金。

  “火狐狸”发动的攻势

  Firefox下载热潮几乎累垮Mozilla服务器的同时,Mozilla基金会还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从安全性和行销两方面入手大力推广Firefox浏览器。

  安全性能方面,在Mozilla和Firefox浏览器接连爆出了几个高知名度的漏洞后,Mozilla基金会在8月初重新祭出Netscape公司昔日使用的悬赏抓虫方案,号召各路英豪一起来修补漏洞。根据方案,只要安全研究员发现Mozilla或Firefox浏览器的重要漏洞,就会得到Mozilla基金会500美元的奖励。“最近的事件显示了提供这类承诺的需要,”Mozilla基金会总裁Mitchell Baker表示,“这项计划将能够协助我们找出存在的安全问题,好让我们的支持人员可以尽早修正安全问题,从而避免被恶意的黑客滥用。”

  这项悬赏抓虫方案,是由Linux软件商Linspire与网络创业家Mark Shutteworth出资赞助的,被命名为Mozilla Security Bug Bounty Program(Mozilla安全漏洞悬赏奖励计划)。Linspire为这项计划提供了5000美元的种子基金,Mark Shutteworth也承诺提供5000美元的赞助,同时Mozilla基金会也表示将继续寻找更多的人来赞助这一计划。9月14日,Mozilla基金会表示已经发出了第一份500美元的抓虫奖,得主是4名安全研究员,其中Mats Palmgren已把他得到的奖金捐回Mozilla,以支持这项抓虫奖励计划。

  营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的缘故,Mozilla采用另类的方式来推广针对普通用户市场的版本,以期引起更多用户的注意。Mozilla开设了www.SpreadFirefox.com网站,希望能够动员开放源代码社区的志愿者,通过电子邮件联名签署,或者是将SpreadFirefox网站连接放在个人网站上的方式,同心协力地一起来推动Firefox的普及。

  同时,Mozilla也呼吁那些正在使用Firefox的用户,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宣传介绍,帮助他们下载安装Firefox并教他们如何正确使用。Mitchell Baker表示,正式版本的Firefox 1.0推出后,我们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下载次数能够达到1000万次,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不过Mitchell Baker也承认,Firefox很难在浏览器市场形成垄断局面。

  SpreadFirefox网站丝毫没有掩饰要挑战微软的企图,毕竟IE浏览器的安全问题就是Firefox人气升温的最大推动因素。该网站声明中写道:“阁下就是我们的行销生力军。形形色色的用户已经厌倦了弹出式广告的疲劳轰炸、间谍程序的跟踪,也已经疲于同身份盗窃者斗智,或几乎每天按三餐定时安装安全修补程序。现在,你看到21世纪全球互联网的前景,而且准备向全世界传播福音,从垄断者手中夺回主控权,让垄断势力腐败凋零。由我们提供工具,由你们共襄盛举,共同响应这场即将揭竿而起的抗战。”

  除了SpreadFirefox网站外,还另外推出了GetFirefox网站,可引导网友到Mozilla.org的Firefox网页。各个独立的网站也准备分头宣传IE的替代品,包括Firefox在内。

  Firefox面临的挑战

  现在Firefox 1.0推出了,用户可以到其网站自由下载,问题是Firefox比IE更卓越吗?分析人士在对这两款浏览器比较后认为,Firefox的下载和打开网页的速度要比IE更快,并且Firefox还具有一些IE所没有的特色功能,比如用户可以使用切换键在当前界面对网页进行管理,以及阻挡pop-up广告等。

  Firefox也提供了新的网站辨识方式,以防止那些鱼目混珠的网站,并提供了书签(bookmarks)功能。Mozilla基金会表示,在Firefox上安装Macromedia Flash、Adobe Acrobat文件阅览器等外挂程序也更加简便,同时Firefox的搜索引擎已经可以在网页中凸显收缩的关键字。

  经过8个月多时间的快速成长,Firefox已经达到了1.0版的里程碑。目前Firefox所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说服IE浏览器的用户转换到Firefox上来。最近Firefox的人气直线上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微软IE长期以来安全漏洞百出,而且微软独立式IE的发展计划又遭到喊停的缘故,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Firefox受到了资深网民,特别是喜欢尝试新技术的用户的追捧,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对微软心怀不满的用户;三是Firefox提供了比较讨好用户的功能,比如阻挡pop-up广告等,但微软在其SP2升级程序中也为IE加入了这项功能。

  可以说,随着微软Windows XP更新程序SP2的发布,IE的安全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而给Firefox带来急遽人气上升的主要元素已经改变。尽管Firefox等浏览器的兴起,占去了一些原本是IE的份额,但IE依旧一枝独大,根基还没有被动摇。而且微软虽然还在保持不再发布独立IE更新版的决定,但在8月份推出的SP2更新程序中,也结合了安全防护功能和阻挡pop-up广告功能。另一方面,近年来微软在浏览器市场建立起了很深的根基,许多用户都已经习惯了使用IE浏览器,而这种用户习惯一时之间是很难改变的。

  Firefox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同样是安全漏洞问题。Firefox比IE浏览器更安全吗?至少在目前是如此,但从长远看并不见得。一向标榜安全的Mozilla和Firefox浏览器,今年以来已经发现了几个安全漏洞。因此,虽然IE的问题让Firefox趁虚而入,但分析师质疑如果单凭功能和相对安全的名声,Firefox的热潮还能够持续多久。

  尽管Mozilla基金会工程主任Chris Hofmann表示,“一般人总是认为如果Mozilla的市场占有率与IE一样高,被发现的漏洞也会跟着增加,但我们并不这么认为。”不过,安全研究员和恶意黑客已经逐渐发现,随着Firefox使用人数的激增,树大招风的结果就是会导致Mozilla引以为豪的安全性最先被破功。部分批评者也认为,Mozilla的漏洞其实不会比微软IE少,只是微软的软件比较热门,所以比较容易引起注意。

  因此,Firefox不仅面临着安全问题的挑战,而且这种挑战将随着Firefox的越来越受欢迎而越演越烈。NPD Group分析师Ross Rubin指出:“IE的安全问题必须放在大环境中来考虑。正如Windows操作系统那样,IE之所以成为攻击的主要目标,完全是因为树大招风的结果。”同样,随着用户数的成长,陌生感的逐渐丧失,起初掩护Firefox免受恶意黑客和安全研究员注意的防护罩,最终将会被完全揭开。同时Ross Rubin也对Firefox削弱微软领先地位的能力心存怀疑。

  但无论如何,Firefox目前所取得的成绩,都值得广大用户和开发源代码阵营感到高兴。如果Firefox能够一路凯歌地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无疑这将会是开放源代码软件运动一个福音。目前,Apache服务器已经占到网络服务器市场的60%,Linux操作系统也在服务器市场获得了24%的市场份额。随着Mozilla的异军突起,人们或许会看到开放源代码软件正蓬勃而起,并大行其道的时刻就要到来。 (完)



评论】【应用软件】【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82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