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赛迪顾问郝建青博士 随着加入WTO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中国软件业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最近成了业界谈论的焦点话题。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世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 国家对软件业的日益重视,中国软件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好转,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2000年我国国内软件产业已达到550亿元的规模,其中软件市场销售额为230亿元,信息服务市场为320亿元。
从1998年开始中国软件产业的增长高于计算机总体市场的增长,1996~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计算机总体市场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这表明中国软件业在“九五”期间已成为拉动中国计算机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今年3月,我国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的企业已超过10000家,其中具有自主软件研发能力的软件企业约5700家,从事软件销售、维护和服务的企业5000多家。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约335000人,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工作的软件人员约186000人,此外还有近30万人在社会各领域从事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工作。
为了给软件企业营造局部优化的政策环境和研发及生产环境,从而产生局部的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1995年以来,软件园建设成为各地软件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截至2000年底,经国家有关部门先后正式命名授牌的软件园已达19个。在此基础上,2001年,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又决定在北京、上海、大连、成都、西安、济南、杭州、广州、长沙、南京10个城市建设10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建设,将初步形成我国软件产业“一带多点”的发展格局,即形成一条沿海软件产业带和若干软件产业中心区域,并向周边辐射,带动全国软件产业发展。
尽管我国软件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首先是我国软件业在全球软件业中的地位偏低。从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的规模看,中国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产业中仅占1.1%左右的比重,这与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同时也说明中国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市场上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次是我国软件企业大多缺乏与国外跨国软件企业竞争的实力。我国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50人以下的企业占70%以上,1000人以上的企业数量不多;受资金和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企业在软件产品的开发上缺乏长期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低;同时,企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力度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再次是软件企业的产品与市场结构不利于产业的发展。目前,国产软件产品数量少、关键技术落后,市场占有率低。在应用软件市场,国产的财务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教育软件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中间件、中低端网络安全软件、办公软件、ERP软件、翻译软件等领域占据了部分市场,但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方面市场份额较小。
全方位的竞争
虽然存在种种不足,但从长远看,中国软件产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软件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今后,软件产业的发展将以软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传统产业产品改造、网上信息服务和软件出口为重点,具体包括计算机安全软件、基于Linux的自主系统软件平台及其应用、家电嵌入式软件、企业管理信息化软件、电子商务软件等十五个方面。加入WTO以后,这将给软件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应该说,对于中国软件产业而言,WTO是一个并不陌生的话题,因为世界软件巨头早已进入中国软件市场,与中国软件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较量。目前,中国软件市场的格局经过初步划分,国内外软件企业已分别占据了相应的位置和市场份额。加入WTO之后,中国软件市场将会面临重新划分的可能,此时的竞争将是从资金到规模,从管理模式到新产品开发,从软件生产到市场营销渠道的全方位竞争。在这种形势下,国内软件企业将面临崭新的机遇;当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从面临的机遇看,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我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国内软件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盗版软件猖獗,中国的软件产业已深受其害。软件的研发和生产是一种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需要大量的投入,但软件产品又具有容易复制和便于大量仿冒生产的特点,因此软件企业投入的资金很可能会由于盗版的影响而造成开发投资无法回收,使软件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重大影响。
加入WTO后,软件企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方面,中国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这本身就意味着软件企业有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加入WTO会给国内的汽车制造、纺织、能源等传统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一些企业将加大信息化改造的力度,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当然这些机遇对国内外软件企业而言是共同面对的,而其中对于行业应用软件、管理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等的旺盛需求会给国内软件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的机会。
由于中国国内软件市场的发展仅有十多年的时间,尽管某些产品在技术上落后于国外,但某些政府部门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而在产品的选择上偏重于国内产品,这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却阻碍了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入WTO后,将会使国内外产品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国外软件产品在价格、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商业化运作机制,在削弱或消除国内软件市场某些不正常运转和竞争行为的同时,还会加快培育国内市场的规范化,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从而对国内软件行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可以促使我国的软件企业进行规范化经营,从而成长起一批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骨干企业,为国内软件企业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市场、人才竞争加剧
当然,中国软件产业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必须迎接严峻的挑战。由于目前中国的软件市场主要以满足内需为主,软件出口还仅占很小部分。虽然在今后若干年内中国会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拉动软件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国外大型软件企业已经把中国作为其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加入WTO后,将会有更多的跨国IT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带来的产品质量、服务、企业管理等各种新的理念都会对中国的民族软件产业提出挑战,同时也将使国内软件企业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这将加剧国内软件市场的竞争。
加入WTO将会直接加剧中国软件产业的人才竞争。软件产业智力和资本密集型的特点,使得人才一直是中国软件产业竞争的焦点。国内软件企业由于资金、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在与国外企业的人才竞争上基本处于劣势。虽然目前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能够享受到一定的政策优惠,但加入WTO后,国外企业具有竞争性的薪酬水平和良好工作环境,以及富有吸引力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将对国内软件人才产生强大吸引力。
中国大部分弱小的软件企业将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之间优胜劣汰、并购、重组的势头日盛,跨国大企业凭借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兼并、重组的行为将会更多,这将使一些弱小的软件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六大对策
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软件产业要采取多种措施,奋力追赶甚至引领世界潮流。首先是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惠。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投融资政策、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为我国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软件企业要充分利用该政策的优惠条件,通过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通过软件企业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加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加快软件产品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使软件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第二是加强软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正在给软件产业带来质的变化。要实现民族软件产业的升级,软件产业必须从产品、技术、市场到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各方面加速与国际接轨。软件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按期交货将是国产软件产品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除加强软件产品管理外,还应在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中大力推广ISO9000标准和CMM认证及软件企业的资质认证,并对信息系统实施工程监理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我国的软件企业实现规范化经营,成长起一批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骨干企业,为国内大型信息化系统工程的实施提供建设队伍,也为国内软件企业走向世界打下基础。
第三是充分发挥软件园和产业基地的作用。目前,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在经历从手工作坊式作业到现代企业的转变,而软件园和产业基地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运用自身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的聚集效应,为创办和成长中的软件企业提供有深度的、针对性强的行业服务与管理。同时,它们还可以为软件企业中各种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重组创造极为便利的条件,有利于形成有竞争力的软件企业。软件园还有助于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第四是积极吸收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根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培养和吸收高级人才,不但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还可以适度削弱国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在软件总体设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研发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因此,今后我国软件企业应该在人才的吸收和储备方面下大力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广纳贤才,这样,才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动力。
第五是充分发挥软件企业的本土化优势。尽管加入WTO之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持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领域的优势,但国内软件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政府、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本土化优势,发挥自身的特长,在相应的软件领域站稳脚跟。中国的财务管理软件、中文信息处理软件、教育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的发展过程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此之外,中国软件企业还可以在信息服务领域大有作为,软件产品服务将会成为软件产业新的盈利来源。因此,软件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服务体系建设,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最后是加强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研究。面对国内盗版软件盛行的状况,除了政府会继续在软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作好宏观的管理之外,中国软件企业也应该加强软件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研究。据统计,仅2000年一年我国计算机软件登记数量就达到3300余件,比1999年的1500余件增长了115%。这充分说明,我国软件企业的产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今后需要把重点放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的研究方面。
(责任编辑:fea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