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ic Eye的基本功能按键和IE中的几乎一样,所以它的使用方法也和IE差不多,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子窗口之间输入地址。可以先在缩放工具栏上的“页面切换”按键上确定采用哪一个子页面来登录到站点。比如需要使用右边的子窗口,就在“页面切换”按键中点击右边的部分,使其呈灰色显示,然后在URL地址输入栏中键入对方页面的地址即可。因此看起来Cubic Eye的使用并不困难。不过由于采用了单窗口的显示模式,我们对其中的某一个页面都不能看的很清楚,这时可以通过“Zoom”菜单来选择“Zoom In”命令将其放大显示。而当整个子窗口最大化显示的时候,那就和在IE中浏览页面一模一样了。另外,通过主窗口右上角的窗体旋转按键还可以将整个窗口进行旋转,给原本固定的页面添加了更多的活力。

图3
在Cubic Eye中原先默认的是运行之后所有窗口都自动登录到公司页面,这对于我们上网冲浪多少有些不便,因此我们还可以在“Option->Preferences”中对其进行。如图4所示,在属性设置窗口中可以设定所有窗口的默认页面地址,我们只需将经常去的站点地址输入即可,这样以后运行Cubic Eye之后就能直接看见自己所需要的页面了。

图4
也许你觉得这个Cubic Eye只有如此功能,不过在宽带网已经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通过它可以更快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比如我们能够同时登录到5个网络电视站点,在一个窗口中欣赏5部电视,这和画中画彩电比起来一点都不逊色呀!(不过此时音箱中会传出什么声音呢?呵呵!)而且当你登录到一些特殊的站点时,Cubic Eye的3D功能就充分体现出其功效,比如可以在网上真实的看见物体的3D运动造型,这可是IE等主流浏览器所无法实现的。

图5
由于目前Cubic Eye还只是测试版,所以笔者在使用的时候发现它对于系统资源要求过高,而且稳定性也不是很理想,经常出现浏览器崩溃的现象,这大概也和笔者安装的应用软件过多有一定关系吧。不过据公司站点声称,Cubic Eye一经推出就收到用户的好评,平均每分钟就被访问者下载一次,可以相信在正式版问世之后各方面都会有所改善的。如果你也想尽早体验一下网络3D的感觉,不妨来试试Cubic Eye吧。